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狗网站,龙网人体艺术,建兴高速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9】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

颜氏家训——【文涉地理必须恰当】

文章中有关地理的内容,必须要准确恰当。

梁简文帝写的《雁门太守行》却说:“鹅军攻日遂,燕骑荡康居,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

把匈奴日逐王与康居、大宛、小月氏这些互不相干的事都扯到“雁门郡”来了。

萧子晖的《陇头水》说,“天寒陇水急,散漫俱分泻,北注徂黄龙,东流会白马。”

黄龙在漠北,白马在河南,与陇水毫不相干。

这也算是明珠中的毛病,美玉中的瑕疵,应该慎重对待了。

颜氏家训——【评价诗文见仁见智】

王籍《人若耶溪》诗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江南文人认为这两句诗无与伦比,没有任何人对此持有异议。

晋简文帝吟咏这两句诗后,久久不能忘怀;梁孝元帝诵读玩味之后,认为再也没有人可以写得出这样的佳作,以致在《怀旧志》中把它收入《王籍传》。

范阳的卢询祖是邺下才俊之士。

他说:“这两句诗不像样子,根本看不出作者有什么才能。”

魏收也赞成他的意见。

《诗经》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毛诗诂训传》说:“意思是安静而不嘈杂。”

我时常赞叹这个见解,觉得他解释得很有情致,王籍的诗句就是由此产生的。

兰陵萧悫是梁朝上黄侯的儿子,擅长写诗。

他曾经写了一首《秋诗》,其中有这样两句:“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当时的人都不欣赏这首诗。

我却喜欢这两句诗的空远闲散,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宛然在眼前。

颍川荀仲举、琅琊诸葛汉也认为如此。

而卢思道之类的人却并不欣赏这两句诗。

何逊的诗歌确实可以称得上清新奇妙,颇多生动形象的语句,邺下那些论诗者,却不满他的诗用心太苦,多了些衰冷萧瑟之气,没有刘孝绰的诗歌那样雍容华贵。

即使这样,刘孝绰还是很嫉妒他,平时诵读何逊的诗,常常讥讽说:‘蘧居响北阙’,姬姬不道车。”

他又撰写了《诗苑》一书,只选取了何逊的两篇,当时人都讽刺他不够大度。

刘孝绰当时已经很有名望了,没有什么谦让可言,他只佩服谢胱,常常把谢脁的诗放在桌子上,起居之时,常常朗诵玩味。

简文帝喜欢陶渊明的诗文,也和刘孝绰的做法一样。

江南俗语说:“梁朝有三何,子朗写的诗最好。”

三何,指何逊、何思澄及何子郎。

何子朗的诗歌确实是清新奇巧。

何思澄游览庐山时,常常有佳作产生,在当时也是超群绝伦的。

颜氏家训——【名之与实如影随形】

名声与实际,就好像形体与影子的关系一样。

德才兼备的人,名声必然美好;容貌秀丽的人,则影子也必然美丽。

现在某些人不注重身心修养,却企求名声传扬,就好比容貌丑陋却要求镜子中出现漂亮的影子一样。

德行高的人不在乎名声,一般人努力树立名声,没有德行的人竭力窃取名声。

将名声遗忘的人,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因而享受鬼神的赐福、保佑,这并不是靠追求而得到的;想要树立名声的人,努力提高品德修养,谨慎行事,担心自己的荣誉不能显扬,所以对名声是不会谦让的;窃取名声的人,貌似忠厚,而实际上比较奸诈,谋求浮华之人虚假的赞誉,因此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好名声的。

颜氏家训——【言过其实弄巧成拙】

人脚所踩的地方,只要有几寸就已经足够了,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经常会在山崖上失足跌落,从很小的独木桥上掉人河中被淹没,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可活动的余地。

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

最真诚的话,别人不一定会相信;最纯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会产生怀疑,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没留余地。

我每次遭到别人的诋毁,都常常这么责备自己。

如果能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就能像子路那样,说话真实可信,胜似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像赵熹那样招降对方的城池,便胜过冲锋陷阵的猛将。

颜氏家训——【一伪既出百诚尽丧】

我看世上有些人,在名声树立之后,就聚敛钱财,在信誉显露之后,就不再信守诺言,不知道自己说的话自相矛盾。

虑子贱说:“内心的诚意,总会从外表显露出来。(yzwjsp.com整理)”

人的虚实真伪虽然藏在内心,但都会从他的形迹中显露出来,只是没有仔细观察罢了。

一旦通过考察来鉴别,那么,再巧妙的伪装,也会被人识破,他蒙受的羞辱就大了。

伯石曾经三次推却卿的册封,王莽也曾一再辞谢大司马的任命,当时,他们都自以为伪装得很巧妙周密。

后人把他俩的言行记载下来,世代流传,让人读后为之毛骨悚然。

最近有位大官,因为孝顺而闻名,他前后两次服丧,由于过度悲伤而伤了身体,他的孝心可以说是超乎常人了。

但在守丧期间,他曾经把巴豆涂在脸上,使脸上长出了疮疤,以此来证明他哭泣得十分悲伤。

他身边的童仆,却没有为他保守这个秘密,使人们对他诸方面所表露的孝心,都产生了怀疑。

因为一件事情作假而使得一百件诚实的事情也失去别人信任,这是由于贪求名声不知满足而造成的啊!

