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重庆论坛吧,卢晓鸿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_投资名言_小马感悟网

【独立思考自己负责】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研究10家企业,总会发现其中有1家会比预期好;若研究50家,可能就会挖到5家。股市中永远有惊喜,一定能找到专家忽略的股票。

麦哲伦基金的一条成功经验在于,彼得·林奇给助理们充分授权,让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做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负全部责任。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助于充分发挥下属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对自己的决策要负全部责任,员工才会真正成长起来。

彼得·林奇认为,这种做法在同行业中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其他同行的通常做法是:由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然后向基金经理推荐股票。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方面,基金经理不用去做研究工作了,选择股票时既方便又轻松;一旦选股发生失误,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因为股票是分析师推荐的,而分析师推荐股票是经过认真研究、有“科学依据”的,至少,他会把责任推给分析师。另一方面,分析师担心自己推荐的股票最终表现太差会被挨骂,明哲保身起见,他会推荐那些大家普遍高度认同的股票,不敢具有独到眼光。这样,一旦这只股票表现太差,也会因为其他公司都在买这只股票而“逃脱责任”。

彼得·林奇所称的革命性变革,就是彻底消除了这种互相推诿、明哲保身的根源。每个基金经理都必须独立研究,对自己的选股结果负全部责任,这样,虽然分析师仍然要推荐股票,可是最终选择哪些股票由基金经理自行决定。

实际上,这就相当于一只股票在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双重研究下,才能最终被买人,选股质量当然就提高了。而对于分析师来说,他同样必须加倍努力、深入发掘大牛股,才能赢得基金经理的青睐;否则,他推荐的股票总是得不到基金经理的赞同,能否保住眼下的饭碗就难说了。

为了定期交流内部信息,彼得·林奇规定,每个星期都要召开投资例会,所有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都要在会上提出本星期要推荐哪些股票,并说明理由。

由于人数众多,每个人只‘有90秒钟的发言时间,这点时间对于简单说明一下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已经足够了。彼得·林奇的要求是,这种投资的解释必须让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都能听得懂、不会厌烦,否则就放弃。

为了保证分析师的积极性,避免发言者动摇自信,投资会议上不允许提出任何反馈意见,更不允许听者进行辩论。否则,分析师在今后发言时就会变得更加小心谨慎,而这对独具慧眼能挖掘大牛股的人才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当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分析师队伍后,彼得·林奇任命的新基金经理,首先就从这些年轻的分析师中产生,否则他们就会被竞争对手挖走。像这类新基金经理越多,年轻分析师的培养环境就越好,反过来又会促进整个团队素质的提高。

彼得林奇的这种独立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同样适合每一个散户投资者。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听了朋友的推荐买了一只股票,后来在这只股票上亏了,你就把责任推到这位朋友身上,对老婆抱怨说:“都是听了他的鬼话,否则我怎么可能买这只股票呢?”这种逃避责任的做法,无助于你长记性。

彼得·林奇要求每个基金经理听取分析师推荐股票后,都要独立思考、完全负责,而不允许批评、反驳分析师的观点,这种做法非常有助于推荐者畅所欲言。反之,如果基金经理意气用事,很可能会使对方欲言又止,甚至言不由衷。散户投资者在听别人推荐股票时,也应当坚持一条原则:多听、少说。当然,彼得·林奇更提倡不要听别人推荐,完全由自己分析、研究、思考、决策。

彼得·林奇说,他对互联网并不了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技术恐惧者”,所以几乎完全错过了网络股票的投资机遇。在这一点上,他和沃伦·巴菲特一样,从来不会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1997年感恩节假期里,彼得·林奇和一位非常喜欢上网的朋友聊天,当他说到妻子非常喜欢一位神秘小说家的作品时,这位朋友随手就在一旁的电脑上敲了几下键盘,马上就查到了这位小说家的所有作品,而且还有读者评论、评级。

通过网络购物方式,彼得·林奇立刻为妻子购买了4本小说,并且精心挑选了包装彩纸。就这样,他算是第一次结识了亚马逊网上书店和网上购物这种方式。

不过彼得·林奇说,他不会上网,因此后来忽略了亚马逊书店这样的网络营销企业的存在。当时如果他能够由此及彼、不厌其烦地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轻而易举就能抓到一只大牛股。

事实上,1997年亚马逊书店的股价与其发展前景相比还算合理,而且财务状况良好。仅仅1998年一年间,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股价就上涨了10倍!

