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六网,01岁育儿手册,杨鲁豫父亲

柏杨名言名句精选_小马感悟网

【环境因素的影响是至深至远的】

美德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大人物是自我训练出来的,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纯靠天赋,在娘亲肚子里便与众不同,生下来更胸怀大志,只有摇尾分子才敢这么认定他的主子就是这样。

【——柏杨《孔斌论高士》】

柏杨先生之所以能一直有所成就,就是因为他的身边有着一群德行高尚的朋友,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益于成长的大环境,能使人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生活在一个不益于成长的狭小环境中,由于受环境影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往往会自暴自弃。
因此,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学会适应环境,更要懂得选择环境。

有一个单位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挺大的鱼缸,缸里放养着几条热带鱼。
那种鱼长约三寸,大头红背,长得特别漂亮,惹得许多人驻足观看。

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些鱼在这两年时间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大头红背,每天自得其乐地在鱼缸里时而游玩,时而小憩,吸引着人们惊羡的目光。
一天,鱼缸的缸底被过路的顽皮孩子砸了一个大洞,待人们发现时,缸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那儿苟延残喘,人们急忙把它们打捞出来。
怎么办呢?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只有院子当中的喷水泉可以做它们的容身之所。
于是,便把那几条鱼放了进去。
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
人们都跑到喷水泉边来捞鱼。
捞来一条,人们大吃一惊,出来的时候,简直有点手足无措了。
两个月,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那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一尺来长!

踢开自卑的绊脚石了,随着对新环境认识的加深,自卑感会自动化解。
一个人在对己不利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方法是鼓足勇气战胜困境,而不能让挫折走进内心形成自卑,逃避环境,封闭内心。
要采取开放的态度,打破自我封闭,多与人交往交流,让关心你的人帮你出谋划策,化解困扰你的问题。
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挫折与失败,热情地接受别人,让自信的阳光洒向心灵深处。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不要被环境声势左右你的脚步。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
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

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
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
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许多人认为成功离自己很遥远,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聪明和能力,怀疑环境对自己是否没有阻碍,等等。
但是,你要知道,怀疑只能使你停顿不前,虚度了时间,消耗了精力。
唯有坚强自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进的人,才会达到目的。

做事成功与否,虽然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你的主观态度,凡事只要抱有恒心,就一定会排除万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夏日枯旱的非洲大陆上,一群饥饿渴乏的鳄鱼陷身在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较强壮的鳄鱼已经以弱者为食了,悲剧每天都在上演。
这时,一只瘦弱勇敢的小鳄鱼却起身离开了快要干涸的水塘,迈向未知的大地。

干旱持续着,池塘中的水愈来愈混浊、稀少,最强壮的鳄鱼已经吃掉了不少同类,剩下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也许栖身在混水中,等待迟早被吃掉的命运,似乎总比离开、走向完全不知水源在何处还安全些。
池塘终于完全干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鳄鱼也不耐饥渴而死去,它到死还守着它残暴的王国。
可是,那只勇敢离开的小鳄鱼呢?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上,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当旧有的环境已经威胁到生存时,就要坚决放弃,勇敢地去开创新的生活,征途中虽然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只要坚忍不拔,终会闯出一片新天地,获得新生。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压力,为人创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机会,使人能尽快成熟起来。
木以绳直,金以淬刚。
世上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的。
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没下去的。
但是在试图成大事的人眼里,困难终会被克服,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经过艰辛的雕琢,玉可成器。
压力,能使成大事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自觉把握人生的走向。
人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
应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
该失去的东西就要毫不吝啬,甚至忍痛割爱。
得到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情。
能否从容对待、恰当处理这些问题,就看你的成事之道了。
相反,人若是太幸运了,缺乏压力,就会沉于懒惰,而不知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这样就难以成大事。
对于那些善于成事的大师而言,他们不惧怕压力,因为压力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相反,他们更喜欢“压力推动法”,在压力中做大人生局面。

清理一片心田,好运来了才有地方待“尘沙一入成灰烬,断金千锤色益红。”
只有英雄豪杰,才能保持本色;只有胸襟开阔,才能保持一贯;只有仁慈宽厚,才能保持童心;只有自我肯定,才能不在乎贫贱,尤其是过去的贫贱。

