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难书阅读答案,jack alisden,omgvsld
◎有的时候,儿童对所做的事暂时没有兴趣,注意力减退,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化。
但是,一个人所以能走过这段艰难路程,不是因为忠于抽象的义务,而是对于作业确实有兴趣。
义务就是职责,它就是为完成一种职能所需要的特殊行为,或者,用朴实的话说,就是做好他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真感兴趣,他就能够忍受暂时的挫折,在困难面前坚持工作,不挑肥拣瘦:在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中,在面对精神涣散和克服精神涣散中寻找兴趣。
◎想象力是儿童生活的媒介。
对儿童来说,在所有地方、在他的心思和活动从事的一切事情上,想象力的价值和意义是用不完的。
学校与儿童生活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不过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顾这种天生的背景和倾向,完全不与活泼的儿童打交道而与我们已经建立的僵死的概念打交道,还是使这种天生的倾向发挥作用,给它以满足?一旦我们信任生活,信任儿童的生活,那么,所说的一切作业和价值,一切历史和科学都将成为感染力的手段和培养想象力的材料,并由此而使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和有条理。
◎想象力不是要运用事实上不可能的教材,而是在一种通行观念的影响下处理任何教材的一种建设性的方式。
重要之点是不要停留于令人厌烦地重复熟悉的东西,不要以实物教学课为借口使感官针对它们已经熟知的材料,而应当通过利用它去扩大和理解以前所不清楚的和新异的情况,从而使平常的、常识性的、家常便饭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使之闪闪发光。
这也就是培养想象力。
◎文学和历史是儿童想象力迫切需要的“食物”。
它们既能给想象力以有价值的材料,又能抑制其病态和紊乱的活动(如胡思乱想)。
它们给儿童呈现出社会生活的种种状况,也显示出社会生活的种种斗争和矛盾,甚至描绘出了这种生活背后的精神产物和思想脉络。
在学校中,文学和历史常常是很难得到它应有的地位的,除非教师能自如地按照它们的内在价值,而不是按照儿童对于印刷文字的识别力去选择材料。
◎任何活动都必须运用想象力,才不致流于机械的性质。
不幸的是,通常我们习惯于把想象和虚构等同起来,而不是把想象看作对全部教育情境的热情的和亲切的认识。
这就导致过高的估计童话、神话故事、想象的符号、诗歌和“美术”,把它们作为发展想象和欣赏的工具;同时,由于忽视其他事物的想象力,在方法上使很多教学变为没有想象力的获取专门技能和堆积知识负荷的工作。
◎适当地承认想象游戏是认识处于直接的物质反应范围以外的事物的媒介物,是摆脱机械的教学方法的唯一道路。
……不同时运用想象力,那末没有任何途径可以从直接的活动到符号代表的知识。
因为,通过想象,符号才能使人了解直接的意义,并和比较狭隘的活动结合起来,使这种狭隘的活动得以扩大和丰富。
◎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儿童生来都有好奇心,非常活泼,所以喜欢摸摸东西,拿拿东西。
可以说,他一伸手,就有了行为,而他所摸到的东西,对他会有新的刺激。
儿童因此对世界产生新的印象,于是在一施一受、一受一施之间,儿童就与世界产生了新的关系。
……儿童做事,无论是对人对事,都要与对象发生关系,这就是儿童的社交性。
同情心
◎教师必须具有对儿童的同情心和关于儿童的天赋本能的知识。
◎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
有时所谓对别人有仁慈的兴趣,可能只是一种无意的假面具,企图控制决定别人的利益应该是什么,而不是努力使别人能够自由,使他们能寻找他们自己选择的利益。
责任心
◎我们需要唤醒和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做事的时候,必须要能考虑到事情的结果,对于结果,自己要学会负责。
通过带有知识的责任心,把事情的结果想得透彻明了。
假如学校里面学生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一一经过教师的规定来完成的,那么他们绝无考虑结果的机会。
所以,责任心是建立在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否则将无从谈起。
◎平常人都喜欢自由,但与自由相伴的有件东西是不可少的,那就是责任心。
民主到现在之所以还没有稳固的原因,就是因为仅仅有自由而没有责任心。
自由的代价,就是责任心,否则将不成为自由。
所以,我们得让儿童明白,做事的时候,必须知道负责,不能逃避,然后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成长。
模仿力
◎任何活动都不应根源于模仿。
起点应始于儿童本身;然后才可以提供模型或样本以帮助儿童更明确地去想象他真正需要的东西——使他进行思考。
模仿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作为在行动中照搬的模型,而是发展明晰而适当的想象力的指南。
◎模仿结局是一件表面的和暂时的事情,对性情很少有影响。
白痴特别善于这种模仿;这种模仿影响外表的行为,而不影响行为的意义。
……另一方面,模仿完成一件事的手段,却是一种理智的行为。
