蛇王饶了我,空调冲氟利昂,丁俊晖vs特鲁姆普2016

曾国藩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小马感悟网【20-13】

581. 《圣武记》又读完一遍,其中《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八篇文章未读,因为 先前在京城时读过,不喜欢这八篇叙事冗长且零乱。

582. 读曾香墅先生的《漫钞》及其他各种。
香墅的名字为廷枚,宾谷的伯父。
他的书仿照《困学纪闻》《容斋随笔》之类,只是学问的根底不深。
莫子偲交出何愿船的两封信,其中有张石洲的《蒙古游牧记》四本,又《朔 方备乘》的凡例几页纸,的确是今世的饱学之士。

583. 古文的法则,谋篇布势是一个最重要的工夫。
《书经》《左传》,这两部书 中的每一篇文章从空处说较多,从实处说较少,从侧面说较多,从正面说较少, 精神贯注在眉宇以及目光中,但不可以全身都是眉毛,到处都是眼睛。
线索 应当像蛛丝马迹一样,但丝不可以太粗,迹不可以太密。
古人的文笔,有一种云属波委、官止神行的现象,实实在在说,这是熟 练后所产生的,所谓“文人的奇妙无非是很熟练”,就是指的这个。
古文的法则,它的布局必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的景观,不可以一览 而尽,也不可以杂乱无序。
古文的法则,也必须有奇特横空的趣味、自然而然的走势,二者并进, 才成为像样子的文章。
古文的法则,全在一个气字上用功夫。
写文章完全在于气盛,想要气势旺盛充足,则在于段落清楚。
每一段结 束的时候,像是断裂又不是断裂,像是咽塞又不是咽塞,像是吞纳又不是吞纳, 像是吐出又不是吐出。
古人无穷无尽的绝妙境地,难以领悟获得。
每一段开 启之时,像是承接又不是承接,像是提起又不是提起,像是急突又不是急突, 像是纡徐又不是纡徐。
古人无穷无尽的手法,也难以领悟获取。
奇特的辞语宏大的句子,必须依靠瑰玮飞腾的气势来驱逐它运行。
凡是 打堆重叠之处,都化为空的虚的,才能成为大文章,所谓“气和力用之在文 字之外”,否则气势不能托起辞句。

584. 我曾经采取姚鼐先生的说法,将文章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阳刚之美, 一类具有阴柔之美。
大致说来,阳刚类的文章气势浩大宽广,阴柔类的文章 韵味深沉美好。
浩大宽广的文章以喷薄形式写出,深沉美好的文章以吞吐的 形式写出。
拿我所分的十一类来说,论著类、词赋类宜于喷薄,序跋类宜于 吞吐,奏议类、哀祭类宜于喷薄,诏令类、书牍类宜于吞吐,传志类、叙记 类宜于喷薄,典志类、杂记类宜于吞吐。
其中某一类里也略有区别的,如哀 祭类虽宜于喷薄,但祭天地、祭祖宗则宜于吞吐,诏令类虽宜于吞吐,但檄 文则宜于喷薄,书牍类虽宜于吞吐,但论事则宜于喷薄。
此外的各个类别, 都可以以此类推。

585. 《古文辞类纂》所选的书牍,有些不完全符合我的心意,不知古人的书牍 哪些是最好的。

586. 读《骈体文钞》,将它的所分之类归并于我所分的三门十一类之中,不喜 欢它的繁琐碎乱而不合古义。

587. 我所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编成后收有文章八百篇左右,未免太多, 不足以作为简练利于揣摩的用途而准备,宜于另外再抄文章五十篇,早晚阅 读背诵,以求合符简约原则。

