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俏,三国英雄志,火车t131

道家文化经典语录_名句摘抄赏析

道,在老庄的著作之中是一个很高深的哲学概念。
它大象无形,包含广大,即便是穷尽了世间的言语也说不清楚。

【·道家正经·】

“道”是不能言说的。
能够讲出的“道”,那就不是所谓的真实、永恒的道了;能形容的事物,它就不是那个事物真实的名了。
“无”,用以表示天地的始原;“有”,用以表示万物的根本。
因此,应该从事物的原始状态中去观察“道”的微妙,从万物不变的根本之处去观察“道”的端倪。
两者同出一源而名称互异,都称得上神秘莫测。
从有形的深远境界到达无形的神秘境界,这是通向一切奥妙的门径。

【孔子问道】

春秋时期,人们对学识渊博的人非常尊敬,通常称他们为“子”。
像生活在周朝的老聃,就因其深厚的学问而被人们称为“老子”。

鲁国曲阜的大学者孔子对老子非常的仰慕。
有一天,他对弟子南宫敬叔‘说道:“周朝国都洛邑的藏室史老子,博古通今,知道礼乐源头,明了道德旨归,我要去周国向他求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他们随即向鲁国国君报告,请求西行。

鲁国国君准许他们西行入周,并派遣了一个童子和一个御者,驾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的车,跟随孔子和南宫敬叔前往周国国都洛邑。

孔子一行人顺利到达了洛邑,并见到了老子。

【·道家正经·】

“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的。
它时常保持空虚,好像永远不会满溢,虽是那样的深不可测,却是万物的本源。
消磨自己的锐利、锋芒,排解自己的纷扰,隐蔽、调和自己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之中。
它无形无象、隐没不见,又好像实际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何物所生,但似乎是产生于天地开创之前。

【·道家正经·】

大道流行广泛,无所不到,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对万物却从不干涉,大功告成却不自以为有功。
(它)养育了万物,却不自以为主宰,总是没有自己的私欲,因此,我们常说它是渺小的;万物归附于它,它不自以为主,所以它又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
因为他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它自己的真正伟大。

【·道家正经·】

老子说:“有一个先于天地而生的物体,它没有形状,幽暗深远,淡漠寂静,也不发出声音,我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称作‘道’。”
高深的道,不可以测量,它包天覆地却没有形象,如同汩汩的流水,清空静寂而不满盈。
浊流慢慢清澈起来,普施万物没有穷尽。
它不分昼夜地博施于物,从外面看它是一个物体,却没有实形,虽受约束却能展开,貌似幽晦然而又光明,性似柔弱然而却能刚强,含阴吐阳,彰显着日、月、星辰的光华。
山陵因为它而显得高,渊涧因为它而显得深,百兽因它而奔跑,百鸟因它而飞翔,虬龙因它而邀游,凤凰因它而高扬,星宿因它而运行,节候因它而定。
它用消失与亡去取得存在与有,用卑下自贱去取得高贵尊崇,用退让居后去占尽先机。
远古的伏羲、女娲、神农掌握了治理天下的纲领,他们立于天地四方的中央,精神与造化自然同在,所以才能治理天下四方。
因此,天体运转不废,大地蓄积不废,水的流转不废,是完全符合“道”的。
风兴云蒸、雷声轰轰、大雨滂沱,自然万象无穷的反应,使一切外在的雕琢总归于天然无饰的本来状态。

不妄为的行为合乎生死之道,不妄言的言论则体现了德,恬淡愉悦不矜持的精神现象体现了和谐万物的心态,天地万物不同其类而各得其生存之性。
阴阳和谐,四季鲜明,五行秩序井然,草木植物得以滋润,金石矿物受到浸润,禽兽动物体形硕大、毛皮鲜洁,鸟的卵不会败坏,兽的胎儿不会夭折,父亲没有失去亲子的忧虑,兄长没有失去胞弟的哀苦,不再有孤单的儿童,不再有孀居的妇人,象征灾异的虹蚬不再出现,偷盗与抢劫者不再出现,这是治理天下的入运用“道”的结果。
创造化育的永恒之道,生养万物而不为已有,成就万物而不作主宰。
万物因它而生长,而不知道感激;万物因它而死亡,而不能去抱怨。
聚敛收藏蓄积,而不会增加富有;循其自然散布施舍,而不会更加贫困。
若有若无一团模糊的道,不可求其形象,但其用处之大不可穷尽。
它幽暗深远啊,应变万化没有形象,畅通顺达啊,应和万化没有虚作,刚柔并具而舒卷自如啊,阴与阳一体而能因循时节俯下仰起。