【——柏杨《张玄素与孙伏伽》】

老予有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就是说,江海处在最低的位置,虚怀若谷,上流大大小小的水滴才能忘我地投奔而来,成其王业。
同理,人也是如此。

柏杨先生曾有感于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巧妙地为我们引出这样一个道理来:“李世民听说太子宫事务署长(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官不断地规劝太子李承乾,遂擢升张玄素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宫政务署长(左庶子)。

“张玄素年轻时曾任国务院司法部法务司管理员(刑部令史,官阶低微,在文官最低阶‘从九品下’之下,俗称‘不人流’或‘流外’),有一天,李世民当着文武百官,问张玄素说:‘你在隋王朝当什么官?’张玄素回答说:‘县政府防卫员(县尉,从九品)。
’李世民又问:‘县政府防卫员之前,当什么官?’张玄素回答说:‘流外。
’李世民又问:‘在哪个单位?’张玄素至为羞惭,沮丧恍惚,出阁时几乎迈不动脚步,面色如同死灰。
高级顾问官(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说:‘君王能体恤他的部属,部属才能竭尽忠心。
张玄素虽然出身寒微,陛下敬重他的才能,擢升到j品高位,辅佐皇储(太子李承乾),怎么可以对着文武百官,穷追他的门第!抛弃从前的恩德,使他霎时间羞愧得无地自容,痛苦椎心,怎么能要求他为节义而死!‘李世民说:‘我也后悔问这些话。
’“最高法院院长(大理卿)孙伏伽跟张玄素在隋王朝时,都当管理员(令史),孙伏伽却不在意出身低微,往住在大庭广众中,述说他的往事,毫不避讳。”

很明显,柏杨先生借孙、张二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大丈夫应不以贫鄙出身为耻,就是说,为人必须具有能够包容一切的胆量、胸怀才是真性情、真人物,否则便是小肚鸡肠,成不了大气候也得不到人们衷心的赞赏。

有一篇名叫《器理论》的古文,是专门谈论器量的,其中一段文字尤其精到:“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效焉。

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
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这段文字翻译过来,意思大概是说:人也是一个器物,各有自己的容量。
像天地一样包罗万象的容量,是圣贤帝王所效法的;像山岳江海一样包容万物的容量,是公侯将相所效法的。
古代的夷齐有容人的大量,孟子有浩然的气量,范仲淹有济世救民的德量,郭子仪有厚德载物的福量,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的智量,欧阳修有谆谆诲人的才量,吕蒙正有含羞忍辱的度量,赵云有力战千军的胆量,李德裕有力拔山兮的力量,这些人都有成大事的器量。

这篇文章还说尽了器量与人生的关系。
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不用怨天尤人。
只看自己的器量大小,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天下难容之事”,你就知道自己的事业大小。
事业大到超过器量,也有可能,但那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一个小胃口,硬要塞进一个卡车的东西,哪有不垮掉的呢?古往今来,无数人的经历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别说什么自己命运不济别人命运两济之类的话。
真正能成大器而且事业长盛不衰者,必然器量过人。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必然包含着别人有意无意的帮助,也包含着别人的宽容和迁就。
认识到这个问题,带着感恩之心去做事,心境就豁达了,成功也就更容易了。

像银青光禄大夫,左庶子张玄素被问到出身贫贱后羞愧得心如死灰和大理卿孙伏伽在大庭广众之中侃侃而谈自己给隋做小县令的事情,哪一个更加值得敬佩,哪一个更加能得到领导者的器重,哪一个更有魄力,更有远见,相信已不用再说了。

度量,是人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唯大英雄真本色”,只要你修得洒脱的气质,能抛得下一切,达到“无我”、“空虚”的境界,才能有空间去包容更加伟大的事情。

【别让那片乌云遮住你的真性灵心】

短视、贪婪,只看见眼前三寸利益,是造成悲剧的一大动力。
贾谊说:“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覆亡,都覆亡在自己手上,岂止六国而已。

【一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三二年乙丑》】

人生最大的苦处处就是将利益放在自己所有财富的最显眼的位置,并且,为了它心甘情愿地受到魔鬼的支配,向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和幸福。

