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二套节目表,无语宝宝迷糊妈咪,2013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
◎无论何种事业,如商业、政治,均不能与教育分离,无教育则无各种事业。
◎假使我们希望所办教育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一种密切的关系,给学生以一种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在社会中间成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则需要研究种种社会变迁。
◎教育不但能发展儿童与青年,而且能发展将来的社会,这种儿童与青年,就是这种将来社会的份子。
◎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自己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以事物对于社会的功用为标准而施行教育,实为养成道德、增长知识所决(绝)不可少的。
儿童所学与社会情况愈有密切的关系和直接的联络,则所得知识亦愈加正确,愈有实用。
◎我们要把一切教育上的事情结合起来,打破把幼年儿童的教育和正在成熟的青少年的教学分割开来的障碍,使低年级的教育和高年级的教育统一起来,使它被看起来不存在低级和高级的区分,而仅仅是教育。
◎人生活在一个高度分化的环境中,生活在一个自然和社会世界中;在这里,有无穷多样的因素都需要被考虑到;而且,在这里,生命的维持和目标的成功实现,依赖于把各种各样的因素精巧而又眼光长远地组合起来。
文明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进步的社会变革,都增加了起作用的因素的数量,并且增加了使它们之间保持和谐平衡(或者就像我们说的那样,技术上的协同)的难度。
◎为什么有人认为一个人必须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作出选择:是牺牲自己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呢?还是牺牲别人,以求达到自己独有的目的呢?实际的情况是,因为这两种事情没有一件是能够持续进行的,我们就想出一种折衷的办法,两方面交替进行。
一个人轮流尝试两件事中的一件事。
世界上有许多公开声称的精神的和宗教的思想,强调自我牺牲和精神的自我完善这两个理想,而不是大力反对这种生活的二元论,没有比这更大的悲剧了。
这种二元论已根深蒂固,不易推翻。
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教育上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争取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使社会效率和个人修养是同义词,而不是彼此对抗。
◎我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我认为改革仅仅依赖法规的制定,或是惩罚的威胁,或仅仅依赖改变机械的或外在的安排,都是暂时性的、无效的。
◎我认为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
◎从事具有社会兴趣的作业可以获得直接的知识。
◎我们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由此排除显著的社会恶习,我们可以利用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
◎人类喜欢采用极端对立的方式去思考。
他们惯用“非此即彼”(Either-。
r)的公式来阐述他们的信念,认为在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种种调和的可能性。
当他们被迫承认极端的主张行不通的时候,他们仍然认为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只是实际的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折中的方案。
教育哲学也不例外。
教育理论的历史表明了教育内发说和教育外铄说两种观念的对立:前者认为教育以自然秉赋为基础,后者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通过外力强制而获得习惯的过程。
◎教育者的问题在于使学生从事这样一些活动:使他们不但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在工作中发现即时的满足,以及预备为后来的应用,同时,所有这些效果都应从属于教育——即从属于智育的结果和社会化倾向的形成。
◎一个人的某些能力,除了在和别人联合的刺激以外是无法产生的。
认为儿童必须单独工作,不参与集体活动,以便自由发展他的个性,这种观念是按空间距离衡量个人,把个性看成物质的东西。
◎帮助别人不是使接受者更加依赖别人的一种施舍形式,而仅仅是一种帮助。
它使被帮助者舒展力量,继续前进。
◎我们教导学生生活于两个分离的世界,一个是校外的经验的世界,另一个是书本和课业的世界。
一旦计算起来,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到了校外竟是那么一点点,又觉得惊奇,这是愚蠢的想法。
◎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
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
◎声称机会均等为其理想的民主制度需要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把学习和社会应用,观念和实践,工作和对于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一开始并且始终如一地结合起来。
◎……有关教育价值的许多割裂现象中,文化和实用之间的割裂也许是最基本的。
虽然这种区分常常被认为是内在的和绝对的,但是事实上它是历史的和社会的。
……民主社会的教育问题在于消除教育上的二元论,制订一种课程,使思想成为每个人自由实践的指导,并使闲暇成为接受服务责任的报偿,而不是豁免服务的状态。
◎经验具有明确的物质的性质;它和与身体有关的具体的事物有关。
相反,理性或科学则掌握非物质的、理想的和精神的东西。
关于经验,有某些在道德上危险的东西,例如肉欲的、好色的、物质的和世俗的兴趣这类词语所暗示的意义;而纯粹理性和精神则意味着道德上某些值得赞扬的东西。
◎经验总是和变化中的东西、和无法解释的变幻莫测以及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的东西有着根深蒂固无法根除的联系。
经验的材料本来就是变化无常和不可信赖的。
经验是混乱的,因为它是不稳定的。
一个信赖经验的人,不知道他依靠什么,因为经验是变化的,人与人不同,一天和一天不同,更不必说国与国不同了。
经验和“众多”有联系,和很多不同的特殊有联系,这种情况有同样的结果,也带来不少冲突。
◎经验不能产生信念的标准,因为,正如变化多样的地方风俗证明的那样,经验的本性就是要煽动各种各样相反的信念。
从此得出的逻辑的结果就是,一个人的经验使他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相信真实的和良好的,任何事物对特定的个人来说都是良好的和真实的。
……认知,在理智上或理论上了解一个东西,就是脱离变化、偶然和多样性的区域。
真理是无所缺的,它是没有受到感官世界的纷扰触动的。
真理涉及永恒和普遍的东西。
经验世界只有服从理性的规律,才能使它得到控制、稳定和有序。
◎……这些区别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后来的思想和他们关于教育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而重视数学和逻辑学,轻视感官和感官观察;认为知识论述理想的符号而不论述具体的事物才是高尚的和有价值的;藐视特殊的事物,除非它们是从普遍推论出来的;漠视身体;轻视艺术和手艺作为理智的工具,凡此种种,都是以对经验和理性或者对实用和理智的各自价值的估量而找到掩护和支持。
◎心理学的进展,工业方法的进步以及科学中实验方法的发展,……认识到行动可加以指导,吸收思维所提出的一切变为自己的内容,形成牢固的经过检验的知识。
于是“经验”不再是经验性的,而变成实验性的了。
理性不再是遥远的和理想的官能,而是活动借以具有丰富的意义的一切资源。
◎在柏拉图看来,经验指的是习以为常或者把过去很多偶然尝试的净存结果保存下来。
理性指的是改革的原理,进步的原理,增加控制的原理。
忠于理性的事业指的是打破习俗的限制,了解事物的真相。
对近代的改革家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所谓理性,所谓普通原理,所谓先验观念,要么是一些空白的表格,必须用经验去填载,用感官观察去填载,才有意义,才有确切的内容;要么就是一些顽固的偏见,由权威强加的教条,用冠冕堂皇的名称,乔装打扮,借以保护。
所以,最大的需要是要打破培根所说的“期待自然”和仅仅把人的意见强加给自然的概念的束缚,凭借经验以发现自然的真理。
诉诸经验,标志着突破权威。
这就意味着对新的印象开放;热衷于发现和发明,而不是专注于排列和整理所接受的观念,并且各观念互相支持的关系“证明”这些观念。
这是以事物的真面目映人心灵,打开加在事物身上的先人之见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