颜氏家训——【贪图虚名终露其情】

有一位士族子弟,只读了二三百卷的书,天生迟钝笨拙,但家世殷实富有,很有些骄矜自负,经常以美酒、牛肉及珍玩来结交名流雅士,得到他好处的人,就争相吹捧他。

朝廷以为他真的很有才学,曾经派他出国访问。

东莱王韩晋明,非常喜欢文学,他怀疑这位土族的诗文并不是他自己写的,就设宴与他交谈,想当面考考他。

宴会那天,气氛欢乐和谐,文人们聚集一堂,大家连缀音韵,提笔写诗。

这位世族拿起笔很快赋诗一首。

但那诗歌却失去了以往的风格韵味。

众宾客尚在各自沉吟思考,始终没有人看得懂其中的意思。

韩晋明退席后感叹道:“果然如我猜想的那样!”韩又曾经问他说“玉珽的上部像终葵,那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却回答说:“玉珽的头部弯曲圆转,那形状就像葵叶一样。”

韩晋明是有学问的人,忍着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

通过帮助自己的子弟修改润饰文章,以此抬高他们的名声和身价,这是最糟糕的事,一方面是因为你不可能持续下去,终究有露出真情的时候;另一方面是因为初学者一旦有了依靠,就越发不去努力钻研了。

颜氏家训——【沽名钓誉难以为继】

邺下有一位年轻人,出任襄国县令,他十分勤勉踏实,对待公事尽心尽力,常常安抚救济百姓,以此博得好名声。

凡是有人被派去服行兵役,他都要去亲自握手送别,并且赠送他们梨子、枣子、糕饼等食品,与每个人发表临别赠言说:“这是上司的命令,有劳各位了,我实在不忍心。

担心你们路上饥渴,所以拿这点薄礼略表思念之情。”

百姓们因此称颂他,对他赞不绝口。

等到他升任泗州别驾的时候,这类费用越来越多,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一旦表现出虚情假意,就难以继续下去,结果原有的名声也损坏了。

颜氏家训——【修善立名筑室树果】

有人这样问我:“一个人的灵魂和形体消失之后,遗留在世上的名声,也就像蝉蜕下的壳,蛇蜕掉的皮,鸟兽留下的足迹一样,这与死者已经毫不相干了,而圣人为什么还要把它们作为典范来教育人呢?”

我回答说:“那是为了勉励大家啊,勉励一个人去树立好的名声,就可以得到好结果。

况且我们勉励大家效仿伯夷,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清廉的风气;勉励大家效仿季札,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仁爱的风气;勉励大家效仿柳下惠,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坚贞的风气;勉励大家效仿史鱼,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刚直的风气。

所以圣人希望世上芸芸众生,不论其天资禀赋的差异,都纷纷效仿他们,使这种风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难道不是一件大事吗?世间芸芸众生都是爱慕名声的,应该根据他们的这种感情而引导其走上正道。

或许还可以这样说,祖父辈的美好名声和荣誉,也好比是子孙们的冠冕服饰和高楼大厦,从古到今,得到它的庇荫的人也够多了。

那些广修善事以树立名声的人,就好比是建筑房屋栽种果树一样,不仅生前能够得到好处,而且死后还能造福后代。

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他们死后的名声能够与那些魂魄一起升华,与松柏一样长青不衰的贤人相比话,那就是怪事了!