彼得·林奇认为,像亚马逊书店一样股价神话般上涨的网络股至少有500只。他说,在高科技网络领域内,一家企业新上市的股票上涨10倍所用的时间,比恐怖小说家写一本新小说的时间还要短。

研究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股票市场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100只大牛股中,许多都是高科技企业,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戴尔电脑。1989年末如果你用l万美元购买戴尔电脑股票,1999年末将会产生890万美元的回报,10年中的回报率居然高达889倍!

任何一位散户投资者(当然他们也是消费者),即使不懂电脑和网络,也会从戴尔电脑的强劲销售增长势头以及受消费者喜爱的程度中,感受到戴尔电脑令人惊奇的业绩增长,至少,又有谁没有听说过戴尔电脑呢?

高科技股是股票市场上的大牛股。当然,这不是一概如此,也不是只有高科技股才是大牛股。从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发展中,投资者很容易感受到这些企业的增长速度是如何之快。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对熟视无睹的现象一再错过。投资股票就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从熟视无睹中发现大牛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网络股在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就上涨了两三倍甚至更多倍。所以,除非你能买到原始股,否则就不能以发行价为标准计算股价涨幅,如果是这样,你一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决策。

【旭日不是公鸡叫酲的】

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在投资这一行20年的从业经验使我确信,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这些专家,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在几个世纪以前,人们看到每当太阳升起之前公鸡都会报晓,于是就以为太阳是被公鸡叫醒的。如果哪天公鸡忘了叫,太阳就大概也会忘了升起了经常用这句话形容某些人的愚昧:颠倒因果关系。

当然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哪天全世界的公鸡都忘了叫,太阳照样会冉冉升起。可是这种担心,在股市投资上依然非常普遍:许多投资者在那里毫无根据地争论股价会不会上涨,而不是通过调查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来判断,这就像把公鸡报晓看作是太阳升起的前提一样,因果关系被倒过来了。

彼得·林奇认为,对他选股帮助最大的一门学科,是他过去学过的逻辑学。因为正是这门逻辑学,让他看到了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者特有的不合逻辑性。

他说,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很有一点像过去的古希腊人。他们习惯于坐在一起争论一匹马到底有多少颗牙齿,而且一争论就是好几天。他们以为,坐在那里这样争来争去就能得到答案,而不用亲自弄一匹马数一数。有些投资者也认为,只要坐在那里争论股价是不是会涨,冥思苦想一心财务数据就能找到答案了,而不用亲自调研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解开了这个谜。1963年,彼得·林奇那时候还在上大学二年级。他用自己做球童的收入以及奖学金扣除学费后的结余,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买了一些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这是他参与股票投资的开始,在此以前虽然也很想投资股票,可是没钱只好作罢。

彼得·林奇之所以选择这只股票,是因为他在一节课上读到了一篇关于空运公司美好前景的文章,其中就提到飞虎航空公司,于是对它发生了兴趣,然后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深入而彻底的研究。

买了这只股票后,该股在不到2年时间里价格就涨到了32.75美元,堪称一只5倍股。不过彼得·林奇坦率而幽默地说,他可不是那只会“报晓”的“公鸡”——该股股价的上涨,并不是因为彼得·林奇也买了这只股票,更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而实在是因为越战使飞虎航空公司运送部队和货物往来于太平洋上空,从而导致其盈利大增,股价才上涨了好几倍。

第一次投资股票的经历,对于彼得·林奇未来的投资生涯来说,就像第一次谈恋爱一样重要。而这次操作的旗开得胜,不仅让他切身感受到上涨好几倍的大牛股确实存在,而且还使他相信,寻找5倍股、10倍股还只是一个开始,做股票就得这样做。

散户投资者务必记住,“太阳不是公鸡叫醒的”。别以为这是一个简单常识。在彼得·林奇看来,投资者包括那些自以为是的股评家,如果不去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只是和别人一起争论股指上涨、下跌,猜对了就兴高采烈,猜错了就垂头丧气。

股票投资不必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言论在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股评家嘴里,是非常普遍的。这对自己没好处,更无助于增加获利回报。彼得·林奇第一次炒股取得巨大成功,他并没有把它归结为自己有先见之明(要是换成别人,是完全有这种可能的)。他的这种实事求是态度,奠定了他走向职业经理人后踏踏实实寻找10倍股、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的坚实基础。

【投资组合中要有一花独放】

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股票上都赚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投资组合中10只股票中有6只股票能够赚钱的话,就会产生十分令人满意的投资业绩了。

