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老婆,张国洲,c1521.biz.tm
【颜氏家训颜之推】
【作者小传】颜之推(531-约595),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先后任梁散骑侍郎,北齐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北周御史上士等职。颜之推所处的时代,是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民族融合、社会变迁剧烈、人民生活痛苦的时代。颜之推“三经亡国之事”,历仕南朝梁,北朝北齐、北周和隋四朝,以一介儒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家声不坠,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保守避事的倾向。但从整体上看,颜之推的家训思想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今天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也有很大裨益,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也有认识价值。
《颜氏家训》在中国古代家训作品中具有开拓性意义,《古今事物考》称它“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之推在“序致”中称,撰写家训的目的并不是要“轨物范世”,为外界树立规范和标准,而主要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即仅为整顿家族内的规范,教导自己的儿孙而已。所以颜之推没有在家训中讲大道理,更像是跟儿孙拉家常。我们能从中看到“三字经”似的朴实智慧。这部作品公开刊行后,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且成为后世家训的滥觞。《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内容包括教子、治家、慕贤、勉学、涉务、止足、养生等方面。颜之推认为,对子女一定要严格教育,才能使他们最终获益;读书学习是为了最终用于实践,“修身利行”,而不能满足于空谈,甚至恃才傲物。此外,颜之推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在家训中还对文章、书证、音辞、杂艺等传统学术领域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批评前代文章、考述各家思想,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的文学观点和思想状况提供了线索。
01.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不能对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的人,其实也不是想要使他们陷于犯罪作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呵责生气,伤害子女的脸面,不忍心用荆条抽打,伤害子女的肌肤罢了。这可以用疾病来打比方,哪有不服用汤药、不受针灸艾炙就能治好病的呢?那些经常督导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苛责虐待自己的骨肉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0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人们宠爱自己的孩子,很少有能够做到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的。自古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广泛存在。孩子中间有贤良俊才,自然可以激赏宠爱,有愚顽鲁钝的,也应当同情怜爱。若是在孩子们中间有所偏宠,虽然是为了爱他,但更多时候反而是害了他。共叔段之死,其实是他母亲武姜2所导致的;西汉的赵王刘如意遇害,其实是由他的父亲行为不当所致。刘表偏宠后妻蔡氏,导致身后外戚蔡瑁废长立幼,举兵降曹,最终使宗族倾覆;袁绍偏宠幼子袁尚,将长子袁谭和次子袁熙遣出,身后权臣拥立袁尚,使袁谭、袁尚兄弟相攻,丧失地盘和军队。这都可以作为后世的镜鉴。
03.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风化自上而下地推行开来,由先驱者影响后继者。因此,做父亲的不慈爱,做儿子的就会不孝顺;做兄长的不友爱,做弟弟的就会不恭顺;做丈夫的不讲情义,做妻子的就会不柔顺。至于那些父亲慈爱而儿子悖逆、兄长友爱而弟弟倨傲、丈夫有情有义而妻子盛气凌人的情况,则是天生凶恶的人,只能由刑罚杀戮来威慑,而不能靠训诫引导来感化。
04.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孔子说:“奢侈就会不恭顺,俭省就会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一点。”又说:“即使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假如他骄矜而且吝啬,其余的方面也都不值一提了。”这样说来,就是一个人可以俭省,但不可以吝啬。所谓俭省,是说合乎礼制的俭省节约;所谓吝啬,是说面对穷困紧急的情况也不肯救助。现在有的时候是乐善好施的人自己也很奢侈,而俭省节约的人往往很吝啬;如果能做到对别人乐善好施,自己又不奢侈,自己俭省节约而对别人不吝啬,就可以了。
