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分牛,梁远谋,德庆新闻

鲁迅最经典名言_名言名句大全_小马感悟网

1、 中国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我要骗人》,《且介亭杂文末编》,《全集6》

2、 进步的文学家想到社会改变,社会向前走,对于旧社会的破坏和新社会的建设,都觉得有意义,一方面对于旧社会崩坏很高兴,一方面对于新的建设来讴歌。《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一九二七年四月八日)。《鲁迅全集》第三卷

3、 自从新思潮(指马克思列宁主义——编者)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偿有力,而一群老头子(指胡适之流——编者),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如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坟·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鲁迅全集》第一卷

4、 现在的文人虽然改着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所以必须取消或折扣,这才显出几分真实。《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5、 回复故道的事是没有的,一定有迁移;维持现状的事也是没有的,一定有改变。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也是没有的,只可权大小。

6、 《庄子》和《文选》呀,《东莱博议》呀,《古文观止》呀,从周朝人的文童,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童,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胡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胡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一九三五年四月二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7、 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致台静农/1932年8月15日),《全集12》

8、 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正人君子者流深怕这一着,于是大骂“偏激”之可恶,以为人人应该相爱,现在被一班坏东西教坏了。‘《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9、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

 

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一】

 

10、 “轻敌”,最容易失败。《鲁迅书简》

11、 所以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这两种魂:官魂和匪魂。——《学界的三魂》,《华盖集续编》,《全集3》

12、 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一九三五年四月二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13、 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14、 抓住要害.“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坟·写在“坟”后面》(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一日)。《鲁迅全集》第一卷

15、 ……我被各色人物用各色名号相加,由来久矣,所以被怎么说都可以。这回去厦,这里也有各种谣言,我都不管,专用徐大总统哲学:听其自然。——《两地书.-。九》,《全集11》

16、 普遍,永久,完全,这三件宝贝,自然是了不得的,不过也是作家的棺材钉,会将他钉死。譬如现在的中国,要编—本随时随地,无不可用的剧本,其实是不可能的,要这样编,结果就是编不成。

17、 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花边文学·过年》(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五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18、 至于中国的所谓手段,由我看来,有是也应该说有的,但决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文那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伪自由书.“以夷制夷”》(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七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19、 退步须两面退,倘我退一步而他进一步,就只好拔出拳头来。《书信》(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五日)。《鲁迅全集》第十卷

20、 但记得我已曾将定例声明,即一者不再与新认识的人往还,二者不再与陌生人认识。……此事并无他种坏主意,无非熟人一多,世务亦随之而加,于其在病院也有关心之义务,而偶或相遇也又必当有恭敬鞠躬之行为,此种虽系小事,但亦为“天下从此多事”之一分子,故不如销声匿迹之为愈耳。——《致孙伏园/1923年10年24日》,《全集11》

21、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他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另碎事,就是为此。

22、 公正的世评使人谦逊,而不公正或流言式的世评,则使人傲慢或冷嘲,否则,他一定要愤死或被逼死的。

23、 不远总有一个大时代要到来。《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24、 有一班从外国留学回来,自称知识阶级,以为中国没有他们就要灭亡的,……像这样的知识阶级,我还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鲁迅全集》第七卷

25、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致李桦/1935年2月4a),《全集13》

26、 有一派讲文艺的,主张离开人生,讲些月呀花呀鸟呀的话(在中国又不同,有国粹的道德,连花呀月呀都不许讲,当作别论),或者专讲“梦”,专讲些将来的社会,不要讲得太近。这种文学家,他们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但是“象牙之塔”毕竟不能住得很长久的呀!象牙之塔总是要安放在人间,就免不掉还要受政治的压迫。《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暨南大学讲)。《鲁迅全集》第七卷

27、 如果是战斗的无产者,只要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本身便是一个战斗者。《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28、 中国十三经二十五史,正是酋长祭师们一心崇奉的治国平天下的谱,……——《随感录四十二》,《热风》,《全集1》

29、 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论秦理斋夫人事》,《花边文学》,《全集5》

30、 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稻香村”,“陆稿荐”,已经不能打动人心了,“皇太后鞋店”的顾客,我看见也并不比“皇后鞋店”里的多。《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31、 小心谨慎的人,偶然遇见仁人君子或雅人学者时,倘不会帮闲凑趣,就须远远避开,愈远愈妙。假如不然,即不免要碰着和他们口头大不相同的脸孔和手段。

