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妃 逃到地老天荒,毒龙,遗传红血丝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3】

【恬淡不易】

弟读邵子诗领得“恬淡中冲融”之趣,此是襟怀长进处。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如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
杜苏二公,无美不备。
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
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
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去年所讲“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一段.

最为豁达。
推之即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亦同此襟怀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平淡往往被人当作一服救急的药,当事不如意、心绪不佳时,强劝自己:平淡才是真。
可是自己内心真的相信吗?其实平淡并非是甘于平庸无为,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心胸的豁达。
心胸开阔了,就像换了一座大房子。
原来斗室之内,几件家具就显得拥挤;现在换了别墅,即使再添置一些,也觉得宽敞明亮。
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也。”
追求恬淡亦是这样,需先有大勇猛,达到一定境界后,恬淡自至。

【淡泊是一种行为方式】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有事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沉着若定,不逃避、不推诿——这才是真正的淡泊。

宠辱不惊无法天生得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勤加体悟。
首先要明白宠辱顺逆是自然社会规律,惊与不惊,都无法改变现实。
其次要实践,处于顺境时降伏我心,不骄傲;处于逆境时心存希望,不放弃。
如此,可将淡泊之心化成一种习惯,变为自己的一种行为方式,变故到来时,才可以处之泰然。

【淡泊对毁誉】

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
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自家的孩子,自己骂得,别人骂不得;自己做的事,自己可以反思,别人批评不得。
人们往往像爱护眼球一样守护一张虚伪的“面子”。
尘埃污染不得;有了尘污,别人也擦拭不得。
如此心胸,怎能成大事?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毁誉。
出于善意的,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修修仪容、正正衣冠。
对出于恶意的,一笑而过,不生心澜,它也就无法伤害你。
在毁誉一事上淡泊以对,才能集中能量,做好应该做好的事情。
这才是回应流言的最好武器。

“于此关打不破”,则能力越大,伤害越大。

【常葆超然之气】

吾人身心之间,须有一种清气。
使子弟饮其和、乡党薰其德,庶几积善可以致祥。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气决定着人的行为。
正气充足,则心术端正、言语谦和、做事中正、气质高雅。

清气靠养。
气生于心,人心本善。
有善的念头产生,就拥抱它、扶助它、滋养它,浊气就没有可乘之机。

清气要修。
邪浊二气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日日自省、事事自省,邪气才不会乘虚而入。

清气养人。
身心有清气为君,则心不扰、行不乱、身体康泰、事有多助。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