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天气,帕斯婷再生素,温州仁济学院

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_小马感悟网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一

发达不忘家园,富贵不忘爱国。李兆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支持家多教育事业,热心公益活动,关心祖国内地建设。取于社会,回报社会,这一直是李兆基的心愿。本篇即主要介绍李兆基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应该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1997年8月,李兆基写下了下面一段话:“香港在阔别了祖国150年后,终于回归,蓦然回首,本人亦已来港发展足有50个寒暑,其间本人抱着始终如一的十足信心,从无间断地在港投资经营,因而尽得香港天时地利的良机,至令今日我能成为香港首富。囱愧平庸,而获此荣誉,实在深感侥幸。今年初适得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主席李祖泽先生与香港作家梁风仪博士大力鼓励本人把过往事迹撰写传记,予以传扬。我细心思量后,乃答允协助他们进行,且赶及将传记在庆祝香港回归之日出版,既可见证一些香港历史事迹,亦可收到下列数个好处。其一,加深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认识,让他们了解香港是一个出色的投资地方;其二,香港人因移民而失去了在港‘事业发展’及‘财富增值’的好机会,可以在1997年后的今天重做回流的考虑;其三,证明香港人只要勤奋苦干,自然有可能事业成功;其四,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我盼望能借此传记对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一些贡献,并使国内同胞了解多些香港情况,加强沟通”,李兆基说明了自己同意出传记的原因,表达了他的爱港、爱国之心,既对香港的现在充满了自信和热爱,又对香港的美好明天充满了期望。

在低潮时,一个人应该静如处子,静待曙光的重现。

1965年,香港出现前所未有的银行相继挤提和倒闭的风潮,自然影响整体经济滑落,市面传说纷纭,都恐惧香港朝不保夕,直至民不聊生。一些香港市民纷纷移民海外,就连李兆基的好拍档冯景禧也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李兆基并不打算劝阻冯景禧,因为人各有志,而且他深知冯景禧的个性,他聪明敏感而且急躁,要他坐在四处烽烟、满地炸弹的香港而不谋出路,他是会很辛苦的。动若脱兔的冯景禧喜欢每分钟都求变,在变幻中他会发挥强劲的适应和克服环境能力,甚至谋求突破。不必阻止他往外头世界去探讨张望,如果他一旦发觉回来会更好的话,他会第一时间就飞奔回港c,而李兆基的个性刚相反,他是静如处子的一类人,加上对香港有一种难以解释的、牢不可破的归属感,他不愿意离去,只愿静待曙光的重现,并且李兆基内心有一个不灭的信念:“深信这个明丽的东方之珠,绝对在不久的将来就更能发出异样的光彩。”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二

一个商人应该首先立足于当地。

1984年香港“九月风暴”期间,李兆基非但屹立不倒,且始终坚持资金不作外流。当时即使本港重量级华资集团,也有随英资企业向海外分散投资的情况,1984年3月,怡和公司董事局主席西门凯瑟克更鱼布董事局建议该公司迁册百慕达,并于三个月后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但是李兆基坐在环球大厦六楼的办公室内,依然重复他在恒地上市前对股东的承诺:“恒基兆业必以香港地产为主要业务。”

准确而又有远见的预测对于一个商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李兆基在1987年已注意到中国资金有慢慢流人香港市场的趋势,这对香港地产前景更为有利。是年开始,中国广东省以及沿海省份,已有资金在香港购买物业,多作收租之用。香港目前的租金跟其他国际大城市比较,还不算是高不可攀,换言之,尚有进展之潜力。李兆基暗地里计算,充满信心地预测“在往后的十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物业大有可能取代日、英、美各个国家。”这个预测当然以中国的四化建设和经济开放为基础。

华人企业家不论财富累积,还是企业影响力、国际声望等都有足够的条件在亚洲遥遥领先。

这是李兆基在1988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信念。事实上,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卓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菲律宾、印尼、新马泰的华侨财富与成就,都凌驾在香港人之上。但这个大势在70年代已慢慢有所转移,过渡到80年代,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实力在亚洲已是声势显赫,不容忽视的。一踏进90年代,香港富豪在相当稳健雄厚的底子下,财富与成就已能凌驾在菲律宾、印尼、新马泰富豪之上。香港企业家叱咤风云、顾盼生辉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因为他们不论财富累积,还是企业影响力、国际声望等都有足够的条件在亚洲遥遥领先。