32、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全集6》

33、 保存旧文化,是要中国人永远做侍奉主子的材料,苦下去,苦下去。《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鲁迅全集》第七卷

34、 把达观富翁、绅士淑女、反动文人等群丑的嘴脸拿出来示众庚子义和拳败后的达观,富翁,巨商,士人的思想,自己念佛,子弟却学些“洋务”,使将来可以事人,便是现在,抱这样思想的人恐怕还不少。……在中国社会上,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荡涤的必要。《准风月谈·扑空》(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35、 左翼作家们正和一样在被压迫被杀戮的无产者负着同一的运命,惟有左翼文艺现在在和无产者一同受难,将来当然也将和无产者一同起来。《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一九三一年)。《鲁迅全集》第九卷

36、 为人类的艺术,别的力量是阻挡不住的。——《写于深夜里),《且介亭杂文末编),《全集6》

37、 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鲁迅全集》第一卷

38、 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书信》(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鲁迅全集》第十卷

39、 我自己知道实在不是作家,现在的乱嚷,是想闹出几个新的创作家来,——我想中国总该有天才,被社会挤倒在底下,——破破中国的寂寞。《书信》(一九一九年四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九卷

 

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一】

 

40、 反对封建主义中国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宴,有吃的,有被吃的。《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一九二七年九月四日)。《鲁迅全集》第三卷

41、 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翻一翻大部的历史,就往往可以遇见这样的文章,直到现在,还在应用,而且更加厉害。但我想,这一份遗产,还是都让给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南腔北调集》.《全集4》

42、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于是只配做学生的胚子,就乘着空虚,托庇变了译注者。而事同一律,只配做个译注者的胚子,却踞着高座,昂然说法了。杜威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白壁德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中国的呵斥八极的学者,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么?《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一九三三年七月七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43、 维持现状说是任何时候都有的,赞成者也不会少,然而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效,因为在实际上决定做不到。假使古时候用此法,就没有今之现状,今用此法,也就没有将来的现状,直至辽远的将来,一切都和太古无异。

44、 他们(指帝国主义——编者)是在吸中国的膏血,夺中国的土地,杀中国的人民。他们是大骗子……《南腔北调集·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45、 骂别人不革命,便是革命者,则自己不做事,而骂别人的事做得不好,自然便是更做事者。若与此辈理论,可以被牵连到白费唇舌,一事无成,也就是白活一世,于己于人,都无益处。——《致郑振铎/1934年6月2旧》,《全集12》

46、 被我自己所讨厌的人们所讨厌的人,我有时会觉得他就是好人物。《南腔北调集·看肖和“看肖的人们”记》(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三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47、 他现为批评家而说话的时候,就随便捞到一种东西以后驳诘相反的东西。要驳互助说时用争存说,驳争存说时用互助说;反对和平论时用阶级斗争说,反对斗争时就用人类之爱。论敌是唯心论者呢,他的立场是唯物论,待到和唯物论者相辩难,他却又化为唯心论者了。《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一九三。年)。《鲁迅全集》第四卷

48、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且介亭杂文末蝙(附集).死》(一九三六年九月五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49、 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诀,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者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50、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

51、 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开口。那么,用于革命,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可以的。《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52、 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上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清明时节》,《花边文学》,《全集5》

53、 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坟·我之节烈观》(一九一八年七月)。《鲁迅全集》第一卷

54、 我的杂感集中,《华盖集》及《续编》中文,虽大抵和个人斗争,但实为公仇,决非私怨,而销数独少,足见读者的判断,亦幼稚者居多也。——《致杨霁云/1934年5月22日》,《全集12》

55、 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一杀掉。——《两地书.-二》,《全集11)看看水果店之对付水果,何等随便,使果树看见,它一定要悲哀.我觉得作品也是如此,这真是无法可想。——《致章廷谦/1928年11月7日》.《全集11)外来的东西,单取一件,是不行的,有汽车也须有好道路,一切事总免不掉环境的影响。文学——在中国的所谓新文学,所谓革命文学,也是如此。——《现令的新文学的概现》,《-闲集》,《全集4》

56、 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衙,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