588. 往年我思考古文有八字诀窍,称之为雄、直、怪、丽、澹、远、茹、雅, 近来对于茹字似乎更加有所收获,至于音响节奏上,必须以一个和字为主, 因而将“澹”字改为“和”字。
文章的阳刚之美,重要的莫过于涌、直、怪、丽四个字;阴柔之美,重 要的莫过于忧、茹、远、洁四个字。
可惜的是,我知道它的意思,但不能深 究这中间的学问。
曾经追慕古文境界的美好者,约有八个字,在阳刚之美方面,即雄、直、 怪、丽,在阴柔之美方面,即茹、远、洁、适。
在心中积蓄了几年,我没有 将它发挥成为一篇文章,用来略微探索八种美境中的一种,证明我的追慕之志。
今夜将这八个字中的每一个字用十六个字来赞扬,到第二天辰时写完,附录 于左边。
雄:轩昂挺立,将故常完全抛弃,跌宕顿挫,摸一摸感觉到有刺芒。
直:如同黄河般虽曲折多但主体依旧直挺,又像如龙的山势,转换之际 看不出痕迹。
怪:奇特趣味凭空生发,人与鬼都会惊骇眩目。
在《易经》《太玄》《山海经》 及张华、韩愈的作品里都可见到。
丽:如同春天里的大沼泽地,成千上万朵鲜花初吐花蕊,《诗经》《离骚》 以及班固、扬雄的文章里都有这种美好的春光。
茹:各种含义都汇集着,蕴含者多而显露者少,独自幽深地蓄含,不想 求得众人知晓。
远:站在九重天上俯视,人间万物如同蚊子聚集,日夜所思索大道理的 周公孔子,显得孤独而不合群。
洁:冗长的内意陈旧的语言,这类东西全部删除,笔底下的褒贬要谨慎, 神与人都在监视着。
适:心与境两者都悠闲,不钻营不期待,如柳宗元的游记与欧阳修的序跋, 因此而达到自在大境界。
.译文 偶尔想到古文古诗,其中最可学习的地方,随口念了八句话来表述:《诗经》 的节制,《书经》的概括,《孟子》的激烈,韩愈的激越,司马迁的吞咽,《庄子》 的跌宕,陶潜的高洁,杜甫的朴拙。

589. 《离骚》三百二十四句背诵完毕。
老年读过去没有熟读的书能够背诵下来, 稍稍弥补少壮时的缺陷,也是一件快乐事。

590. 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千古传诵,但我毕竟不知此文的深刻处在哪里。
司马迁将邹阳与鲁仲连并在一起作列传,我也不知他们二人相吻合之处在哪里。

591. 夜里温习扬雄的《长杨赋》,在古人行文之气这方面,好像有所收获。

592. 在轿中读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一千多字,略微能背诵。
少年时深感为 难的事,老年却颇能做到,不是比过去聪明,而是因为稍微懂得这篇赋的节奏、 气势与主题所在,故略微能记住。

593. 我近年特别喜爱扬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的赋,不能反复朗诵,偶 尔诵读,像是遇到熟人,容易融洽,只是暮年读书,未必能够长久记住。
汉魏人作赋,一是训诂精确,一是声调铿锵,这两点可贵。

594. 古文的法则,与骈文相通。
由徐陵、庾信而上溯到任防、沈约,由任防、 沈约而上溯到潘岳、陆机,由潘岳、陆机而上溯到左思,由左思而上溯到班固、 张衡,由班固、张衡而上溯到扬雄、司马相如。
韩愈的文章,比扬雄、司马 相如更要高出一格。
理解韩文,则可略知《六经》的机奥了。

595. 这两天里,开始领悟韩愈的各种文章,都是学的《书经》。
这两天里,因为读辛弃疾、刘克庄的词,又大为领悟韩愈文章的妙处, 确实从扬雄、司马相如那里得来。
这两天里,自觉从古人处获得很多,于是懂得韩文确实是从扬雄、司马 相如那里得来,又参以孔、孟的义理,所以能雄视千古。

596. 读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感觉到该文情韵不绝,声调铿锵,是文 章中的第一等妙境。
情韵催发好文章,好文章也可以催生情韵,好文章可以 引发铿锵声调,铿锵声调也足以引出好文章,循环而互相引发,自然而然地 产生不能自己控制,如此或许可渐渐地进入文章佳境。

597. 读韩愈《送高闲上人》一文。
所谓机巧与心相应,气不因外物而挫,姚 鼐认为这两句话是韩愈老先生关于作文宗旨的夫子自道。
我以为所谓机应于 心,这是熟练至极的体现,《庄子·养生篇》中的说法;不挫于物,自我感觉 很好的体现,《孟子》“养气”的说法。
气不因外物而挫,这是本体,是法贝4; 机巧与心相应,是运用,是末技。
韩愈对于文章而言,是技巧已进入为文之大道。

598. 阅读韩愈的《原毁》、《伯夷颂》、《获麟解》、《龙杂说》各篇文章,凛然 想到古代的杰出人物独立千古,确实有不可摇动的气象。
韩愈老先生“周情孔思”四个字,不是李汉知道得很深透,又怎么能说 得出呢?为文者必须要将这四个字研究清楚,才能说探知了本原。