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过,对于散户投资者的“小花坛”来说,在不多的几只股票所组成的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了灿烂、鲜艳的“一花独放”,就会拥有盎然春意。这就是彼得·林奇炒股的一大特色:重仓持股。

彼得·林奇特别看重重仓股对投资获利回报的巨大贡献。他的解释是:如果你有5只股票,其中3只股票下跌75 010,一只上涨10倍,另一只上涨29 010,总的来看你的获利仍然很理想。

因为仅仅是这一只上涨10倍的股票,就能远远抵销那些下跌75%甚至下跌90%的损失。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有这样一只10倍股;如果没有,至少也要有一只5倍股、6倍股。这就是彼得·林奇炒股经历中反复提到10倍股的原因,因为他对它情有独钟。

彼得·林奇在选股上讲究常识,自己不了解的股票例如高科技股坚决不碰,偶尔的几次买人也大多不成功。可是他在重仓持股方面却非常心狠手辣,在这方面他尝到许多甜头。

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美国的汽车工业很不景气,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面临破产,股价只有2美元。可是彼得·林奇这时候重点研究了克莱斯勒、福特公司两家汽车厂商的基本面,经过反复比较后得出结论,克莱斯勒不但不会马上破产,而且情况还更理想一些。

他的判断依据是:该公司现金超过10亿美元,仅此一项至少2年内就不会破产。于是,1982年夏天,他动用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5%来购人该股票。

要知道,这是美国证监会规定的最大持股比例。彼得·林奇后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他会动用基金总资产的10%~200/0来购买这只股票。

结果怎么样呢?正如彼得·林奇希望的那样,该股股价快速上涨。于是,彼得·林奇又把目光投在福特公司、沃尔沃公司上,一直到这3只股票的持仓量占基金总资产的8%。后来,他又增加了2只汽车股。5只股票组成一个汽车板块,占基金总资产规模的10.3%。

在整个1984年,彼得·林奇投资组合中的前10只股票一直稳住不卖,其中就包括这5只汽车板块股票。

最终,彼得·林奇从克莱斯勒公司股票上赚了1亿多美元,从福特汽车公司股票上赚了l亿多美元,又从沃尔沃汽车公司股票上赚了0.79亿美元,牢固奠定了麦哲伦基金的丰厚业绩。

彼得·林奇敢于重仓持有汽车板块股票,秘诀在于他认为汽车股票不是消费类股票,也不是家电类股票,而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周期型股票的特征是,一旦股价启动便会涨个不停。而彼得·林奇在这里很好地掌握了汽车板块股票的股价波动周期,踏准了节拍,于是狠狠地赚了一笔。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投资周期型股票,实质是在“赌”大势反转,赌对了大赢、赌错了也会大输的。

投资重仓股通常是基金公司忌讳的,因为它流动性差。可是彼得·林奇认为,流动性差确实是问题,但关键还在于找准股票。如果这只股票可能成为5倍股、10倍股,流动性差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流动性好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呀?想当年宝丽来公司的股票是个大热门股,可是它的流动性很强,谁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抛售,结果1973年一年内就跌去90%,而且一连跌了3年。

【散户投资者要学会长期持股】

如果投资者能够远离那些针对最近股市涨跌进行评论的陈词滥调,而是像查看汽车里的机油那样每六个月左右才查看一次股票的价格,他们的投资过程可能会轻松得多。

最值得买的股票,也许就是已经拥有的那只。

彼得·林奇的操作原则是长期持股。他的观点是,股市中的涨涨跌跌是很正常的,即使在长期的大牛市行情中,“奔牛”跌人“泥坑”也是屡见不鲜的。股市总会很快从疑似大崩盘中恢复过来,不必为了暂时的涨涨跌跌而频繁进出。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只要你不把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结婚费用以及其他必需开支,全部用来购买股票和基金,你就不必在股市大跌时被迫卖掉股票和基金,以支付必要开支。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长期持股者了。对于长期持股者来说,时间总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从理想角度看,面临每一次股价波动时,当然最好是在股票下跌前就卖出、下跌后买人,打差价,可是谁又有这种先见之明呢?既然没有这种先见之明,还不如按兵不动、长期持有,只要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就不管它。只有这样,股票投资才能获得丰厚回报。

彼得·林奇举例说,如果你在1994年7月1日投资1万美元买股票,5年内一直没动,那么5年后的1万美元就会变成3.4万美元。可是如果在这5年内,你只持股30天就把股票卖掉了,即使你持股的这30天是5年内股价涨幅最大的时期,你这1万美元也最多只能升值到1.5万美元。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长期持股、耐心等待,能够让你的投资回报至少增加1.25倍!