57、 骄和谄相纠结的,是没落的古国人民的精神的特色。一一《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二心集》,《全集4》

58、 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指作为十月革命中俄国革命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编者),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热风·随感录五十九“圣武”》(一九一九年)。《鲁迅全集》第一卷

59、 暴露者揭发种种隐秘,自以为有益于人们,然而无聊的人,为消遣无聊计是甘于受欺,并且安于自欺的,否则就更无聊赖。因为这,所以使戏法长存于天地之间,也所以使暴露幽暗不但为欺人者所深恶,亦且为被欺者所深恶。

60、 中国人里,杭州人是比较的文弱的人。——《谣言世家》,《南腔北调集》,《全集4》

61、 有些外人,很希望中国永是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这虽然可恶,却还不奇,因为他们究竟是外人。而中国竟也有自己还不够,还要率领了少年,赤子,共成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者,则真不知是生着怎样的心肝。《华盖集·忽然想到(六)》(一九二五年四月十八日)。《鲁迅全集》第三卷

62、 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一思而行》,《花边文学》,《全集5》

63、 先前的有些所谓文艺家,本未尝没有半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觉得自身的溃败,于是就自欺欺人的用种种美名来掩饰,日高逸,日放达(用新式话来说就是“颓废”),画的是裸女,静物,死,写的是花月,圣地,失眠,酒,女人。一到旧社会的崩溃愈加分明,阶级的斗争愈加锋利的时候,他们也就看见了自己的死敌,将创造新的文化,一扫旧来的污秽的无产阶级,并且觉到了自己就是这污秽,将与在上的统治者同其运命,于是就必然漂集于为帝国主义所宰制的民族中的顺民所坚起的“民族主义文学”的旗帜之下,来和主人一同做一回最后的挣扎了。所以,虽然是杂碎的流尸,那目标却是同一的:和主人一样,用一切手段,来压迫无产阶级,以苟延残喘。《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九三一年)。《鲁迅全集》第四卷

64、 流言之力,是能使粪便增光,蛆虫成圣的,……《华盖集·并非闲话》(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日)。《鲁迅全集》第三卷

65、 木刻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是不正确的,但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书信》(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十卷

66、 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t五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胡胡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

67、 老大的国民尽钻在僵硬的传统里,不肯变革,衰朽到毫无精力了,还要自相残杀。于是外面的生力军很容易地进来了,真是“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68、 弯腰曲背,在中国是一种常态,逆来尚须顺受,顺来自然更当顺受了。所以我们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一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69、 【刘海栗】“刘大师”的那一个展览会,我没有去看,但从报上,知道是由他包办的,包办如何能好呢?听说内容全是“国画”,现在的“国画”,一定是贫乏的,但因为欧洲人没有看惯,莫名其妙,所以这回也许要“载誉归来”,像徐悲鸿之在法国一样。——《致吴渤/1933年11月16日》,《全集12》

 

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一】

 

70、 语堂是我的老朋友,我应以朋友待之,当《人间世》还未出世,论语》

71、 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刀来刀当,…一《两地书》(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鲁迅全集》第九卷

72、 格理莱倡地动说,达尔文说进化论,摇动了宗教,道德的基础,被攻击原是毫不足怪的;但哈维发见了血液在人身中环流,这和一切社会制度有什么关系呢,却也被攻击了一世。然而结果怎样?结果是:血液在人身中环流!《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四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73、 道学先生是躬行“仁恕”的,但遇见不仁不恕的人们,他就也不能仁恕。……新月社的作家们是最憎恶骂人的,但遇见骂人的人,就害得他们不能不骂。《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该避雅人》(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74、 旧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须说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须艺术学徒的努力的实践,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一《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一九三四年五月二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75、 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76、 其实我何尝坦白?我已经能够细嚼黄连而不皱眉了。我很憎恶我自己,因为有若干人,或则愿我有钱,有名,有势,或则愿我陨灭,死亡,而我偏偏无钱无名无势,又不灭不亡,对于各方面,都无以报答盛意,年纪已经如此,恐将遂以如此终。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都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现在仍然只好对于愿我得意的便拉几个钱来给他看,对于愿我灭亡的避开些,以免他再费机谋。我不大愿意使人失望,所以对于爱人和仇人,都愿意有以骗之,亦即所以慰之,然而仍然各处都弄不好。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以此。——《致李秉中/1924年9月24日》,《全集11》