颜氏家训——【恪尽职守造福于民】

君子为人处世,贵在对社会能够有所贡献,不能只是高谈空论,弹琴练字,以此耗费君主的俸禄官位。

国家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大体上不外乎以下六种:第一种是朝廷的官吏,他们能通晓政治法度,规划处理国家大事,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第二种负责文书记事的官吏,他们能撰述典章,阐释彰明前人治乱兴革之由,使现在的人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第三种是军队中的官吏,他们多谋善断,精明强干,熟悉战阵之事;第四种是负责治安保卫的官吏,他们能通晓当地民风民俗,清政爱民;第五种是担任使命的官员,他们能洞察情况变化,择善而从,不辜负国君交付的使命;第六种是负责土木建筑的官吏,他们能计量功效,节约费用,开创筹划很有办法。

以上这些,都是勤于学习、有操守德行的人所能办到的。

人的资质各有高下,哪能要求一个人全部具备以上六种才能呢?只不过人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志向,能够在某个职位上尽好自己的责任,也就问心无愧了。

颜氏家训——【勤涉世务士之根本】

我看世上那些武文舞墨的书生,品评古今,像指点掌中的物事一般,但要他们去做实事,却大都胜任不了。

他们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知道会有丧国乱民的灾祸;在朝中做官,不懂得战争攻伐的急迫;有可靠的俸禄收入,不了解耕田种地的辛苦;地位处在吏民之上,不明白劳役的艰辛,所以他们难以适应社会,不会处理公务。

晋朝南渡后,朝廷优待士族,所以有才干的土族,都担任尚书令、尚书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机要大事,而其他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士人,大都迂阔傲慢,华而不实,不接触实际事务;纵然有一些小小过失,也不忍心用鞭挞捶打来处罚他们,所以只能给他们名声清高的职位,就是庇护他们的短处。

至于尚书省的令史、主书、监帅,诸王身边的典签、省事,担任这类职务的都是熟悉官吏事务,能够履行职责的人,纵有不良表现,都可以鞭挞捶打,严加监督,所以这些人多被任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他们的长处。

人往往不自量,世人都埋怨梁武帝父子亲近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好像自己的眼珠子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缺点。

颜氏家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梁朝的士大夫都爱好宽袍大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外出就以车代步,回家就靠僮仆服侍,在城郊以内,都看不到有人骑马。

宣城王非常喜欢周弘正,于是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经常骑着这匹马外出,满朝官员都认为他过于放纵。

如果像尚书郎这样的官员骑马,就会被人检举弹劾。

到侯景之乱的时候,这些士大夫肌肤脆弱,筋骨柔嫩,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在仓猝变乱中暴病而死的,往往是这些人。

建康令王复,性隋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看到马嘶叫腾跃,就感到震惊害怕,于是他就对别人说:“这是老虎,为什么要把它叫作马呢?”

当时的风气竟颓废到这种程度。

古人想了解农事的艰难,这大约体现了重视粮食、以农为本的思想。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三天不吃饭,恐怕父子之间也没有多余的力气互相救助了。

种一茬庄稼,要经过耕地、播种、锄草、松土、收割、运载、脱粒、簸扬等多道工序,然后才能把粮食放人仓库,怎能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的士大夫们,是随着晋朝的复兴,渡江南来,最后客居异乡,到现在已经历了八九代了,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生活。

即使有土地,也都是交给僮仆们耕种,自己从未亲眼看见翻一尺土,插一株苗;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割,哪能懂得世上的其它事务呢?所以他们做官就不识时务,理家不会经营,这都是生活悠闲带来的危害!

颜氏家训——【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古代有一尊铜人,背上刻着几个字,说:“不要多说话,话说得越多,灾难也就越多;不要多管闲事,管的闲事越多,所面临的祸患也就越多。”

这则训诫说得太好了。

善于奔跑的动物就不让它长出翅膀,善于飞行的动物就不让它长出前肢,头上长角的动物就不让它长出上齿,后肢发达的动物就让它前肢退化,大概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不让它们同时具备所有的特长吧。

古人说:“想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每一件都不能够做好,那就不如专心干好一件事;老鼠有五种本领,但都很难派上用场。”

近代有两个人,都是聪明的人,兴趣广泛,结果没有在任何领域中成名,经学经不起别人的提问;史学经不起与人讨论;文章达不到编成文集流传于世的水准;书法没有达到让人保存鉴赏地水平;为人占卜算卦,算了六次只有三次是对的;替人看病,看了十个只有五个痊愈了;音乐水准在数十人之下,射箭本领在千百人之中,天文、绘画、棋艺、鲜卑话、胡人文字、煎胡桃油、炼锡成银,像这一类的技艺,也略微了解一个大概,却都不精通熟悉。

真是可惜啊,以他们这样的聪明才智,如果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那一定会达到精妙的地步。

颜氏家训——【上书陈事君子不为】

向君主上书陈述意见,起源于战国时代,到了西汉、东汉的时候,这种风气更加盛行。

推究它的体度:指责国君长短是属于谏诤一类;揭露群臣得失是属于讼诉一类;陈述国家利害是属于对策一类;利用私情来打动对方属于游说一类。

总括这四类类型,都是靠贩卖忠心来求取地位,靠出售言论来谋取利禄。

他们陈述的意见可能没有一点好处,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困扰,即使有幸能感悟国君,陈述的意见符合时宜而被采纳,开始或许能够得到丰厚的奖赏,但最终还是会遭到无法预测的诛罚,就像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这类人,是非常多的。

