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me2002a,陶都热线同城游,特彩吧0739ly
【学会适应环境】
【亲爱的年轻朋友:】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在国外生活的美国家庭产生了。
但纵然经济再全球化,很多习惯、文化或是生活方式还是不可能达成全球统一的。
所以无论是孩子们还是家长们,当他们再回到本国生活的时候,都会有些不适应。
首先我们来谈谈孩子们,虽然这些国外归来的孩子们还是长着美国人的脸孔,有着美国人的血脉,但由于长期生长在国外,他们的思想早已经被“氧化”,回到美国后,便与美国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他们对美国的不适应,不只是语言上的不适应那么简单了,在很多行为和想法上与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都有很大的差异。
在学校里,这些国外归来的孩子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外国那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很难接受美国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授课方式,更不能理解美国学校的一些规定,比如要求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校服。
在张扬个性方面,在国内长大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把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周围的人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归侨的孩子们就表现得不太合群,因为他们希望继续保持自己的个性。
在美国,虽然“培养个性丰富的人格”一直被学校教育标榜着,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人们总是认为价值观越高的人,集体意识就越强;而社会也对标新立异的人比较反感,特别重视那些合群的人。
这些现象也同样映射到了成人的世界里,人们排斥那些行为过于招摇、着装过于另类的人,把他们看成和谐社会的劲敌,这类人也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干预。
在美国,甚至企业的发展也都习惯于依靠员工们齐心协力地工作来提高业绩。
美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整齐划一,包括国民素质都非常整齐。
虽然很少有文盲或能力匮乏的人,但天才也没有几个。
他们很喜欢集体行动,在他们看来,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要比个人的力量更强大、更有意义。
美国社会这种平等意识也已经渗透到企业当中,他们很享受这种统一的和谐,包括晋级都要依据年资的长短来决定,一旦提拔了有才能但年资不足的人,就会使旁人心怀不满,使公司内部关系僵化。
在美国的企业里,无论你有多么优秀,都不要太过于表现自己,否则大家会排挤你;也不要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非得将别人的意见驳倒不可,因为那样别人很容易对你产生反感。
这种国家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企业里就是企业文化的差异,它对员工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让很多国外归来的人们,都很不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自己独树一帜,还是选择适应当前环境,融人到当前企业中,就成了摆在归侨面前的难题。
在欧洲,工作职权被划分得十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是固定的,员工只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对不会多做一点儿分外的事,因为假如他们那样做的话上司会因为他们帮助别人摆脱共作上的困难而对他们加以指责,怪他们多管闲事。
在美国,情况就完全相反了。
美国企业内部每个职员的职责范围都不太明确,很多时候,为了让员工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企业领导会给员工频繁地调换岗位。
在这些企业里,能力比较强的人通常都会承担那些难以分得清楚是谁的责任的工作。
部门构成了美国企业的经营单位,所有的业务也都是由这些单位开展的,如果没有完成某一项任务,责任一般是由单位来承担的。
在危急时刻无论是否受到指示或安排,挺身而出的人都会先解决问题而无需事先请示。
这就是美国人的群体归属感,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该群体产生的心理认同也会在大部分场合表露出来,比如为了能让单位的工作快速顺利地完成,在有人请假或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算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其他人也会主动去分担。
我并不能简单地判定美国人或是欧洲人的处事谁好谁坏,这只是文化上的差异而已。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每种文化存在都有它的道理与价值。
俗话说“入乡随俗”,从这个角度去看,让自己适应当前企业的文化,使自己与群体保持一致性是对的。
但我认为,这并不代表要一味地迎合群体的共性而压抑个性,你可以适当地将对企业有利的或是现代的企业文化精神带入企业当中。
在一个凡事都追求一致的企业里,员工会很难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这样就很有可能埋没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个性和共性之间有一个度,你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而这个所谓的度,就是要在你不太过于招摇自己的同时,又能在企业里脱颖而出。
但无论怎样,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在公司因为你的业绩突出而奖励你的时候,你都不要忘记集体的力量,千万不要将所有事情都归功于自己,你要知道,就算你有再大的能力,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也是无法发挥的。
【你的朋友威廉·杜兰特】
很多年前,一个年轻、漂亮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
这是她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她感觉非常激动。
同时,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争取一个开门红。
可是第一天去上班,上司分配给她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洗厕所,而且要求也是出奇的严格,要洗得光洁如新。
洗厕所,相信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这个女孩也是如此。
满腔的工作热情,顿时烟消云散。
她在想:“难道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洗厕所吗?”虽然不情愿,但由于是上司交给自己的第一项任务。
所以一开始,她还是去尝试了。
而且事先她还一再给自己鼓劲,劝说自己要学会适应,如果第一份工作就轻易放弃,以后也不会有出息的。
但是,当她真正去面对那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厕所中的秽物时,仍然无法掩饰内心的恶心与抵触。
这时,她想到了放弃。
她的内心经历着艰苦的斗争。
一方面,她不想轻易地认输;另一方面,她又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
就在她进退两难时,一位做过同样的工作的上司帮助了她。
他来到她的面前,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随手拿起了抹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洗着马桶。
女孩也知道前辈是在为自己做示范,于是非常耐心地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很快,马桶就被擦得光亮如新。
就在女孩以为上司的示范完毕的时候,她又看到了让自己震惊不已的一幕:上司居然当着她的面从马桶里舀出一杯水,一饮而尽,并且看不出任何不情愿与勉强的意思。
就在这次震惊后,女孩彻底想通了:自己必须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而且还要做得更出色,就算今后一辈子洗厕所,那也要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厕所人。
从此以后,女孩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洗厕所的工作中。
即使没有上司督促,她依旧任劳任怨。
到最后,她的工作质量甚至超过了他的上司。
而且,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过的马桶里的水,这既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
正是这种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为她漫长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这种适应能力和工作热情,在今后的道路中,这个女孩不断地迎接着新挑战,去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
几十年后,女孩成为了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女孩的名字叫野田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