柏杨先生总结出了造成悲剧的根源所在,即短视、贪婪、只看见眼前利益。
因为目光短浅,看不到将来,所以把眼下的所得当成宝贝,沾沾自喜。
殊不知坏事的家伙就是一“贪”字。

见利而忘真性,往往就是祸患的开始。
《庄子·山水》有这样的寓言:庄周到雕陵的栗园游玩,被一只翅膀七尺宽的鹊鸟碰到额头。
他就抓起弹弓去撵。

在园中,他看见正得意呜叫的蝉被螳螂所搏,而螳螂困有所得忘了自己,又被鹊鸟乘机攫取,鹊鸟只顾螳螂也不再注意身后。

庄周就警惕而叹,扔下弹弓回去了。
管园子的跟在身后责骂他偷了栗子。

庄子三天闷闷不乐。
弟子问他说:“先生为什么不愉快呢?”

庄子回答说:“我为了守形体忘了祸患,观照浊水反而被清渊迷惑,忘了真性,所以管园子的人辱骂我,因为这才闷闷不乐。”

庄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欲念是祸患的根源。
在求得利益自以为有福降临时,往往也会埋下祸患的根由。
一味追求利,不论开始如何得意,最终必自取其辱,自取其祸。

不以物欲追求为目的而保持清静之心态,那么世事的无常及虚幻就会少得多,也不致轻易就动摇心志。
即使是在平素的生活中,不对事情期望过高,不对未来做悲观猜想,便可求得心理和谐。
与此同理,在得到快乐时不自得,在失意时不悲观绝望,如此才能称之为得到了驾驭生活的智慧和享受生活的智慧。

人生若想乐趣多痛苦少,若想有所发展,有品质地提高其实并不是一件需要煞费苦心的事情。
清代石成金曾写过《惺斋十乐》一文,讲人生的十种乐境,这十种乐境正是平和宁静的心情所致,或者说,十种境况也是使心情安宁不至于傻到为欲念撞得头破血流的好办法,不妨一读:乐于知福。
人能知福,即享许多大福。
当常自想念,今幸生中国太平之世,兵戈不扰,又幸布衣蔬食,饱暖无灾,此福岂可轻看。
反而思之:彼罹灾难困苦饥寒病痛者,何等凄楚。
知通此理,即时时快乐矣。

乐于静怡。
不必高堂大厦,虽茅檐半室,若能凝神静坐,即是极大快乐。
试看名缰利锁,惊风骇浪,不知历无限苦楚。
我今安然静怡性情,此乐不小。
唯有喜动不喜静之人,虽有好居室、好闲时,才一坐下,即想事务奔忙,乃是生来辛苦之人。
未知静怡滋味,又何必强与之言耶?

乐于读书。
圣贤经书、举业文章,皆修齐治平之学,人不可不留心精研,以为报国安民之资。
但予自恨才疏学浅,年老七十余岁,且多病多忘,如何仍究心于此,尚欲何为乎?目今唯将快乐诗歌文词,如邵子(北宋哲学家邵雍)、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太白(唐代诗人李白)、放翁(宋代诗人陆游)诸书,每日熟读吟咏,开畅心怀而已。
又将旧日读记之得意书文,重新诵理,恍与圣贤重相晤对,复领嘉训,乐何如耶。

乐于饮酒。
予性喜饮酒,耐酒量甚小。
每至四五杯,则熙熙嗥嗥,满体皆春,乐莫大焉。
凡酒不可夜饮,亦不可过醉——宵旦昏沉不知其乐,且有伤脏腑也。

乐于赏花。
观一切种植之花,须观其各有生动活泼之机,袅袅娇媚之态,不必限定牡丹、芍药之珍贵者。
随便各种草本、木本之花,或有香,或有色,或有态度,皆为妙品。
但有遇即赏,切勿辜此秀色清芳也。

乐于玩月。
凡有月时,将心中一切事务尽行抛开,或持杯相对,或静坐清玩,或独EI浩歌,或邀客同吟。
此时心骨俱清,恍如濯魄水壶、置身广寒宫矣,此乐何极。
想世人多值酣梦,听月自来自去,甚可惜哉。

乐于观画。
画以山水为最,可集名画几幅,不必繁多,只要入神妙品。
但须赏鉴之人,细观画内有可居可游之地,心领神怡,将予幻身恍入画中,享乐无尽。
不独沧海凄然,移我性情也。