优秀的史官所记载的,只是选取了其中那些狂狷耿介、敢于评论时政得失的人罢了,但这些都不是谨守清规戒律的世家君子所能做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些德才兼备的人都耻于做这种事。

那些守候在宫门外向国君献书言计的,大多是空疏浅薄,自吹自擂之人,其中没有治理国家的纲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十条意见里面,没有一条值得采纳的,即使个别建议切合实际情况,也已经是帝王早已明白的道理,并不是大家不知道,只是忧虑知道了而不能去实行。

有时上书的人在建议里藏有私心而被人揭发,当面与人应答对证,事情的发展反复变化,当事人此时反而是时时担惊受怕,纵然国君出于对外维持朝廷声誉教化的考虑,或许能原谅他们,他们也只能算是侥幸获免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们为伍的。

颜氏家训——【就养有方思不出位】

直言进谏的人,在于纠正国君过失,一定要站在该进谏的地方,然后才尽其规劝辅佐国君的责任,不容许苟且偷安,不过问政事。

至于侍奉国君主要的方法,应各司其职,所考虑的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如果超越自己的职位去冒犯国君,那就会成为朝廷的罪人。

所以《礼记·表记》上说:“侍奉国君,如果因和君主的关系疏远而去进谏,那就形同谄媚了;如果因和君主的关系密切却不去进谏,那就是无功受禄。”

《论语·子张》上说;“没有取得国君的信任就去进谏,国君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颜氏家训——【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君子应该谨守正道、尊崇道德,蓄养声望,等待时机。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得不到官职,就只能听天由命。

有人自己去索求奔走,不顾廉耻,与别人比较才能;居功傲物,声色俱厉,怨这怨那,甚至有人抓住宰相的把柄相要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酬谢;有人大声吵嚷,扰乱人们的视听,以这种方式求得被任用。

靠这些手段得到官职,就自以为很有才能,这与通过偷盗食物来填饱肚皮,通过窃取衣服来求得温暖有什么区别呢!世人看见那些急于与人比高低争权势的人获得官位,就说;“不去索取,怎么能够获得官职呢?”

他们不明白时运到来之时,即便你不去求取也会来的;他们看见那些恬静谦让却没有得到赏识的人,就说:“不去争取怎么能成功呢?”

他们不明白如果机遇还没来到,徒然追求是没有好处的。

世上那些不去索求却获得了,以及索求了却没有获得的人,哪能计算得清呢!

颜氏家训——【买官显贵取贵一时】

北齐末年,那些想当官的人,大多用财物攀附外戚,通过受宠的妃嫔去求得官职。

被任命为地方官的人,官印绶带,光艳华丽;高车大马,辉煌显赫,荣耀九族,显赫一时。

一旦遭到执政者的怨恨,就会立即对他们进行侦探调查,那些因利得来的,必会也因利而遭到祸败,只要他们沾染一点世俗的不良风气,就背离了为官应有的严肃公正,掉人很深的陷阱里面,创伤难以愈合,纵然能免一死,家庭也难以摆脱破产的命运,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我从南到北,没有对别人谈过一句有关自己身份地位的话,即使不能富贵显达,也不因此而怨天尤人。

颜氏家训——【腹不可热肠不可冷】

王子晋兑:“帮助别人做菜,能够品尝到美味;帮助别人争斗,难免要受到伤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见别人做好事就可以参加,看见别人做坏事就要避开,不要拉帮结伙去做不义之事。

凡是对人有害的事,都不应该参与,但是一只走投无路的小鸟投入怀抱,仁慈的人总会怜悯它;何况遭受迫害的勇士来投靠,难道我应当抛弃他吗?伍子胥托渔夫摆渡相救,季布被人藏在广柳车中,孔融掩救张俭,孙嵩藏匿赵歧,这些事例都是前代所推崇的,也是我所奉行的。

就算因此得罪权贵,也心甘情愿,至于像郭解那样代替别人报仇,像灌夫那样为朋友怒骂并无理勒索窦婴的田产,那是游侠之徒做的事,不是君子应该干的,如果有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行为,因此而得罪君王与父母,就更不值得同情了。

亲友被危难所迫,不应当吝啬家里的财产;如果有人不怀好意,提出一些无理的请求,那就不是我们应该支持的了。

墨子的门徒,大家都说他们太热心,杨朱的同道,大家都说他们太薄情。

心肠不能冷漠,对人也不能太热情。

应当用仁义来节制自己的言行。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