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事人才网,万庆良老婆是谁,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爱奇艺

关于君子之行的名言_小马感悟网

1、 君子对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必定忠敬,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必然谦虚和气。小人则相反,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则傲慢无礼。

2、 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看他所处的朋友,一个人的朋友圈决定了这个人的素质和品位。同样,一个人把什么人当成对手,也决定了这个人的层次和等级。君子以小人为敌,就会疲于应付小人的各种手段和伎俩,慢慢地就会采用小人的方法来对付对方。这样君子也沾染了小人的习气,有了小人的做派。所以君子和小人为敌,得不偿失,就算赢了,也最终失去了自己君子的名节。而小人与君子结交朋友,则会受到君子的感染,自己也逐渐会成为君子。

3、 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而诚于己、忠于人又是诚信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对自己诚实,便会有意无意掩盖自身的缺点,得过且过,甚至日渐顽劣,为人所唾弃;如果做不到对他人诚信,花言巧语,前后不一,便会失信于人,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更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君子亮”,至关重要。然而守信也要有个度,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固守正道,但并不是不分是非大小而一味地守信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推忠于彼此,是为了匡扶汉室的崇高目的;黑道称兄道弟拜关公,虽也讲究信义,但做的是打家劫舍的丧心之事。忠信于人,不能丢了善恶的原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值得遵循的操守德行。

4、 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之说。后人又延伸出“君子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观点。为什么要把君子比作玉呢?孔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礼记·聘义》)由此可见,美玉之性完全再现了君子之德。

5、 中国人喜群居,其实独处更能和自己的精神对话。在独处中,更容易顿悟世间的一些道理。所以,不必把太多精力放在怎样维持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而应把精力放在怎样不断获取心灵上的力量上。松、竹、云、山,都具有君子的某种品格,与它们为友,能修养身心。古代君子交友极讲究,宁可无友,也不滥交;宁可与云山为友,也不与俗人同流;宁可在书中与古代先贤对话,也不与时俗多言。《易经》中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是表达这一意思。

6、 一个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被那些热衷于名利的小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而处处检点的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放纵的小人忌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又遭受忌恨的环境中,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不可锋芒太露,刻意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7、 凡事委屈自己、敬重别人,这是君子的诚意。

8、 在利益面前、在荣誉面前、在困难面前,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怀和精神境界。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发扬光大。

9、 人生于世,总会面临顺境和逆境,总会不断遭遇起起伏伏、经历高潮和低潮。那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呢?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能猖狂忘形,失意时要能做到不以贬损人格做交易。要做到这样,根本在于内心要禁绝贪念,要做到坚定严谨,清正自守。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不被外物奴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阐发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10、 “不怨天,不尤人”,这原是孔子的话(见《论语·宪问》)。孟子在这里复述,可见他对这一思想的赞同。孔子和孟子都主张,凡事要通过自己努力而达到目标,反对事情没有做好却责怪环境、埋怨他人。通过自身努力而不能摆脱人生困境却又不责怪上天和他人,这需要豁达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于己无益,不如常存感恩之心,以期欢喜之事。

11、 君子处在患难中也不忧虑,安乐悠游时却知道警惕(以免堕落迷途);君子遇到豪强权贵时不畏权势,可遇到孤苦无依的人时内心震动(深表同情)。

12、 君子立身处世,宁愿别人有愧于自己,而决不愿自己有愧于别人。小人立身处世,宁愿自己占别人便宜,而决不愿别人占自己便宜。

13、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人们似乎更乐意于去追求物质层面的富有和刺激,而忽视了内心的修炼与坚守。这是一种极为可忧的趋势,如果不能有所匡正、有所补救,从大的层面上讲,必然会给社会整体风气的改善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害;从个人角度上看,也不利于个人品行的提升。

14、 “不鼓不成列”,在宋襄公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君子行为。可惜,他用错了地方。因为用兵打仗,讲究“奇”“诡”一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诚如文中子鱼所言,胜利才是战争的目的。失败了,甚至牺牲了,所谓“诚信”,所谓“君子”,还有意义吗?告诉我们,倡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不能盲目固守教条。