乐于扫地。
斋中扫地,不可委之童仆,必须亲为。
当摸箕执帚之时,即思此地非他,乃我之方寸地也。
此尘埃非他,乃我沉昏俗垢也。
一举手之劳,尘去垢除,顿还我本来清净面目矣。
迨扫完静坐,自觉心地与斋地俱皆清爽,何乐如之。

乐于狂歌。
凡乐心词曲诗歌,熟读胸次。
每当诵读之余,或饮至半酣之时,即信口狂歌,高低任意不拘,调不按谱,唯觉我心胸开朗,乐自天来,真不知身在尘凡也。

乐于高卧。
睡有三害,日思,日饱,日风。
睡而思虑,损神百倍;饭后即睡,停食病生;睡则腠理不密,风寒易入,大则中厥,小亦感冒。
除此三害,日日时时,俱可享受羲皇之乐。
不拘昼夜,静卧榻上,任我转侧伸舒,但觉身心快乐,不减渊明之得意也。

这篇文章真可说得乐中三昧。
人生苦短,当珍惜生活中的若干美好,何苦让眼前的三寸利益遮住了自己的真性灵心呢?

【——柏杨《柏杨品杨广》】

柏杨先生不止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被尊宠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大概就忘了自己也是从受尽艰辛十月怀胎的母亲肚子里孕育出来的,而是觉得从来都没有小过,也不会老,是天生玉皇大帝驾临凡世。
他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普天下唯一尊贵的动物,所有的事情都归他这个老大一个人管,想不唯我独尊、想不固执都难。
然后也免不了乱讲原则的情况,像那头驴子一样,迟早都是要掉进悬崖的。

对一个出色掌握语言艺术的人来说,仅仅学会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并且要通过这样交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目的可能是希望对方要你的货,可能是希望对方对你目前的处境表示理解与同情,可能是要对方同意你的看法,也可能是希望对方提升你的职位。
但无论这些目的能否达到,你都要注意一些更为一般的原则。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这种一般的原则是:在谈话过程中要尊重别人——从他的人格到判断力与智慧,不要引起对方的不快,哪怕是轻微的不满,更不用说怨恨了;无论这次谈话的目的是否达到,都要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以利于下一次合作,不因为一时的分歧而伤害长期的友谊与合作。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
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
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大块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
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这块岩石对于他而言显然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了。
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
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急得哼口亨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
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还砸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
当泪珠滚过孩子的面颊时,父亲走到他跟前,温和而坚定地说:“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儿子。”
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
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面对困难,抱着顽强、执著的态度和信念没有错,但并非只能是抱着顽强和执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遇到自己能力所办不到的事时,何不抛弃一点点过多的固执,去借用亲朋好友的力量呢?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的亲人或朋友来说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
记住,他们也是你的资源和力量。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奢侈腐化,不惜民力。
有一年他下令兴建一座九层的高台。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无疑会给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国力衰竭。
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对建九层高台。
但是晋灵公固执己见,并且在朝堂上严厉地对大臣说:“敢有劝阻建高台的,立即斩首!”气氛十分紧张。
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吓得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说反对的话!

这时,有个叫孙息的大臣求见晋灵公。
君臣见面后,孙息对灵公说:“我能把九个棋子堆在一起,上面还能放上九个鸡蛋。”
晋灵公听到这事十分新鲜,不相信孙息会有这么高的技艺,但是又急于一饱眼福。
他说:“我从未听过和见过这种事,今天就请你给我摆摆看!”孙息当然清楚,如果国君认为是欺骗了他,就会有杀头的危险。
当晋灵公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孙息便动手摆了起来。
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小心地将鸡蛋放置在棋子上。
只见他放上一个鸡蛋,又放第二个,第三个……战战就就,如履薄冰。
这时屋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
孙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
晋灵公看到这情景,实在耐不住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危险!危险!”晋灵公刚说完“危险”,孙息就从容不迫地说:“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啊!”灵公惊讶地问道:“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呢?”孙息手里握着正要置放的鸡蛋,慢条斯理地说:“建九层高台比这更危险,三年都不一定建得成,这三年之中,要征用全国的壮丁劳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织,国库空虚,户口减少,逼得人民活不下去,就会逃亡、谋反。
邻国见我国弱民穷,就会兴兵犯境;如果国家灭亡了,大王您自己也就完了。
这能说比不上摆棋子鸡蛋更危险吗?”灵公听到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对孙息说:“搞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
立即命令停建正在施工中的九层之台。
下属有了某些合理的想法或者明了某一客观事实,如可能触犯上级,最好用含蓄地兜圈子的方式向上级提出来。