05.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
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世间的人大都见识不明,认为听说的事物重要,而眼见的事物无足轻重。从小一起长大的人当中,如果有人成为贤达的人,大家对他还是惯于轻慢侮弄,没有给予足够的礼遇和敬重。而其他县邑的人,稍有贤达的名声传出,大家就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如饥似渴地巴望着见识一下。比较这两人的长处和短处,考察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可能其他县邑的那个还不如自己身边的这个。这就是为什么鲁国人将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称为“东家的孔丘”。过去虞国大夫宫之奇,自幼与国君相熟,国君对他就没有应有的尊重,不能接受他的建议,以至于亡国,这样的事不可以不留心注意啊。
06.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采用一个人的言论建议,却抛弃这个人本身,这是古人所不耻的事。只要有一种言论一点行为是从别人那里借取的,都应该公开地称扬这个人,不可以暗中将他人的成就掠为已有,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即便这个人地位轻微卑贱,也应该将属于他的功劳归于他。偷盗他人的财物,是刑法要处置的事;偷盗他人的成就,是鬼神要责罚的事。
07.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南朝梁在它全盛的时期,贵族世家的子弟大都不学无术,以至于当时有谚语说:“(贵族子弟)只要登上仕途不落选,就能担任著作郎的官职;只要能写一般起居问候的书信,就能出任秘书郎了。”这些贵族子弟没有不用香料熏衣物、修剃须发、涂脂抹粉的,他们乘坐覆盖车幔的车子,穿高齿的木屐,坐在有方格织纹的坐垫上,靠着五彩花纹的靠枕,将珍贵的器皿玩物摆在身边,出入气度从容,看上去像神仙一样。
参加考试求取功名的时候,就请别人代替回答策论;三公九卿的宴会上,就用请别人代作的诗赋充数。在这种时候,他们表面上也是很优秀的人。等到叛乱四起、世道纷乱之后,朝廷和都市迁徙变革,衡量铨选人才的部门,不再有过去和自己亲厚的人,掌握权柄的不再是过去的朋友,这些贵族子弟想依靠自己,但他们身无所长,在社会上没有什么用处。
这就只能换穿粗布的衣服,卖掉家中的珠宝,失去了表面的种种光鲜伪装,露出不堪的本质,像枯死的树木,像干涸的河流,在乱军之中颠沛流离,在沟壑之间辗转求生。在这种时候,他们就真是不堪一用的蠢材了。而那些有一些学问和手艺的人,只要有地方落脚就能安顿下来。自从世道变乱以来,我见过不少俘虏,虽然祖上世代都是平民,只要自己能读《论语》和《孝经》一类的书,仍然可以做老师;即便祖上世代为官,而自己不通文墨,也只能做种田养马的营生。
由此可见,做人哪里可以不自勉向学呢?如果家中能常保数百卷书以传子弟,千年过去也能保持家道兴荣。
08.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人们学习是为了追求进步。我看有的人读过数十卷书,就自高自大,对长辈冒犯轻忽,对同辈轻视怠慢。别人对他的憎恶像对仇敌一样,对他的厌恶像对鸱枭一样。这样通过学习反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
09.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过去人们学习是为了自己,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今人们学习是为了展示给别人,只要能夸夸其谈就够了。
过去人们学习是为了别人,通过实践自己所奉行的大道而有益于世人;如今人们学习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本领以求进取仕途。说到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枝,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就像春天的花枝,修养自身以利于实践,就像秋天的果实。
10.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名声与实体的关系,就像形体与影子的关系一样。德行才艺周全深厚的人,名声也一定很好;容貌颜色娴雅漂亮的人,照影也一定很美。现在有的人,不修养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艺而谋求在世上有个好名声,就好像相貌丑陋而希望镜子里照出个漂亮的影子来一样。上等的士人忘却自己的名声,中等的士人树立自己的名声,下等的士人窃取自己的名声。
忘却名声的人,他真正体悟了大道所在,一举一动都合于道德,能够受到鬼神的庇佑,而不会去追求名声;树立名声的人,修养自身,行为谨慎,害怕自己的美名得不到传扬,是不会避让自己的好名声的;窃取名声的人,看上去厚道实际上奸猾,谋求浮夸奢华的虚名,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名声的。
11.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左右僮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我看这世上的人,获得了清高的声名,跟着就财源广进,获得了遵守信诺的美名,跟着就不守诺言,不知道自己后来的行为就像矛戟一样,刺破了前面行为树立起来的好形象。