15、 现实生活中有人爱揪住别人的过失不放,将其夸张、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地毁谤别人。这样的人,大都内心空虚,以此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君子与人为善,他会在别人有过正确的时候,想到并看到别人的优长,善待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君子的人生信条,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16、 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做到对他们严厉苛刻并不难,难的是能够不憎恶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对他们尊敬并不难,难的是对他们能够以礼相待。

1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追求崇高的精神,所以怀德,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论语·卫灵公》),所以关心自己的人格形象是否被世人认可。小人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关心田宅财产,他们唯利而图,所以贪图小恩小惠。是朱熹对孔子上面一段话的注解。按照朱熹的说法,君子、小人的差别,根子上是公私之间的差别。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便是君子;以私人利益为主要追求,则是小人。

18、 孔子论君子,将勇气作为其重要品格之一,但是孔子强调勇气必须要受到道义的约束。在孔子看来,君子之勇如果不受道义约束,就有可能导致混乱;小人如果也逞匹夫之勇而无视道义存在,就会沦落为盗贼,这两种情形都是于社会大有危害的。需要指出,孔子绝非否定勇气,而是说勇气必须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发挥作用。长期以来,君子之勇被有意无意忽略,以至于一谈君子,总是给人一种温柔敦厚的老实人形象,仿佛君子没有骨力、没有勇气,这实在是一种偏见。

19、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人争夺的,如果有,那就是射箭比赛了!相互作揖礼让后登台比试,完毕后下来举杯共饮,这种竞争堪称君子之争。”

20、 中提到两个“静”字。“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丰富的内涵。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佛家悟禅也讲究“静坐”,以达到心思澄明,体悟净空法门。文学创作也“贵在虚静”,以清除意念中的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静”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安静清明,让内心留有更多理性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二是要恬淡寡欲,让志向明于心之道义而非世之名利。因而,“静”是学的基础,是树立和达到长远目标的基本心态和途径。

21、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效法地的厚德载物,地效法天的自强不息,天效法道的自然无为。其实,“自然”就是道的属性。君子之道多半重视效法自然,强调为人处世应保持自然本色。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就是指的这种境界。此外,君子常常非常谦虚,常常感到天外有天,感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所以“登高必自卑”。

22、 君子的仪容应适当有度,为善则有亲邻。

23、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开始时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会直接决定会得到何种结果。本则格言所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实中,一些人在遭遇困顿甚至是违法犯罪之时,常常或自怨自艾,或感叹时运不济,却未能从错误的根源上进行反思检讨。譬如从政,按理说,这是一个履行公共职能、实现公共价值的十分便利的渠道。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著名的政治家们,之所以能有建树,无不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便立下勤政廉政、造福百姓的宏伟志愿。在这样的志愿指导下,他们一心为公,不谋求个人私利,所以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与之相反,也有一些人,从登上仕途开始,就推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信条,全无为国为民之担当,满是贪腐营贿之私心。这样的人,最终必然是覆水难收、身败名裂,不仅自己遭殃,也连累家人,败坏道德纲纪。因此,想要走好人生道路,起步时能否确立正确志向,是至关重要的。

24、 君子与人和气相处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啊!恪守中正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清平而不改变困顿时的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黑暗而至死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25、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来交会朋友,借助朋友来辅助仁德的提升。”

26、 君子用严肃恭敬的态度来保持内心的正直和真诚,用合乎道义的方式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27、 君子所说的话,真实而可验证。

28、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人的一生,总要经历磨难。磨难对人的肉体与精神可能会造成一定折磨,懦夫很容易被吓到,但勇敢的人、智慧的人,会顽强地与之抗争。在他们看来,磨难本身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蕴含着宝贵的人生经验,可以作为前行的参照和动力。