人的思维具有惯性,当我们朝一个方向思考问题时,就会倾向于一直考虑下去。
所以,当我们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意见时,要从对方所同意的观点开始。
哈理·奥维基博士认为,“不”的反应是最难克服的观点。
他指出一个人开始说“不”字后,就形成了一道心理防线。
人那本性的自尊会迫使你继续坚持下去。
即使他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也很难放弃自尊,而是继续固执下去。
所以,在开始谈话时,最关键的是先说一些对方认可的事情,这样对方就不会那么抵触自己。
这就像撞球一样,顺着球的方向打,更容易进球;要它弹回来,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纽约市格林威治储蓄银行的职员詹姆士·爱伯森就曾经从对方的观点人手,为自己留住了一个客户。
有个年轻人在爱伯森供职的银行开了个账户,爱伯森让他填写一份例行的表格,但他却拒绝填写表格上的某些方面的资料。
如果爱伯森不懂得这个技巧,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告诉他,如果他拒绝填表格中的任何一项,按银行规定,是不能给他开户的。

那天,爱伯森决定不谈银行的规定,决定用让他说“是”的方法来按要求填写资料。
于是爱伯森问他:假设在你去世的时候,银行是否有责任把这些钱转到你的继承亲友那里呢?他作了肯定的回答。
爱伯森继续说,如果她们知道了你最亲近的亲属的名字,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你去世了,她们就能迅速及时准确地找到他了,对吗?对方又作了肯定的回答。

这时,年轻人的态度已经缓和下来,因为他知道了表格中的这些资料,并不是为银行而留,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
最后,他不仅填完了表格,而且在爱伯森的建议下,另开了一个账户,并指定了他的母亲为法定受益人。
当然他很配合地回答了他母亲的所有资料。

当我们与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从对方的观点开始,能够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得到对方的接纳和认可,从而轻松地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是争执,那么在紧张而抵触的情绪当中,则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固执自己见解的人,会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会通达情理;自傲者,不会获得成功;自夸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会保持长久。

【在逆境中战胜苦难】

面对人生顺境或逆境时所持的心态,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
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若改变本身的心态,就能使生活本身发生变革。

【一柏杨《威廉·詹姆斯》】

柏杨曾说过,如果没有那九年的监狱生活,他一生中不可能有那样多的时间去读《资治通鉴》,因为每天要分心去应付许多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讲,逆境变成了造就柏杨的契机。

生活中渴望成功的人很多,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机会,也并不是没有资本,他们缺乏的往往是成功最需要的意志力,对于一些困难往往缺乏“挺住”精神,因此他们输掉_『人生、输掉了事业。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如果你不能战胜它,那它就会总是如影随形,来左右你的生活,使你不能从过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著名诗人里尔克曾经说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便是一切”。
是的“挺住”便能拥有一切——人生就好比一场拳击比赛,充满了躲闪与出拳,如果足够幸运,只需一次机会、一记重拳而已,但首要的条件是你必须得顽强地站着,这就是“挺住”精神。
那些渴望成功而又意志力薄弱的人应该时刻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都要挺住!”特别是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

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上天故意安排来考验我们的。
戴高乐曾经说过:“挫折,特别吸引坚强的人。
因为他只有在拥抱挫折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也许你的失败是因为你要获得成功还需要更多的东两。

通常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失才有得,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去努力拼搏,就不会被挫折打倒。
其实,谁都有面临困难与逆境的时候,关键足看我们怎样处理。
有些人在逆境中消极失落,做一个永远的失败者;而有些人却能够积极地面对逆境,冲出重围,走向成功。

既然逆境足不能避免的,邴就让我们从逆境中找到动力吧,让这股动力将我们推向成功。
我们应该将逆境视为成功的预兆。
就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位西方哲学家的话:“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上天故意安排来考验我们的,其实,它就是成功的化身,成功与失败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时运不济,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灰暗路程,人人都可能遇到,只不过有些人遭遇的时间短一些,有些人遭遇的时间长一些。
然而,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挫折的人是很少的。