长期持股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彼得·林奇计算的结果是,至少能增加1.25倍回报。而实际上,看看我们的周围,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都是频繁进出、短线操作。他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手段“打短羞”、“积少成多”,而事实上运气不会总是这么好。频繁地买进卖出,总体来看所赚的那点小钱还不够支付印花税,而且还会搞坏了心态,搞得人很疲惫。虽然也有不少投资者了解长期持股的好处,可每当股指稍有上涨就耐不住手痒,关键还是定力不够。

要做到长期持股,家中必须留有足够的“储备粮”。只有家中留有足够的保证金,才能对平时股价的涨涨跌跌有一颗平常心,正可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用国内投资者的话来说,最熟悉不过的是“用时间换空间”。

否则,如果在股指下跌时被迫抛出股票换回现金急用,一定会打乱原来的投资计划,最终得不偿失。

【力争基金投资稳赚不赔】

对那些不想自己费心费力先做研究后选股的人来说,股票投资基金是最理想的投资渠道。过去那些投资股票基金的人都获得了相当好的回报,未来投资回报肯定仍然会相当好。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与精力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资共同基金吧。这时,投资分散化是个好主意,你该持有几种不同的基金:增长型、价值型、小企业型、大企业型,等等。投资6家同类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选择一只好基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基金投资稳赚不赔呢?

彼得·林奇介绍说,关键是要在合适的时间、投资到合适的基金品种上去。

为此,他在给一家投资公司策划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挑选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花了好几个小时,审阅了75位基金经理候选人的个人简历和业绩记录,从中挑选出25位进行面试。

其次,组成基金和基金经理的“全明星队”。他们最终挑选了3位基金经理,分别是1位价值型基金经理、2位绩优成长型基金经理;挑选了10只基金,分别是2家特殊情况基金、3家资本增值型基金、1家小盘成长型基金、1家专门投资股利持续增长型公司基金、3家可转换债券基金。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每人分别管理一部分投资,通过这种“全明星队”方式,用其中一些超级明星基金的业绩弥补其他一般业绩,从而达到保证战胜股指大盘的目的。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也完全可以模仿这种投资策略,以保证基金投资稳赚不赔。

最简单的方法是:投资者把资金分成6部分,除了分别购买上述5种类型的基金以外,另外再加1只公用事业基金或混合型基金。购买公用事业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的目的,主要是在股市大幅度震荡时,也能保持整体业绩相对稳定。

投资者如果将来有了追加投资,就把新增加的那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上述6种类型基金中业绩表现落后于股指上涨的基金。这样做的理由是,那些业绩优于股指上涨的基金,价格很可能会明显偏高,将来很可能会面临一次大跌,至少也会有相当幅度的回调。

彼得·林奇认为,目前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普遍误区是,看看过去1年、3年、5年或更长时间里的业绩记录,谁的业绩好就买谁的基金。他说,这种做法除了个别情况外,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而且非常愚蠢。

究其原因在于,1年期排名表中的基金冠军,通常是“押宝”押出来的;即使3年期、5年期排名表中的基金冠军,用它来预测将来也是不灵验的。

这种观点的依据来自美国《投资远见》杂志的研究:在1981一1990年间,如果每年都根据过去3年来业绩最佳的基金冠军来购买基金,业绩最终会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2.05%;如果每年都是根据5年期基金冠军来购买,也只领先0.88%;即使按照10年期的基金冠军来购买,也只领先1.02%,这点点蝇头小利连支付这只基金买入、卖出的手续费都不够。

完全没有必要去研究某只基金的光辉历史,因为这实在是在白白浪费时间。正确的方法是,挑选一只业绩持续稳定、投资风格也持续稳定的基金,长期持有。这会比在不同基金(哪怕每年挑选的都是上一年实际经营业绩最优秀的基金)之间换来换去,投资回报高得多。

在小盘成长型基金上投资,是个好主意。因为从1926年到现在,小盘成长型股票的上涨幅度一直是大大领先于股指上涨幅度的。所以,当发现有连续几年表现不佳的小盘成长股,这时候就是买入它的好时机。从过去10年间的股票指数轨迹看,小盘成长股的震荡幅度要大大高于大盘股,前者的走势如麻雀忽上忽下,后者的走势如雄鹰平稳翱翔。经过几年的折腾后,小盘股的市盈率最终会赶上并超过大盘股。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