29、 君子传道授业要耐心而不知疲倦,同时也要具备师道尊严的形象和规矩。

30、 君子不趁机获取别人的利益,不把别人逼迫于危险之中。

31、 古代的君子,对待是否出来做官,决不随意轻率。他们只有确认自己的志向可以为社会所认同,而自己的志向又确实能得到实行,能为百姓造福的时候,才会出来做官。

32、 吃饭吃出了毛病,挣钱累坏了身体,为名誉牺牲了性命等,这些本末倒置的行为,都是现代人“以所以养害其所养”啊!《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一句相近的话:“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即君子不会为了兼并、扩张土地而伤害他的百姓。生长万物的土地本来是为栖息在其上的人民服务的。但是,如果统治者为了掠夺土地,发动战争,从而牺牲人民的生命,那就是“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33、 下面情况往往难于被上面所了解,君子应虚心询问了解下面的情况。

34、 一件精美的玉器,要靠不断的打磨才能制成;一种良好的素养,也要通过持续学习才能形成。告诉我们的是,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理想,都要靠奋斗获得,夸夸其谈、空头议论不行,浅尝辄止、大而化之也不行,只有坚韧不拔,苦干实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又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就是说修德、进业都要持之以恒、不懈奋斗。

35、 “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所以说“太上立德”(最上等的是树立道德),乃强调做人最为重要,只有先做好人,然后才能做好事、做好学问。这一看法,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3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对于君子来说,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的修养和追求。换句话说,一个地方无论多么蛮荒偏僻,只要有君子居住,就能够传播教化,蛮荒之地也必然会文明繁荣起来。君子修其道德,不因环境而改节,反之,君子的德量却能够春风化雨,变蛮荒之地为文明之乡。

37、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对那些善于总结教训、乐于自我反省而又能够持之以恒的人说的。否则,失败将永远是失败之母。

38、 孔子早就说过“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优贫”的话,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具有关怀天下、维护道统的气魄和雄心,不能为一己之安危和贫富而斤斤计较。姚莹这里所言即表明同样的道理。君子处世,要有大胸怀、大抱负,要真正能将精力集中到事关国家安危、百姓祸福的大关节中去,不能斤斤计较于个人利害得失。中国古代,这种君子不胜枚举,如冒死直谏、不畏权奸的比干、海瑞,如视死如归、坚守气节的苏轼、文天祥,都体现了君子这种可贵的品格。

39、 哪里有君子可以拿财物收买的呢?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40、 天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寒冷而去除冬天,地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险阻而舍弃广袤,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凶暴吵嚷而改变操守和作为。

41、 孔子早就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勤奋学习与勇于提问,被视为成为一个善于学习之人的重要方法。不仅指出“问”与“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进一步论证了两者各自的作用,即学习可以促使提出问题,而多向别人请教又能增长见识。其实,无论是向书本或实践学,还是向身边有学识的人请教,都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值得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运用。

42、 对今人而言,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环境中,一专多能固然值得赞赏,各有专长或只专一技也没有什么不好,且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相互合作、取长补短,需要发挥团队的创造性。

43、 《左传》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误能够认识并改正,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了。《礼记》中又说:“知耻近乎勇。”意为知道羞耻就近乎勇敢了。犯错固然难堪,君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也需要勇气,但这种勇气可以促人幡然醒悟、回归正途,也能让人重新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44、 自身修养的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精神,二是外在表现。君子心中常存敬畏,用十分严肃的态度来秉持内心的正直而不虚伪,这是君子立身的根本。外在表现应谨言慎行,君子说话、做事,要注意正当,合乎道义。内在是直接指向自己的,外在则强调与他人的关系。君子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必然会受人尊敬和拥戴。这样的君子并不孤单,必定会有人亲近他,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即指此。

45、 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到压抑,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46、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真是非常精彩的一句话。其实不止学习,人生也一样,当你停滞不前时,就已经处于慢慢被淘汰的过程中了。而导致学习、人生停滞的最大祸首,是自我设限、自足傲慢和自我放弃三者。设限源于对安逸现状的满足,傲慢是由于对自己的高估,放弃则是因为失去了信心。所以对于学习和人生来说,它们是“害”,是“病”,是“罪”。如何去害惩罪、药到病除?关键在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进取,警戒三分钟热度,拒绝半途而废,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7、 山势险峻,顶峰容不下半步空间,才能成就其高大的气势。君子不拒绝听取一般人的意见,才能美名远播。所以见得多的人知识渊博,听得多的人有智慧,拒绝别人劝诫的入耳目闭塞,只相信自己的人必定孤立无援。因此,懂得与民众商量的人不会失策,能举荐发挥众人作用的人不会不成功。