虑子贱说:“在一件事上做得诚实,就为另一件事提供了参照。”人的虚伪和真实存于心中,行为上也总能有迹可循,只是其他人考察不细致罢了。一旦被其他人发现,巧妙地伪装还不如拙劣地真实表现,受到的羞辱也更大。伯石辞让卿位、王莽辞谢政权,在当时看来也是非常巧妙周密的掩饰,但是事情的真相仍然被后人记录下来,流传万世,令人读来感到毛骨悚然。近来有一位贵人,以孝顺而闻名。先后为父母守丧,表现出的哀伤和因此对身体的毁坏超出了礼制的要求,也足以超出一般人了。但他却在守丧期间往脸上涂抹巴豆,造成疮痕,以表示自己哭泣过度。近身服侍他的童仆没能为他保密,反而使外人认为他在守丧期间的哀伤行为和饮食节制都不是真的。这是以一点虚伪的行为而败坏了许多真实行为带来的好处,都是因为过于贪图声名。
12.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葆钮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有令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古人总是想要知道农业生产的艰苦和困难,这大概是珍惜粮食、重视农事的办法。吃饭是老百姓天大的事,老百姓没有饭吃就活不成,三天不吃饭,父子兄弟也难以相互救济。
粮食需要经过耕种、除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许多工序,才能存人谷仓里,所以万不可看轻农事。南朝的官员,因为东晋南渡,也就跟着朝廷在这里扎下根来,到现在已经有八九代人了,没有真正从事过农业活动的,都是靠着俸禄吃饭。就算有些田产,也都依靠家里的仆人去打理,自己没有亲见过翻耕一犁土、栽下一棵苗;也不知道几月应当播种、几月应当收割,这样的人如何会明白世上其他的事务呢?因此,做官什么都不明白,治家什么都办不成,这都是生活过于悠然闲适造成的。
13.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谊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世见躁竞得官者,便谓“弗索何获”;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也。见静退未遇者,便谓“弗为胡成”;不知风云不与,徒求无益也。
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胜算乎!
君子应当坚守道义、崇尚美德,积累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等待机会来临,即使没有获得爵位和俸禄,也应当相信这是天意。有的人疲于奔走、急功近利地追求功名,毫无羞耻之心,拿自己的才干能力和别人做比较,拿自己的功劳和别人相竞争,疾言厉色地争取功名利禄,得不到就埋怨这个埋怨那个。有的人拿住了宰相的把柄来威胁索要报酬,有的人在众人面前不断地自我鼓吹以求一官半职。这样获得了官职,说是靠自己的才干能力,和偷食物来填饱肚子、窃取衣服来保暖有什么区别!世人看到那些急切奔走而获取官职的人,说“不索取哪里能得到呢”,其实时运到了,不去争取也会获得的;看到那些镇静保守而没有获取官职的入,就说“不去做怎么能成事呢”,其实没有机会,白白去争取也没有什么用处。那些不去争取而得到了官职、争取了却还是没有得到的官职的人,真是不计其数!
14.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
生命不可以不珍惜,也不可以苟且地珍惜。铤而走险,参与祸患之事,贪求欲望满足以伤及生命,为奸作恶而导致死亡,君子应珍惜生命以此为戒;诚信守孝而受到伤害,履行仁义而获罪罚,为保全家庭而丧身,为了国家而捐躯,这些行为是君子在所不惜的。我看到有些名臣贤士,遇到灾难的时候苟且求生,最终也没有得救,白白受到羞辱,使人感到愤怒。侯景之乱发生时,王公将相大都受到屠戮和羞辱,王妃姬妾几乎没有幸免的。只有吴郡太守张嵊,举起义旗平乱不成,被叛军所害,但辞色丝毫没有动摇。鄱阳王世子萧嗣的夫人谢氏,登上屋顶斥责叛军,被箭射中而死。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何贤臣名士做一点有操守的事这么难,而女流之辈在大义面前慨然赴死反而这么容易?悲哀啊!
- 1.金玉良言古今劝世贤言
- 2.王夫之《丙寅岁寄弟侄》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 3.剑桥大学校训-拥有梦想是你的权利
- 4.关于袁黄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小马感悟网
- 5.传家宝 治家心经 经典家训格言
- 6.关于丘镇英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小马感悟网
- 7.清·李淦《燕翼篇》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 8.《袁氏世范》原文译文_作者-袁采【10-1】
- 9.关于朱熹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小马感悟网
- 10.关于柳谷书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小马感悟网
- 11.剑桥大学校训-用梦想做成功的指引
- 12.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与子俨等疏》陶渊明
- 13.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小马感悟网
- 14.朱熹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 15.司马光《家范》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