商人应该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为集团和家族前途筹划大计。”

20世纪90年代,李兆基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为集团和家族前途筹划大计。

1990年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海湾危机,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金融观察家都对全球经济看淡,(yipinjuzicom整理)于是外围股市全面大幅下挫,港股敏感地被波及,以致下跌二至四成。

但李兆基却与众不同地预测“伊科”问题不会一发不可收拾,对香港前景更是满怀信心。后来实践的发展证明,李兆基当时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

投资商应该发展既有意义又有盈利的发展项目。

李兆基对发展中国人廉价房屋是特别关注的。1996年初,他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到北京开筹委会会议,应天津市政府之邀请,跑了一次天津,研究投资建造“微利房”、让市政府转售给人民的计划。当日他不但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天津,仔细地观察环境,还跟各级有关官员干部会谈,亲自把他们的回应作笔录。李兆基不厌其烦地逢人都询问相同的问题,要求知道售买对象、天津市人民经济能力、每单位可以出售的价格、市内繁荣区地段与非繁荣区地段的种种比较等。然后他就核对所得的答案,很高兴地发现从各方面得到的资料都是一致的,毫无抵触和冲突,因而归纳出一个对天津人殷实的好印象,认为“帮助天津市兴筑民居是项既有意义又有盈利的发展项目。”

美国人并不够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1997年5月20日李兆基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访问,关于香港回归和回归后的香港前途,李兆基谈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问:“在美国传媒不看好香港未来之际,您为何对香港充满信心?”答:“美国人以讹传讹,对香港的实际情况未够了解,我个人看不出香港在九七年之后会有什么危机。”问:“在香港大多公司迁册别国之际,您的集团为何仍留守香港?

那样做有何分别?”答:“香港是投资胜地,回报率好,以十年计香港投资可能升值数倍,外国才得一倍。”问:“您是否准备好,假若中国大陆违背诺言,就会离开香港?”答:“我相信香港五十年不变。”问:“香港置地公司的年代是否已结束?”答:“恒地及新地等,在中环商业黄金地带,正发展全港最大型及最高的地产计划,可媲美置地公司在中环的商厦。”问:“世人都以您怎样看回归为依归,您对您的观察者有何话说?”答:“香港回归,是大喜事。”问:“作为港事顾问,您向中国大陆提出过什么意见?”答:“对香港好的意见,我时常会提出来,譬如回归前港元兑美元汇价必须维持稳定,以避免外汇市场及利率的波动。”

上述谈话充分反映了李兆基的爱港爱国之心。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三

一个人应该经常牢记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应该尽其所能地支持家乡建设。

这是李兆基常说的一句话,其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他便率先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并于1992年在该校设立30万港元的教学设备维修基金;1980年捐资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1991年捐赠500万港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1997年捐资200万元给广州市作为教育基金;尤其是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于1993年至1994年期间共捐巨资8000万元人民币在顺德大良兴建独具规模的李兆基中学,为完善该校配套和鼓励学校培育英才,于1996年再捐200万元兴建游泳池;同年初又捐资500万港元设立李兆基中学奖学基金;1996年,顺德市举行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又带头捐资150万元,并亲自参加全程活动,深受家乡人民钦敬。此外,还捐赠大型推土机、挖土机3台,捐资重修顺德著名古迹太平塔等。改革开放以来,对顺德的捐资总数逾亿元之巨。

每一位爱国商人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2000年8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李兆基所说的一段话。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感召下,香港掀起考察了解西部潮。西部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如同20世纪80年代初投资内地珠江三角洲一样,港商对内地西部的热情不断升温。8月底至9月初,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为团长的香港工商界人士访问团,对西部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幅员辽阔的西部给这些港商巨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兆基当时兴致高昂地说:“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京接见香港工商界代表,谈到西部大开发,我们深受启发。这次考察中看到西部的丰富资源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吸引更多投资。

据新华社2002年8月报道,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出席一个公开场合时,不约而同地对内地楼市行情看好。在谈及原因时,李兆基表示,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吸引更多投资,这将有利于提升内地房地产市道。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