48、 古往今来,做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做官需要承担公共治理的责任,对为官者的品行和才干有很高的要求。古人对待是否做官的态度是慎重的,只有在对自己德才两方面素质都有清醒认识,同时又判断出社会时代适合自己出任官职,特别是某一政权在道义上不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及政治追求时,才会选择出仕。如果认为做官容易,要么是盲目自大,要么是动机不纯,不仅无法做好官、履好职,也会损害事业、危害百姓,甚至还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历史上有很多不愿为官或主动辞官的佳话,如晋代的陶渊明、元代的王冕等,都可看出他们对做官的慎重。

49、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勾结人,小人勾结人而不团结人。”

50、 君子不会因私利而与人争斗。君子若有所争,必在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学业技艺上。他们通过光明而友好的方式相互较量,以达到切磋学习的目的。这种在学业或事业上与他人之间的竞争,当仁不让,其争也是君子之争。

51、 君子所思的是德行,小人所思的是有利可图。君子处事,从合乎道义的角度出发,内心公正无私,所以行动上光明磊落;而小人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所以钻营势利,对上谄媚,对下傲慢无礼。

52、 君子不做无益的事情,避免有辱身份的行为。

53、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地望去,庄严可畏;走近了,却温和亲切;听他说话,又义正词严。”

54、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浮华。文采与质朴结合匀称,才是君子。”

55、 君子平安而不忘危险,生存而不忘危亡,安定清明而不忘祸乱,这样自身才能平安,国家才能保全。

56、 君子一身清白、刚正不阿,所以不要一味地去讨好逢迎,君子不会吃这一套;而小人则私心太重,与小人结仇,一定会遭到报复。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就是说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不卑不亢。对小人不要与他结仇,因为“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他的结局。对君子要敬重,不必谄媚。谄媚不仅降低了自身的人格,也是对君子的不尊重。

57、 君子做官不是为了自己,在职位上所考虑的,岂能因为远近亲疏而有所不同呢?

58、 士君子身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假如自我估量确实具备拨乱反正的才干,而整个形势或者说某些工作又能让自己发挥作用,那么就应该出来担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应选择安于穷困,潜心治学,坚守向善之道,以保存文脉延续,等待机会为再开太平之世积蓄能量。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品行和能力,不能正确审时度势,而是胡乱作为,供那些势利之徒驱使,不仅会危害社会,最终必定也会使自己人格丧失,学识荒废。洞明事理的人,定然不会这样做。

59、 君子为什么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呢?因为他们掌握了两个法宝,一是善言,二是善道。善言指虽然表达浅近,但蕴含着深刻道理、能够发人深省的语言;善道指虽然只要求自己,但能让他人受到触动、受到影响的品行。由此可见,说善言、行善道,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抱负的人所要追求的境界。

60、 一个人如果连什么是利益、什么是危害都不明白,那他就算不上君子了。

61、 《菜根谭》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鹰站在那里就如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的时候很像是有病在身。一个真正具有才华的人反倒不显山不露水。低调是一种修炼,一种体悟。待人处事多自我克制一些,当自己处在不利地位或者危难之时,不妨先退让一步,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有时可以另辟蹊径,柳暗花明,重新占据主动。当形势对你非常有利时,要放低姿态,谨慎处事,切不可狂妄自大,肆意妄为,这样才能走好人生路。

62、 性格决定命运,人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拥有一个从容、平和的心态,看淡得失,把精力都用来努力做好当下一点一滴事情的人,自然会收获成功,赢得美满的人生。美学大师朱光潜倡导“人生的艺术化”,主张“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与陈继儒可参看。

63、 与人和睦相处而非争斗挞伐,是君子首先要考虑的。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放下以前的恩怨,会让自己从怨恨、不满中解脱出来。君子不会让自己纠缠在癣疥小事中,这样只会让人目光短浅,无法成就大事。俗话说,大人不记小人过。超越常人拥有君子般的雅量,这需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和不凡的见识,所以雅量也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64、 程子说:“在国家大事上,有想法、有见解却不说出来,这种人是名教的罪人。”因此,古代的君子,对于自己素来关爱敬重的人,往往对其言行要求(责备)更为严格,这才是真正忠于前贤、厚爱前贤的表现。

