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性,疥舒宁多少钱一盒,小爸爸薛丽口音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2】

敢于怀疑是可贵的科学精神,而笃信不疑则是必需的人文精神。
对学问的追求、对人生的道路、对心中的信仰,最忌摇摆不定。

“四十不惑”,“不惑”的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而是对终极追求的确立,对人生信仰的坚定。

坚定的信仰是一种方向,更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灵魂深处,它使你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困难不退缩,心中充满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

当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看到了食物,当一个被逼入绝境的人看到了希望,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以捍卫生命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信仰,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想要。
就像饥饿的人真的想要食物。

【凡人亦可成圣贤】

季弟有志于道义身心之学,余阅其书,不胜欣喜。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吾弟诚有志于此,须熟读《小学》及《五种遗规》二书。
此外各书能读固佳,不读亦初无所损。
可以为天地之完人,可以为父母之肖子,不必因读书而后有所加于毫末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尚书·益稷》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真正的志向,就是“箫韶”,经营好内心的信念,就可以营造一个宏大气象。
立志坚毅,可以吸引想象不到的力量来帮你实现梦想。
信念坚定,则走路时的一双草鞋、过河时的一条小船、攀登时的一根树枝、问路时的一句指点,都可以成为帮你实现梦想的“贵人”。
立志不坚,即使有豪车、巨资也未必能够成行。

一念圣贤,一念禽兽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惟学做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禽兽不是骂人,圣贤也并非那么高不可攀。

不可以简单地用好与坏、善与恶来判断一个人;而具体到一件事、一闪念却非好即坏、非善即恶,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一件事做对了,就是圣贤作为;做错了,就是禽兽行径。
心中念头,善就是圣贤之念;非善就是禽兽之念。
哪怕你以前的事都做错了,只有眼前这件事做对了,此刻你就是圣贤。

人生之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
无数个路口,无数个判断,决定了现在的你。
面对每一次选择,如果都能心存“非圣即兽”之念,审慎思考、果断决策,那么一路走来,圣贤岂在他处?

【自强生威】

令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
临难有不屈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让人听话的方式有很多:胁之以刀子,可以使人畏惧;诱之以票子,可以让人卖命;许之以帽子,可以使人服从。
然而,那些听话的人爱的是自己的生命和你手中的权财,而不是你本人。
当你手中没有了刀子、票子和帽子的时候,这种畏也随之消散。
缺乏了敬意的畏,很容易转化为恨。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明《官箴》)】

公道大义,人人渴望、人人景仰。
当你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演绎公道正义之时,也就给人心点亮了一盏灯,敬意由此而生,威严由此而生。

【广识增气度】

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屣。
尧舜之业,视若浮云。
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广阅山川,才能胸纳天地;多历世事,才能心包清浊。
井底之蛙,永远容不下方寸之外的天空;宅男宅女,很难培养起家国天下的情怀。

人之气度,往往与其智慧成正比,与其所担当成正比。
对人,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对己,器量阔宏,能检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对知识,有心胸宽广的“雅量”,才能善于吸收各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长本事、增智慧。

【学识增雅量】

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气度有天性的基因,更在于后天的修养。
修养的着手之处,在于一个“明”字。
“明”的关键,在于敢于直视自己的内心。
符合事理的,虽然不情愿,也要强制自己去做。
有违自己良心的,更要迫使自己罢手。
日日强行、事事强行,习惯成自然,也就成为了自己的行事方式。
做事不违天理,心中无愧疚可言,一道道藩篱逐渐消于无形,你的气度也就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