599. 韩文中的志传有一个现象,即两篇文章互为配偶,如“曹成生”、“王宏” 两篇为偶,“柳子厚”、“郑群”两篇为偶,“张署”、“张彻”两篇为偶,以此 类推韩愈全集中可以互为配偶者很多。
古人的文章像这种可互为配偶者很多, 可惜的是不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称量配合。

600. 温习韩文几篇,似乎有所收获。
古人文章中不可企及的地方,完全在行 气这一点上,好像列子的驾着风而奔驰,而不在它的义理与字句之间。

60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似乎从陶渊明的冲淡之趣中有所获得,文章的境界 最高,不容易企及。
夜里阅读古赋《识小录》。
在柳宗元的《囚山》篇中深有所体味。

602. 姚鼐说苏轼学《庄子·外篇》里的文风,其实苏之诙谐比《庄子·外篇》 差远了。
苏辙说苏轼晚年将文章视为合奏器乐,这是真正懂得文章中的快乐境界。
我也略微懂得,可惜没宽松清闲岁月,来完成为文的学业。

603. 读归有光文章数篇,人们说身处宦海中读他的文章,好比嚼一块冰雪似 的能使头脑清醒。
的确他的文章是清纯洁静,但其文章的起伏意境等毕竟有限, 还是觉得不足以发挥奇趣。
阋归有光的古文,连带翻看他的四书文。
四书文中深广流淌的气势,更 要胜过他的古文。

604. 读《汤文正集》,只有传、状、碑、铭之类不合我的心意,其他的如语录、 告谕、书牍一类,都充满着正气诚意。
学问本来就很渊博,讲授学理又很公允, 不可以企及。

605. 程伯敷拿出洪亮吉的《上成亲王书》,即嘉庆己未年获咎发配到新疆的那 个人,当时正直的名声震动天下,现在看来,也没有很触犯忌讳的地方。

606. 读《梅伯言文集》,感叹他对文章钻研的长久,功力的深厚。
到钱警石先生处久谈,得以见到他的族兄衍石先生的家书数十封,带回 来一看,确实是嘉道年间一位学问广博的儒士。
阅读衍石先生给他的弟弟警石先生的家信,佩服他的学问精深广博,机 趣洋溢。
阅读陈秋舫、吴伟卿所作的应试赋,气势流利,如同古赋但又不与时 代乖违,与今人赋比又没有他们的弊病,心里很赞赏陈、吴的才能,而自 愧不如。

607. 吴竹如的文集,由方存之代为编辑的, 共计十二卷,粗略阅读几十页,对于儒学、 佛学以及朱熹、陆九渊两人的学问异同, 分析很精当。
读吴南屏《袢湖文录》几十页,感叹 他少年时便能文,到老来仍不倦怠,这一 点为我所不可及。
左季高信里夹寄祭胡润帅文稿一篇, 祭文情感与文字并茂,真是一篇杰作。

608. 冯敬亭名桂芬,寄来《校邪庐初稿》二 册,共有时议四十二篇。
粗略读了其中几十 篇,虽然许多想法难以实施,但确实是名家 言论。
窦兰泉近作辩论文十多篇,多为有阅历的 言论,只是文章中的议论不能进入古人境界。
与李次青谈论古文的法则。
次青天分高, 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609. 蒋琦龄所说的有关时政的十二件事,大约有万余字,其中多数意见可以 实行,文笔也雅健畅达。
最后一条请求推崇宋学而压抑汉学,好像与其他各 条不属同一类。
李申甫在此处畅谈,说他的文笔之所以不很畅达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 禁令太多,下笔有困难。
我劝他破除这些禁令,一律以条理分明语言畅达为主。
凡是办实事的人,最看重的是叙述上的明朗畅达。

610. 刘霞仙针对蔡寿祺的诬陷弹劾所写的辩解奏疏,将身置于很高的境地, 文章旨意深厚,真是名作。
阅读邸抄,在其中看见刘霞仙因为今年的一封复奏而遭降职处分的调令。
如此著名的奏议,反而受到谴责,颇为不可理解。

