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侠客行,迷幻高中,骑刃王小游戏

口才技巧的经典语录

【技巧35:遭遇指责——有方法地说】

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烦心的质疑、诘难和责问,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为自己作出一番辩解或辩护。这种自我辩解的成败,除了应把握据理力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类的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才有可能争得主动,取得最佳的自辩效果。现介绍几种具体的自辩方式:【1)用“近义法”来自我鉴定一次,季羡林教授的秘书问他:“季老,你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是不是保守了一些呢?”季老一仰脖子便道:“老家伙嘛,有些顽固不也是正常吗?”季羡林有意使用了与“保守”近义的概念“顽固”来作辩解,自嘲中显得从容而风趣。

这种自辩形式,可称作以近义法自我鉴定,其特点是,利用近义语词的外延和内涵、褒贬色彩的不同,来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2)用“两分法”来自作解人】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曾写过一些对京剧别具一格看法的文章,一位友人诘问他:“你在文章中似乎对京剧很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启功听罢,回答道:“不是这么一回事。我是说,清末时期,许多贵族子弟生活腐朽,无所事事,在无聊中爱上了梨园这行。他们粉墨登场、摇头摆尾、拿腔作势,那能不叫丑和恶心吗?至于京剧本身,那是艺术——美的艺术,人家演员是正儿八经的艺术家,我有什么可反感的!”

启功先生针对他人的误解从两方面作了说明:贵族弟子的“京剧”是丑恶的,而艺术家的京剧却是美的。这种利用“两分法”,对事物作条分缕析的解剖以澄清误解的自我辩护,可称作以“两分法”自作解人。其特点是:利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方法,对一些自己不以为然的论点进行解析,分清事理,廓清事实,达到进一步阐明观点的目的。

【3)用“别解法”来自我解嘲】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以“道德楷模”著称于世,后来却突然发生婚变,引得舆论一片大哗。有记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诘难时,林清玄却自我辩解道:“婚变主要来自姻缘的变化,这是没法控制的事。一般人离婚别人不会关注,而许多名人屈从于社会压力,活在痛苦中,我不过是忠实于自己的感情罢了,当对生命有了一个重大选择机会时,也就敢于顶住压力重新选择感情了。”这里的“姻缘之变”、“忠于情感”云云,既抽象又空泛,它避开了具体的内容,在自嘲中平添了诡辩意味,在自解中增加了些许无奈,虽然空泛,却不失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自辩方式。这种以泛泛的模糊概念来替代具体解释、说明,且极有谐趣的方式,可称作以“别解法自我解嘲”。其特点是:辩解者所依托的理据比较抽象、笼统和含糊,因此自由发挥、论辩的空间也较广阔。尤其是有些概念或语词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也为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其自我解嘲、解窘的味道也更浓厚。

【(4)用“对比法”来自得其乐】

美国某血液研究小组组长查利·德鲁,提出了一个用两年时间完成一项血液研究的计划,不料,却遭到另一成员约翰的反对,责难道:“你太性急了,这项研究可不是朝夕之功,应当慢慢来。”德鲁却辩解道:“约翰,你一定忘了吧,我可是个短跑选手,在大学还得过名次,所以,这回我还想跑第一!”

虽然德鲁没有具体为自己的血液研究计划辩解,却抓住对方主张中的“1曼慢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短跑选手”、“跑第一”为自己辩护,这种形式,我们不妨称作“以对比法自得其乐”。它的特点是:利用与对方观点相互矛盾或对比鲜明的概念或词语,加以发挥,从而驳斥他人论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用“引证法”来自由发挥】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闻名的改革派先驱坂本马龙给众人讲课,不料西乡隆盛却向他发难道:“前天,我遇到你的时候,你的讲话同今天讲的却不一样。作为一介名士,应当有不变的信念才是啊。”坂本回答道:“不,不是这样的。有人说过:‘君子从时’,时间在不停地流转,社会情势也是天天在变化,昨天的‘是’成为今天的‘非’,正是当然的事。我们从‘时’而行,才是行君子之道啊。如果你总是从头到尾地遵守一条道理到死,将来一定会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对于西乡的诘难,坂本采取了引证古人的话,并用阐释、发挥的方式,从而对“变化无常”的责难作了有力的自辩,这种方式,可称作“以引证法自由发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名人BBB中截取对自己有利的只言片语,加以步步深入地阐述和发挥,从而达到为自己观点辩护的目的。