65、 当君子有治理天下、使之秩然有序的抱负的时候,首先制裁约束的是与自己亲近的人;当君子有匡正万代民风的宏愿的时候,首先从自我躬行开始。

66、 君子能够安于贫困,通达事理的人能够乐天知命。

67、 君子行为有很多规矩,这些规矩来自社会道德伦理,来自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所应采取的理性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理性,关键在于学会节制:节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节制自己的缺点,节制自己不正常的心态,节制自己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等。

68、 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如果说错了一句,众多的指责就会接连而至;十次计谋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但只要有一次失败,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起。所以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急躁多言;宁可显得笨拙迟钝,也绝不自作聪明。

69、 君子拥有崇高的道德水准,只有恪守忠信才能得到它,骄奢放纵就会丧失它。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70、 君子的正大刚直之气,没有什么比它更宏大;小入的自得骄傲之气,没有什么比它更渺小。

71、 君子严肃地对待生命,慎重地对待死亡,善生善死,生死如一,这是君子之道,也是礼仪的表现形式。

72、 君子上不埋怨天,下不怨恨人。

73、 君子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矢志不移,既不会因生活安逸而放任自己或消磨意志,也不会因贫困艰险而改变初心和操守。君子有难得的品德,有目标、有追求,并始终如一,坚韧不拔。

74、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天空中的日食、月食:发生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改正错误,人们都敬仰他。”

75、 君子处世为人,非比照善类无以成就自己的德行。忽而消极无为,忽而积极人世,冷热无常,这是普通百姓的做法。学习,贵在专一。学习这件事必开始于独处时谨慎不苟,结束于坚定操守而无所畏惧,即使不为世用,亦无苦闷。不这样而能做到其中之一的人也是很少的。

76、 孔子说:“君子以言过于行而感到羞耻。”

77、 怎么样做君子?一要向善,二要专一,三要坚持。所谓向善,就是说自己的言行一定要向那些好的品质看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出了差错,就与君子之道南辕北辙。在有了目标之后,不能三心二意,必须要全神贯注去做。学习不能有丝毫的投机,要有始有终,一丝不苟,坚定不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君子。我们修身处世,想要有所作为,特别是若想在德行上有所修养,应当仔细体会并切实践行这样的原则。

78、 君子的品行,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却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做到清静自守就不能树立并到达远大的目标。

79、 所谓敬畏,从外在方面来说,类似于人们所向往的崇高目标;从内在方面来说,则带有忧患意识。君子有所畏,便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敢造次。君子所敬畏的对象:一是天命,二是有道德的人,三是圣人所说的话。天命中包含着旦夕祸福等发展规律,君子了解了天命便会加以遵守,安时顺命;有道德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格典范、君子学习的对象,需要尊敬;而圣人的话言近旨远,包含深刻的道理和博爱的情怀,更是君子的座右铭。把这三者时刻放在心头,便易培育出理想的君子人格。

80、 兰花的芳香不因其生于深山幽谷中而不散发,君子也不为表面的名誉而修养自身。

81、 君子并不是不想做官,而是耻于用献媚阿附的方式来求取(举孝廉);并不是不想娶妻,而是厌恶以登东家墙、搂其处子的方法来得妻。

82、 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有句名言:“杀戮没有荣耀可言,破坏也不会有正当的理由。除了结束,战争中没有可称为美好的东西。”这句话,与老子之言可谓遥相呼应。

83、 雅量之有无,是衡量一个人修养高低、胸襟大小的重要标准。为人处世时能否坦坦荡荡,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时能否忍耐包容,最易见出一个人的格局气度。苏轼在《留侯论》里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勇也。”在苏轼看来,敢和人玩命并不算勇敢,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算勇,因为“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为官从政者尤其要有雅量,只有襟怀坦荡,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把集体和国家的事办好。