611. 张廉卿的文章有王安石的风格,每天都有进展而不停止,可畏可爱。
读张廉卿所写的古文,对他进入古人境界很深而欣喜,为此而加以圈阅 批改。

612. 对于古文写作这件事,平日里自觉颇为有所心得,但到握笔写时,又不 能够做到用尽心思来考虑,写好后又总觉得不满意。
真想排除一切事务的干扰, 美美地睡上十天,使得精神充足,心情闲适,然后再写一篇文章,以发抒胸 中的奇趣。
我对于古人写作的法则,十分已得到其中的六七分,但不能做到用尽心 智力量来写作,不完全是琐碎事务的干扰,没有空闲时刻,也实在是心志没 有专一。
以后即使精力虽然衰退,公务虽然烦杂,仍然要定下心来致力古文 写作,以完成我的事业。
长久不写文章,技艺已很生疏,思虑显得迟钝,且不能成篇,也是因为 接见客人太多,烦琐之事相侵,把神智都搅得昏乱的缘故。
过去每写一篇文章,动辄几天不能睡好觉,到了老年,不知是什么原因 没有这个毛病了,难道是反而比壮年时更健壮了吗?还是因为心思上没有用 得像过去那样深入了? 我平生于古文写作上曾经稍微用心,想在这方面有所著述,现在疲惫而 一无所成,深感自愧。
与儿子谈论自己所作的文章,在考据和文笔两方面都无可取之处。
每一次写文章,没有下笔之前好像觉得心中有好的意境,到了写时则又 觉得一无是处。
这是因为平日里用功浅且太宽泛,完全没有实际效果的缘故。

613. 写《孙芝房刍论序》一篇,约九百字,到三更时才写完。
老年写文章, 愈加觉得吃力,而在构思上又完全不能得!心应手,总是因为写得少太生疏的 缘故。
写《莫犹人墓表》,文笔平淡支蔓,没有早年傲岸劲折的气势,原因是老 年境况越来越厉害了。
考虑写《金陵官绅昭宗祠碑》,但不能写成,于是像醉汉痴人一样地昏睡 一整天,一贯来的习惯都是这样的,几十年来因循旧习不肯用苦功学习写作, 到现在已经衰老,后悔来不及了。
写完苗君墓志铭,仔细阅读竟然没有一个字是值得肯定的。
先前我一年 到头不动笔作文,而自认为能够知道古人为文的诀窍,以为将来写出的文章 必定可观。
不料今年试着写几篇,而无一点合符古人的法度,羞惭极了! 写唐公墓志,回头再读无一字值得肯定,于是知道我过去自己诡称懂得 作文,又不动笔写作,完全不可依恃。
天下事知道十分,不如做成七分,不 是亲自经历怎么能够很明白呢? 郭刚基的墓志铭写完,完全不合古人法度,深以为惭愧。
考虑写作《江宁府学记》,苦苦地探索,竟然不能写出一个字,固然是因 为身体衰惫,也是由于早年并没有实际学问,故而思路枯竭到这般地步,深 为叹息惭愧。
写星冈公的墓表,写完后,通读一篇竟然无一处满意。
我思维的迟钝, 学问的浅薄,又加之精力的衰惫真是到太可怕的地步了!我前次寄了一信给 郭筠仙,说近世大官,没有哪个像我这样的荒废浅陋。
刚才接到筠仙的来信, 竭力为这句话辨白。
我对自己很明白,怎么会有诬陷呢?

614. 纪泽所作的《拟庄》三首,颇为能善于谈论名理,亦略微通晓训诂奇字 的学问。

615. 我过去抄录古文,分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个方面,打算再抄录古 代近代诗,也分为四个方面,而另外增加一个机神方面。
所谓机,不存心而 遇到,偶然触及。
姚鼐说周文王与周公为《易经》的彖辞、爻辞作系辞,其 间所取的图象也是偶然触及机,假如今《易经》一天之内而写成,其机的所 触及者稍有变动,那么其辞的所取图象也会稍有变异。
我曾经感叹说这话体 现出对文字的相知。
所谓神,指人的功能与天机相偶合,如卜筮中有繇辞, 如《左传》等史书上有童谣,如佛书中有偈语。
它们的含义在可解与不可解 之间。
古人有所寄托讽刺,如阮籍一类人,或者是故意假借鬼神之语混在言 辞中。
唐代人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雄、王昌龄的俊逸、李贺的奇诡,以及 元稹、白居易、张籍、王维的乐府,也往往多有神到机到之语,即便是宋代名 家的诗,也都是人的思索到了灵巧至极而使天工与之相交错,路途看似走到绝 处而风云又来与之相沟通。
这些名家都是可以与之谈论机神,而后又有能将诗 发挥到极点的本事。
我抄录打算增加这一种,与古文相比稍微有点不同。
今天想到古诗既然已经选十八家了,古文应当选一百篇,一并抄录置之 案头,作为时常揣摩的读本,因而自己为此事写道:致力政务有十四个门类, 致力学问有十五种书,抄录古文一百篇,抄录古诗十八家。
我既已抄选十八家的诗,虽然存着其他乐趣都不及此的情怀,也不免有以 此自封的孤陋,而近来所想更加简约。
五古打算专门读陶潜、谢胱两家,七古 打算专门读韩愈、苏轼两家,五律专读杜甫,七律专读黄庭坚,七绝专读陆游, 以一两家为主,其他家则作为参读互证,如此或许能做到用功不纷歧,然则老 境一天天加重,也只能是以吟诵作为自娱,不能有加入古人行列的雄心了。