【·道家正经·】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它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它无声无形,它的本体超然于万物,却永不衰竭,它作用于万物,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它可以做天下万物的本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
它广大无边而川流不息,川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又最终返回本原。
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君王也是大的。
宇宙有四大,而君王是四大之一。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形态为法则。

道,是一种至为宏大的存在,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然而又不能定义,也无法定义,因为所有对道的定义都失于片面。
道的含义无穷无尽,它只能被描述,而难以定义。

我们总是从各个方面对道进行阐释,试图穷尽所有对道的描述,然而终究也无法给大象无形、神秘深邃的道下一个完整的意义。

【·道家正经·】

有高尚情操的善人的道德就好像水一样。
水滋润万物而又不和万物相争,甘心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它的德行非常接近于“道”。
品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样,他的居所总是在卑下的地方;他的心胸如水一样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静;待人交友像水那样真诚友爱;说话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从政有条理,善于理政治国,发挥才能;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随顺天时。
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而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一点怨恨。

【·道家正经·】

谁能执守大道,天下人就会归附于他。
归附他却不互相伤害,人们就都能安泰平和。
动听的音乐和美食,能使过路的行人停下脚步。
但道却不一样,它说出来,没有味道,看它也看不见,听它又听不到,用它却永远也用不完。

【·道家正经】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
玄妙母体的生育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本,万物的根源。
它连绵不绝,永远存在,作用也是无穷无尽的。

真正的大道隐而不现,它无声无响,无臭无”禾,无形无迹,无踪无影,然而却在冥冥之中控制着宇宙之间的一切它是一种完全超越了时空禁限的无敌存在,是宇宙之间最大的“象”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道滋养着我们,我们却完全感觉不到它,这正是道的“德”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所有的一切都是它的孩子,在循着它的轨迹运行尊重大道,才有法则可行。
不尊重大道的人,只会是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他们又怎能了悟天道呢。

【·道家正经·】

道是万物的归宿,善人知道如何运用这个法宝,不善的人也要保持这个东西。
漂亮的言词可以博得人们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器重。
不善的人,怎么能把道舍弃呢?因此,天子即位,设置三公,即使有拱壁在先、驷马随后这样隆重的礼仪,倒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
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正是虽有过错,却可以得到,有罪却可以免除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可宝贵的。

【·道家正经·】

“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物质赋予万物的各种形状,具体’环境使万物长成。
由于这一切都生于道,所以万物都尊崇“道”并重视“德”。
“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就在于它们对万物不加干涉,而是让它们顺任自然。
所以,“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加操纵,引导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德”。

【·道家正经·】

恭敬地回答“唯”与怠慢地回答“啊”,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美好与丑恶,相差在哪里?人们普遍所害怕的,我也不能不害怕。
世事从来如此,真是无穷无尽,没有完结之时。
众人都兴高采烈,好像是去参加盛大的筵席,又好像春天去登高远望那样。
我独自恬然淡泊,混混沌沌的样子呵,好像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儿,无精打采地,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多余的东西,唯独我却好像什么都不足。
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世人是那么清醒精明,而我却糊里糊涂。
世人是那么严格苛刻,而我却淳厚质朴。
沉静的样子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飘逸的样子就像没有止境。
许多人都有所作为,而我却愚笨鄙陋。
我偏偏与众人不同,大概是因为我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吧。