84、 君子说心里话,小人研究别人的心理,他们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自然就有差异了。

85、 古时有才德的君子,就像深山怀抱美玉一样从不招摇过市;后代缺乏才德的人,总把如顽石一样的自己作为美玉拿出来招摇炫耀。

86、 有人问扬雄有关神兽、仙人的有无及寿天等虚妄的问题,扬雄如是答。扬雄《法言》是模仿孔子的《论语》而作,所传达的也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论语·述而》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这里扬雄所言“君子不妄”是同一意思。在儒家看来,与其在神怪问题上浪费时间精力,不如积极关注当下,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因为自然的生灭始终有其必然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多思无益,不如务实。

87、 君子乐见人们向善、做好事,但不对这样的人过于趋奉;厌恶人们向恶、做坏事,但也不一味地讨伐他。

88、 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实信用更好的方法了。

8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古代知识分子(君子)的人生追求。对个人而言,这是一个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孔子首重修身(即“修己”),因为这是齐家(“安人”)、治国、平天下(“安百姓”)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修己和修身,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及单纯的内省性精神活动,它还需要同完善外部世界的社会活动相结合,最终达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目标。

90、 君子应该见贤善而努力去接近,有过失就尽快改正。

91、 老子曾说“福祸相依”,即福与祸总处在相互转化的变动当中。君子能够洞察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所以心中常存忧患意识,行动上则表现为日夜勤勉自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与时俱进、奋发努力的状态,以防患于未然。如此,即便君子遇到了祸端厄运,也能够逢凶化吉,安然度过。

92、 贤者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君子不夺取别人所喜爱的东西。

93、 孔子说:“与君子一起做事容易,但很难取悦于他。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他不会高兴;到他要用人的时候,他会量才使用。与小人一起做事很难,但博得他的喜欢很容易。即便用不正当的方式去取悦于他,他也会高兴;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往往会对人求全责备。”

94、 《三国演义》中曹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生动刻画了历史上一代奸雄的形象。而真正的君子,宁愿别人背弃自己,也不肯辜负别人。这里小人、君子的实质区别,就在于摆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利益还是他人利益。

95、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绳墨规矩,后羿也不会为了拙劣的射手而改变射箭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箭一般)拉弓而不射箭,只是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君子在正确的道路之中站住,有能力的人便跟随而来。”

96、 蝇附骥尾,一去千里,不过是个逐臭之夫,马尾一挥,性命尚且难保,又有何益?茑萝依松,爬得再高,到底是个软骨头,虽能低头看人,心却低贱。众人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却十分明白。君子立身处世,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富贵荣华,而在于能否自立自强。即使身处风霜之中,任酷暑寒冬、风吹雨打,也要学屹立的松柏,切不可成为缸中鱼、笼中鸟。因为那会完全丧失作为一个人的真性情,将自尊自爱的基本人格化为低贱的奴性,为人所不齿。

97、 一个人最希望得到的,一旦得到,也就成了他最害怕失去的。如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怕失去义,小人怕失去利。因此,观察一个人最害怕失去的是什么,就从侧面了解了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便可以判别他是君子还是小人了。

98、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如孔子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如果君子诈善,便不是真君子,而是伪君子,这与小人作恶没有什么两样。君子改节,一世英名便毁于一旦,倒不如小人改过自新,还会令人心生“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赞叹。同时,这也告诫人们,要做个真正的君子,一要真诚,二要不断地修养自身、进善止恶。

99、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蜀君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从君王的角度来说,重用君子,斥退小人,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反之亦然。君子、小人的显达与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兴起或衰落的重要标志。如此看来,所谓“预兆”,并非真的是有什么灵异符应,而在于究竟采取何种用人导向。

100、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祸患和困厄潜伏着,稍不小心,它们便会纠缠不休。意志力薄弱的人,抵不过物欲的诱惑,放纵贪欲,因而常不免坠入祸患。这些人是可悲的,但不值得同情。君子之所以令人敬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欲望,而是贵在能审时度势,决不让欲望左右自己。君子修身养性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勤学修身既能端正和提升自己的品行,又能避免灾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遵循的。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