616. 五言古诗有两种最高的境界。
一 种是比兴之体,始终不说出诗文所要表达的本意。
如《硕人》,只颂扬庄姜的 非常美丽,而无子将引发动乱已在言外。
如《大叔在田》,只夸耀叔段的雄壮 威武,而并立为国将引发动乱已在言外。
这种境地在曹植、阮籍、陈子昂、张籍、 李商隐、杜牧中往往可见。
一种是盛大的气势从诗中喷薄欲出,跌宕淋漓, 曲折而如意,令人感觉不出这是有韵的文字,这种境地在曹操、鲍照、杜甫、 韩愈的诗中往往可见。
我懂得这两种最高境地,只是不曾作过一首这样的诗, 既惭愧又遗憾。

617. 夜晚读陶渊明的《述酒》,这首诗为南宋鄱阳人汤汉所注释,对于陶渊明 诗中的隐匿幽赜都给予揭橥,读后欢悦无已。
阅读陶渊明的全部诗作,将其中风格闲适的作品选出,将来抄录一册, 与杜牧、韦应物、白居易、苏轼、陆游五人的闲适诗合在一起编成一集,以 ‘备早晚诵读,洗净名利与争强好胜之心。

618. 读《文选》“杂拟”。
古人措词的深远秀雅,实在不是唐代以后的人所可 企及的,只不过是气有飞腾奔驰的,也有不尽如意的,或许不免为词藻繁复 所拖累。
倘若以颜延之、谢灵运、鲍照、谢胱的辞章,而以扬雄、韩愈的气 势运用其中,岂不更加可贵吗?

619. 批阅校勘李白的乐府,每天仅校勘二十首或者十多首,这是因为我对乐 府一向没有用过功,这次一稍微注意,便觉得完全找不到入门处。
近日来读杜甫诗,颇为有些收获。
无事则心里嘴上都不离开杜诗,虽然 这样做是在咀嚼诗,但毕竟有一点做给别人看的意思。
杜甫的诗韩愈的文章之所以能够百世不朽,是因为杜韩存有知言养气的 工夫。
因为知言,故而常常有一两句窥见哲理的话语,谈到时事时,也很能 对当时的要务有认识;因为养气,故而没有纤薄的声音。
温习杜诗中的五古,看他的遣辞布局中的伸缩与吐纳之间,极似《史记》。
想起古人说杜甫像司马迁,不记得是苏轼说的呢?还是别人说的呢? 读杜诗中的五古。
古人诗中的妙处,只是在造句的方法上变幻无穷,故 而一辈子无一句重复句子,如同《毛诗》没有互相抄袭的调子一样。
过去曾 经说过写古文宜采用杜诗的造句方法,近来很久没有温习到这方面了。
温习杜诗中的五古,喜爱他句法的简洁劲挺,其变化与古文造句之法相通, 遗憾的是我能懂得但苦于不能写出如他那样的五言诗。
夜晚诵读杜甫、韩愈的七古诗颇多,好像对于古人沉郁顿挫的风格有所 领会。

620. 读《白香山集》。
因为近日里胸襟的郁结打不开,故而想以陶潜、白居易、 苏轼、陆游的诗,以及张英的文章来化解。
在车中看李商隐的诗,似乎有所收获。
夜里翻开《樊川集》来参证,也 有这种感觉,于是知道何景明(号大复山人)《明月篇》是真有心得之作。
与李眉山谈诗,极为佩服杜牧诗的俊朗伟岸风格。
近日里对于苏轼的诗好像有新的收获,领会到他的冲淡洒落的机趣。
温习苏轼的诗,较长时间高声朗诵,有一种声音像出自金石中的乐趣, 因而想到古人的文章之所以能与天地不隔离,实在是依仗气势来昌盛、声韵 来歌咏,故而读书若不能在声韵、气势二者之间探求,则只能得到糟粕。
陆游的七言绝句,实在是能将空旷的胸怀抒写出来。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