【(6)用“讥嘲法”来自张声势】

众所周知的二战巨头丘吉尔,曾要求巴顿将军担任亚洲的司令官,巴顿对此颇感意外,因而有些犹豫,想推辞掉。丘吉尔却诘难道:“怎么,难道你以为自己不能承担此任吗?”巴顿辩解道:“尊敬的爵士,你知道,我的毛病就在于,生来就过于相信自己能够承担世界上的任何工作了,所以才像个棋子被摆来摆去。”

巴顿的回答兼夸张、比喻为一体,显然是一句反话、一种反讥,也是一种借口。这种辩解,我们可称作“以讥嘲法自张声势”。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反唇相讥或冷嘲热讽的方式,为自己进行辩解、推托,使对方难以置喙。

【技巧36:对强横者——用对方的观点说】

在辩解中常常可以仿拟对方说话的内容或思路,拟造一个与对方话语结构相同但意义与攻击方向相反的例子来对付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种说话的思路主要是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环环相扣的必然条件联系,甲现象必然与乙现象有关,乙现象又必然会引出丙现象。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条件下,通过第一个条件可以得出另外一个意义相反的条件,用以制伏对方,如:明朝时,南昌宁王朱宸濠自恃是皇族后裔,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喝玩乐。有一次,他的一只挂着有“御赐”金牌的丹顶鹤独自跑到街上,被一条狗咬死了。朱宸濠气得暴跳如雷:“我这白鹤是皇上赐的,脖子上挂着‘御赐’金牌,谁家野狗竟敢欺君犯上,这还了得!”

当即,他命令家奴把狗的主人捆绑起来,送交南昌知府治罪,给他的白鹤抵命。

当时南昌知府名叫祝瀚,对宁王的胡作非为很是不满,就对宁王府的管家说:“既然此案交我处理,请写个诉状来。”

管家耐着性子,写了个诉状。

祝瀚接过诉状,立即命令衙役捉拿凶手归案。

管家忙说:“人已抓到,就在堂下。”

祝瀚故作惊讶地说:“状纸上明明写着凶犯乃是一条狗,本府今日要审狗,你抓人来干什么?”

管家气急败坏:“那狗不通人言,岂能大堂审问?”

祝瀚笑道:“贵管家不必生气,我想只要把诉状放在它面前,它看后低头认罪,也就可以定案了。”

这时,管家跳了起来:“你这个昏官,走遍天下可有哪一条狗是识字的呢?”

祝瀚严肃地说道:“如果狗不识字,它也就不能认识鹤脖子上的金牌;如果狗不认识鹤脖子上的金牌,也就谈不上什么欺君犯上;如果狗不是欺君犯上,就不能处治狗的主人。”几句话把管家说得哑口无言,只好作罢。

在这则对话中,祝瀚利用“狗不识字不存在欺君犯上,所以不能治其主人的罪”,把条件一层层分析透彻,最后辩倒管家。在此过程中,祝瀚只是反向地利用了管家的观点,仿拟他的思路而展开辩论。

在运用仿拟这一思路反驳时,我们可以不去考虑所使用的表述结构是否正确,是否有效,只要与对方的表述结构相同,就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收到绝好的反击效果。因为仿拟只在于“破”,而不在于建立自己的论说体系。

有一个小孩在面包店买了一块两便士的面包,他觉得面包比往常买的要小得多,便对老板说:“你不认为这块面包比往常的要小一些吗?”

“哦,没关系。”老板回答道,“小一些,你拿起来就轻便些。”

“我懂了。

男孩说着,就把一个便士放在柜头上。正当他要走出店门时,老板叫住他:“喂,你还没付足面包钱。”

“哦,没关系。”小孩有礼貌地说,“少一些,你数起来就容易些。”

在这则对话中,小孩并没有直接说出老板的回答是强词夺理,而是不动声色地以对方的思路为己所用,用对方的方法攻击对方,做到以牙还牙。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