这种模仿包含仔细的观察和审慎的选择,所选择的方法使他能把已在试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情绪
◎我认为情绪是行动的反应。
◎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参照真、善、美而获得行动和思想上的正确习惯,情绪大都是能够约束自己的。
◎我认为除了死板和呆滞、形式主义和千篇一律之外,威胁我们教育的最有害的东西莫过于感情主义。
◎成人的性情已经固定,很难变迁;儿童的本能是软的,易变的,可方可圆的,我们可以利用它朝着最新的最适当的方向走去。
适应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意味着一个人的成功,所以我们本能地对学会适应比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感兴趣。
儿童对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使自己适应他所遇到的事情感到兴趣,因为他必须控制他生活的自然环境。
◎说得详尽一些,就是如果我们单纯向学生提示要学习的课业,这种学习的行动就是矫揉造作的,没有效果的。
如果学生能认识到他所研究的知识在完成他所从事的活动中的地位,他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把学习的对象和课题与推动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联系起来,乃是教育上真正的兴趣理论的最重要的定论。
集中力
◎我们做一件事情,必先有目的,而要达成目的,则必须要有“精神的集中”。
心神不能集中的人,做事往往犹豫不定。
我们常听说“集中”二字,却没有真正地理解过,以为凝心聚神于一样东西——比如一动不动地看一本书,或是说一句话,这就是“集中”,其实大错。
所谓“集中”,如同聚集军队向中央靠拢一样,乃是一个个活动趋于同一个目的的意思,它是活动的、有次序地持续朝目标前进的过程。
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集中力,最重要是要观察学生的精神能不能完全关注于一件事,如果能做到,他们就自然能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而不需要有人强迫着学习。
但实际上,学校里的很多事情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让他们分心,从这里来看,学校教育的弊端就很明显了。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
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
学校里见到的课程所提供的材料,却是无限地回溯过去,同时从外部无限地伸向空间。
人们在儿童离开他所熟悉的几乎不多于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自然环境以后,便使他进入一个辽阔的世界——甚至可以说,使他进入太阳系的范围。
儿童的小小的记忆力和知识领域被全人类的长期的多少世纪的历史压得窒息了。
◎儿童的种种直接经验,可以说是从活动中得来的,是在人为的环境或自然的环境里面所生发的一种关系。
但在学校里面,教师往往不注意这种活动,以至于其被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我们要知道,儿童的活动必须要靠着全身心与环境作用来产生某种关系,但可惜的是,我们的课堂仅仅用耳目和发音器官来实行所谓的“教学”,好像学校就应该采取“静坐”的态度,不要儿童动什么、做什么,于是教师就想出种种办法来压制儿童的活动。
◎当学校的教育失去了儿童的活动,儿童一天天被压制,他领受知识,完全被动,没有冒险的精神,没有发现的能力。
终于变得一点精神也没有了。
知识对儿童来说,是完全被动吸收的,它就好像留声机上的唱片,别人一动才会发出响声。
即便这样,有人仍然把儿童的五官当做知识的门户,以为眼睛一看,耳朵一听,手足一摸,就获得知识了。
哪有这样容易!我们必须与动作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知识。
知识是由动作所生,也是动作的结果。
我们从五官得来的印象,都必须作为指导动作的工具,教育的意义才得以显露出来。
◎儿童有许多倾向,它们出现的时候使父母感到不安,这些倾向很可能是昙花一现的。
有时过分直接注意这些倾向,只能使儿童集中注意它们。
无论如何,成人往往容易把他们自己的习惯和愿望作为标准,而把儿童冲动的一切偏差,视为必须革除的弊端。
遵循自然的观念,主要是对人为造作的反抗,而人为造作,乃是企图直接强使儿童符合成人标准的模型的结果。
◎现在社会的工业结构与过去存在过的社会一样,充满着不平等。
进步教育的目的,在于参与纠正不公平的特权和不公平的遭受剥夺,而不在于使这种不公平状况永久存在下去。
无论什么地方,如果社会控制意味着个人的活动屈服于阶级的权威,工业教育就有迁就现状的危险。
◎各种“方法”必须由权威方面向教师建议,而不是他们自己明智的观察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方法机械一律,认为对所有儿童可用同一个方法。
如果设置一个环境,使儿童在工作和游戏中进行有指导的作业,促进灵活的个人经验,那末所确定的方法将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肯定都有他特有的做事情的方法。
◎如果目前的行为没有由预见未来可能的结果所决定的方向,这种行为就没有智力。