拿破仑·希尔曾经指出:因为下面这三个原因,失败往往能够转化为成功的基石。
第一,失败可以打开新的机遇大门,迎来新的人生机会;第二,失败可以给骄傲的人注入一针清醒剂;第三,失败可以使人知道什么方法是错误的,而成功又需要什么样的方法。

基于上面三个原因,我们应该知道,失败带来的逆境并非都是坏事。

只要我们在逆境中找到动力,对我们获得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困难就是机会,危机就是转机。
一个人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这样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断地面对“难题”或“问题”,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困难,失败者有失败者的问题,成功者有成功者的问题。

而成功者所遇到的问题,绝对比失败者的问题多。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解决和处理难题的能力以及当遇到难题时所保持的态度,而不同的面对难题的态度,会造成不同的解决难题的能力。
许多人在朝着目标或愿望行进的过程巾,将所遇到的难题当做是他们成功的绊脚石。
事实上,你在成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仅不是绊脚石,而且是达到目标的阶梯。
当难题出现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摆脱这些绊脚石,或希望一脚把它踢开,或是视而不见的一脚跨过,但问题是你真能摆脱掉吗?当难题来临时,我们必须正视它。
难题发生的原因为何?找出它背后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若不去处理,只会产生更大的难题;若将难题当做一个怪兽去消灭,那么在这个怪兽还未长大时消灭它。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要搞分电流。
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来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得住热度2000℃、时间1000小时以上的燃烧。
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
为了选择这种做灯,价格还要低廉。
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设想,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去探索,去试验。

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结果失败了。
后来,他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1600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融掉的道理。
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
他昼夜不息,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试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
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通常是十八九个小时。
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多本,共计四万余页。

到了1881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助手们也灰心了。
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
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一直到1908年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
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

他和一个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
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是再重新开始。
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实现了目的。

爱迪生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由于他有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
如果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他也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人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只发挥了很少一部分,而在超越现实,挑战极限的过程中,几乎会全部发挥出来。
就像是一个处于潜伏期的活火山,一旦足够的信念诱使其喷发,必将势不可挡,创造出事业和成功的巅峰。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如果你不是被吓倒,而是奋力一搏,也许你会因此而创造超越自我的奇迹。

给自己一个夸大的理由,解释目前的失败或不幸,肯定自己的存在,接纳失意的自己。
如此一来,积极心态便会开始发生作用了。

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听他人谈成功的经验和实例,而忘了问失败的关键。
软弱的人在听过别人的成功之后,都会自叹弗如,觉得自己不如人,致使自卑感更加的深重。

原本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过去的失败,但成功者不同,他们现在的成功都是奠基于过去的失败,而且目前的成功是他们感到骄傲的,所以对自己的失败也并不回避,以此让别人了解他的努力。
因此,不要以为自己在揭人疮疤而不敢问,要大胆地向对方讨教。

向充满信心的成功者请教失败的经验,同时也要知道他们以何种方法来克服失败。
在听了他们的谈话之后,你会发觉:他们现在成功了,但从前亦有黯淡、失败的时刻。
了解了这一点,便不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卑感也会随之减轻而产生信心,且内在的精神力量也会高扬。
从他们的失败经验中,你可以找到正确方向,避免出现相同的失误,不致徒劳无功,真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绝处逢生后,就可以使我知道困难没什么了不起。

你应该相信,风浪后面将是平静的海洋,坎坷后面将是平坦的大道。

成功和失败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目标的实现不在于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而只要你抱定一个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争取,总有一天会如愿以偿的。

我们每个人必须对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由于人们世界观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生之路。
但是不管人们的生活道路有何不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绝对笔直而又平坦的人生路是不存在的。
所以,人生道路的延伸也是直线和曲线的辩证统一。
一个人今天行走在直路上,明天则可能走在弯路上。
你在遇到困难和身处逆境时,不要茫然不知所措、灰心丧气,也不应因一时的挫折而轻言放弃。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就像如果你曾经不是一只蛹,怎么能渴望你成为一只蝶?如果你希望成功,就要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好好经营他们,终将会达到质的升华。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