【·道家正经·】

高明的人听见“道”,就会努力去实施;平庸的人听见“道”,将信将疑;下等的人听见“道”,就大加嘲笑。
不被嘲笑,就算不上真正的“道”了。
因此,古代通常有这样的说法:明显的“道”,好像很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在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山谷;广大的“德”,好像很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充实的“德”,好像空虚一样;最洁白的好像污黑;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重的器物总是最后才完成;最大的乐声听起来反而少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体:大“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只有道,才能产生万物并成就一切。

顺“道”而行的人,总是具有智慧的人,而且前途也总是一帆风顺。
相反,逆“道”而行的人,又有几个能够功成名就呢?·道家正经·天下万物都有他们的本源,这个本原就是天下万物的根源。
能掌握万物的根源(母),就能认识万物(子)。
已经掌握了万物,还必须坚守住万物的根本,这样,终身不会有危险。
塞住人们耳目,关闭他们嗜欲的门户,终身都不会有劳扰的事情。
打开嗜欲的孔窍,使他们恣意妄为,那就终身不能治理好了。
应该明白,只有察见万物的精微才叫做“明”,能保持柔弱才叫做“强”。
我们运用智慧的光,必须返照内在的“明”,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这就叫做常道。

【·道家正经·】

想要占有天下并用强力去治理它,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了。
天下万物是神圣的东西,不可以用强力来掌握。
如果想强要有所作为,就要坏事;如果用强力来掌握,就会失去。
所以一切事物,有的走在前面,有的跟在后面;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大,有的软弱;有的增益,有的损毁,这都是自然现象。
所以,“圣人”依顺自然之理,做事不走极端,不求奢侈。

循道而行,无为而治,不但适用于国家,同时也适用于个人.每个组成社会的个体如果能够做到无为之为,那么就能够将自己提升到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而所谓的无为之为,是积极的和入世的,只不过是没有那么激烈罢了无为之为,便是不着痕迹地去顺应自然,等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会自然而然无为之为,是一种雁过无痕、行云流水一般的人生境界。

【·道家正经·】

追求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道”的功夫,欲望一天比一天减少。
减少了再减少,一直到返璞归真以至任其自然的境地。
无为,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要想赢得天下人心,就不要有任何作为,如果要是有太多的行动,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天下人心。

浑然化道于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很少见到的,那样的人几乎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修为也早就已经臻于化境了。

【·道家正经·】

不言教令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狂风不会刮一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
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
由此可见,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因此,能依照道的规律办事的人,就和“道”相合;依归于德的人,就与“德”合一;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丧失所有。
与道一致的人,道也愿意得到他;与德一致的人,德也愿意得到他。
与失“道”、失“德”相同的人,就会承受失“道”、失“德”的后果。
统治者不讲诚信,人民自然就不会相信他。

【·道家正经·】

将要收拢它,必定要先扩张;将要削弱它,必定先要使它强盛;将要废弃它,必定要先使它兴起;将要夺取它,必定要先给予。
这就叫做自然微妙的预兆。
柔弱胜过刚强。
我们要像鱼一样,不能离开深渊,因此,当我们有了有利于治国的策略和制度时,不能随便向他人夸耀。

【·道家正经·】

自古凡是“得一”的:天得到“一”才能表现它的清明;地得到“一”才能表现它的稳定;神得到“一”才能表现它的灵妙;河谷得到“一”才能充盈;万物得到“一”才能生长发展;侯王得到“一”才能做天下的首领。
至于这个“一”的作用,推而言之,天如果不能保持清明,恐怕就要崩裂;地如果不能保持宁静,恐怕就要陷塌;神如果不能保持灵妙,恐怕就要消失;河谷如果不能保持盈满,恐怕就要涸竭;万物如果不能保持生长,恐怕就要灭绝;侯王如果不能保持清正,恐怕就会亡国。
所以说,贵是以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低下为基础的,因此侯王才谦称自己为“孤”、“寡”、“不谷”。
这不正是以低贱为根本的例子吗?难道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赞誉是无须赞誉的。
人不应当像玉一般华美,而要像石块一样朴质坚硬。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