对未来只有想象的预测,而不注意预测所依靠的条件,那就只是自己欺骗自己,或是痴心妄想,这是一种发育不全的智力。
……心智就从不是什么自身完成的东西;它是一个得到智力指导的行动的过程;换言之,在行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有结局并须选择手段,以促进达到目的。
◎只有心理学家才知道,对于文字的视觉识别其实需要较高的分析和抽象能力,而叫儿童远离他周围丰富的经验材料,去强迫运用未成熟的分析和抽象能力,这恰是故意地剥夺儿童的综合生活,剥夺他与环境的天然联系——二者原本都是他天赋的特权。
◎教师常常用种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事先帮学生一一规划好,并称这是所谓的“精细”、“精工”,其实大错。
做事的时候,能始终从头到尾,学会通盘考虑,从大处着眼,并且不在琐碎的细节上费心,这才是“精细”和“细心”的真正含义。
教师最常抱怨的,就是学生不精细,不细心,做事零零碎碎,前后不相连贯,要去除这种弊病,必须能使学生自由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由考虑,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当他们做事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做事就能头尾连贯起来,所谓不细心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有人反对凭孩子的兴趣实施教育,他们说儿童在学校里面,总要吃点苦,才足以磨砺他,锻炼他,好像只有战胜多少困难,克服多少障碍,才可能有所成就。
这种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全对。
我们要磨砺孩子,就必须让他自己知道磨砺的价值——如果叫他吃苦受困,而不明白何以要吃苦,何以要受困。
那所谓吃苦,意义也不大。
◎教育上有三个秘密:(一)要照顾儿童的需要(Needs)。
普通教师,都知道自己方面,但不问儿童有没有自己的需要。
要叫他觉得需要,然后才可以教他。
假使他不觉得需要,那是万万不能受教的。
(二)要应用儿童原有的动作(Activitiesorexprience)。
一般的教法总是把儿童看做被动者,叫他怎样就怎样,拿儿童当做海绵,可以吸收水分,硬从外面注入。
我们一切的教授,决不能直接授受,……真正的教法是:利用儿童原有的动作,从旁指导,使他渐渐的发展、生长,再浸到知识技能当中去。
(三)要有好环境(Conditions)。
很多普通学校的教学发生困难的缘故,是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使学生生出趣味来。
体操做了多年,书读了许久,还是同以前一模一样,一点趣味也没有,也就一点效果都没有。
◎有一个最古老的比喻,我觉得很有意思,即拿老师比做园丁。
园丁种了植物的种子在地上,虽然种子自己可以发芽,但还需要有雨露的滋润,肥料的适宜,空气阳光的调剂。
这都是园丁应该时常照顾到的事情。
所以种子才能生长起来。
教师对于儿童,也要把他们的环境弄好,使他们渐渐的发展,渐渐的成功。
所以教师对于儿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给儿童提供合适的环境。
◎所谓教师者,并不是表示他的能力大,他的学问大,使得人总尊敬他,崇拜他,这不是教师应做的事情。
教师不过是用来辅助的,指导的。
学生得到他的感动,因而知道自力,知道自动。
这才是教师应做的事情。
◎教师如何授受知识?第一,授受知识不只是一方的事情,而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
教师能将知识授于儿童,儿童也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推广自己的经验,影响教师。
第二,儿童固有的好奇心,就如同磁石一样有磁性,可以吸收知识。
同时,由于教师不断地教授,这块磁石就可能变成磁铁,使儿童不但能吸收知识,还可以保存下来。
一天一天发达起来,儿童吸收的能力越来越强,种种新知识也就越来越多。
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引导好儿童的好奇心。
◎兴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
……要有兴趣,就是把事物放在这种继续不断发展的情境之中,而不是把它们看作孤立的东西。
在特定的未完成的事态和达到所期望的结果之间,有一段时间,需要努力改造,要求我们继续不断的注意和忍耐。
这种态度就是实际上所谓的意志。
训练或继续不断的注意的能力的发展,就是这种态度的结果。
- 1.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简介
- 2.比尔盖茨名言警句_名言名句大全_小马感悟网
- 3.圣雄甘地名言箴言录
- 4.巴甫洛夫简介
- 5.杜威经典名言【4】
- 6.《比尔盖茨名言》的经典语录
- 7.杜威名言
- 8.巴菲特经典名言赏析
- 9.叔本华人生简介
- 10.阿纳托尔·法朗士简介及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小马感悟网
- 11.池田大作作品名言名句精选
- 12.亨利·陶布简介及经典名言语录_小马感悟网
- 13.比尔盖茨的十句励志名言_小马感悟网
- 14.布朗宁的句子及简介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 15.叔本华名言_小马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