77、 靖节先生(即陶渊明——编者)不但有妾,而且有奴,奴在当时,实生财之具,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非孤寂人也。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九日的信。《鲁迅书简》

78、 想有乔木,想看好花,—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二样。

79、 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什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那么,无论什么魔鬼,就都只能回到他自己的地狱里去。——《忽然想到》,《华盖集》,《全集3》

80、 这书的印行,……还有愿使偏爱我的文字的主顾得到一点喜欢;憎恶我的文字的东西得到一点呕吐——我自己知道,我并不大度,那些东西因我的文字而呕吐,我也很高兴。《坟·写在。坟。后面》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一日,鲁迅全集,第一卷

81、 敌人不足惧,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因此,倘受了伤,就得躲入深林,自己舐干,扎好,给谁也不知道。我以为这境遇,是可怕的。我倒没有什么灰心,大抵休息一会,就仍然站起来,然而好像终竞也有影响,不但显于文章上,连自己也觉得近来还是“冷”的时候多了。——《致萧军、萧红/1935年4月23日》,《全集13》

82、 近来的读书人,常常叹中国人好像一盘散沙……其实这是冤枉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他们的像沙,是被统治者“治”成功的,用文言来说,就是“治绩”。《南腔北调集·沙》(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二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83、 自利者一淹在水里面,将要灭顶的时候,只要抓得着,是无论“破锣”破鼓,都会抓住的,他决没有所谓“洁癖”。然而无论他终于灭亡或幸而爬起,始终还是一个自利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84、 ……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一——《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坟》,《全集1》

85、 当我在家乡的村子里看中国旧戏的时候,是还未被教育成“读书人”的时候,小朋友大抵是农民。爱看的是翻筋斗,跳老虎,……对于剧情,似乎都不大和我们有关系。大面和老生的争城夺地,小生和正旦的离合悲欢,全是他们的事,捏锄头柄人家的孩子,自己知道是决不会登坛拜将,或上京赴考的。《准风月谈·电影的教训》(一九三三年九月七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86、 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虽然犀利,而不沉重,且罕有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的重伤者。《两地书》(一九二五年四月八日)。《鲁迅全集》第九卷

87、 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捣鬼心传》,《南腔北调集》,《全集4》

88、 我并没有略存求得称誉,报答之心,….《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九卷

89、 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但居今之世,事与愿违者往往而有,所以也只能做一件事算是活命之手段,倘有余暇,可研究自己所愿意之东西耳。自然,强所不欲,亦一苦事。然而饭碗一失,其苦更大。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致李秉中/1928年4月9日》,《全集11》

90、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夕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91、 向培良先生现在在提倡人类的艺术了,他反对有阶级的艺术的存在,而在人类中分出好人和坏人来,这艺术是“好坏斗争”的武器。狗也是将人分为两种的,若是养它的主人之类是好人,别的穷人和乞丐在它的眼里就是坏人,不是叫,便是咬。然而这也还不算坏,因为究竟还有一点野性,如果再一变而为叭儿狗,好像不管闲事,而其实在给主子尽职,那就正如现在的自称不问俗事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名人们一样,只好去点缀大学教室了。《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92、 请愿应该停止,继续战斗应该是革命。鲁迅于一九二六“三一八”惨案后说的话,引自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一九五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超出他本阶级之外。《南腔北调集·谚语》(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三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93、 一道浊流,固然不如一杯清水的干净而澄明,但蒸溜了浊流的一部分,却就有许多杯净水在。

94、 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话。必须地位同等之后,才会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会消失了叹息和苦痛。

95、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96、 民元革命时,对于任何人都宽容(那时称为“文明”),但待到二次革命失败,许多旧党对于革命党却不“文明”了:杀。假使那时(元年)的新党不“文明”,则许多东西早已灭亡,那里会发挥他们的老手段?《两地书》(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九日)。《鲁迅全集》第九卷

97、 有一堆蛆虫在这里罢,一律即即足足,自以为是绅士淑女,文人学士,名宦高人,互相点头,雍容揖让,天下太平……《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98、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这个与那个》,《华盖集》,《全集3》

99、 世界决不和我同死,希望是在于将来的。

100、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