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瑟,天天饮食手抓饼,魅丽莱

关于君子的名言_小马感悟网

1、 小人的某些智慧也可以用在国事上面。为了对上级忠诚,虽然进了谗言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君子做小人做的事情,也就和小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君子应该特别谨慎。

2、 君子在面临国家社稷存亡安危等大节时,不会动摇屈服。

3、 小人和君子可能都具备某方面的才能,但他们发挥才干的目的不一样,小人为己,君子为人。小人不惜损害公共利益、他人利益来满足私欲;君子却甘心抛洒血汗为众人谋福祉。评价一个人,不能仅仅看他具备什么才能,更重要的还需考察他的品德,看他用才能来干好事还是干坏事。我们常说一个人要“德才兼备”,也是源于这个道理。

4、 大海所产的明珠,无论在何地都是宝贝。楚国虽然有人才,实际上也可以为晋国所用。雄韬伟略的君子,无论到哪都会被珍重,何必限制在本地呢?

5、 “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它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说明一种普遍现象,君子只有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或者说只有和志同道合者在一起,才能够自在地伸展志气抱负。第二,也可理解成君子的态度,对于不了解自己的人,不用太过认真,委屈自己以应对就好;遇到知己,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一展胸怀,因为知己之间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无论第一还是第二种解释,都在强调君子要审时度势、能屈能伸。

6、 孟子说:“君子有三桩乐事,其中并不包括一统天下。父母健在,兄弟无灾无病,是第一桩乐事;上无愧于天,下对得起人,是第二桩乐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尽心教育他们,是第三桩乐事。”

7、 儒家提倡慎独,即谨慎独处,它体现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西方有学者主张道德律令、意志自由,其本质就是行为主体通过主观意志把他律内化为自律,把内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从而实现意志的自由。君子即便一人独处时仍能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不犯或少犯别人常犯的错误,哪怕是不拘小节的小毛病。

8、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意深远的,是善言;坚守简约而施惠广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谈,内容常见却含有大道至理;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己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太平。”

9、 君子显露自己的缺点,不展示自己的优点。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10、 君子修养身心,提高各方面能力,都以诚信为起点。“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诚信为立身立世之本。当君子处于人生逆境的时候,他们不归咎于他人,不怪罪于外在条件,而是首先反躬自问是否做到了诚实、有能力、有修养。只有时时刻刻都警醒自己、认清自己,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和内心的充盈,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一个内心坚定、不为外物所动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11、 君子不行小人之道,不狡诈阴险,但不代表可以不知道这种手段。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聪慧睿智的,若在这方面愚钝无知,则会中小人的奸计而被人讥笑,更谈不上很好地践行自己的君子之道了。

12、 吃饭吃出了毛病,挣钱累坏了身体,为名誉牺牲了性命等,这些本末倒置的行为,都是现代人“以所以养害其所养”啊!《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一句相近的话:“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即君子不会为了兼并、扩张土地而伤害他的百姓。生长万物的土地本来是为栖息在其上的人民服务的。但是,如果统治者为了掠夺土地,发动战争,从而牺牲人民的生命,那就是“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13、 中国人喜群居,其实独处更能和自己的精神对话。在独处中,更容易顿悟世间的一些道理。所以,不必把太多精力放在怎样维持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而应把精力放在怎样不断获取心灵上的力量上。松、竹、云、山,都具有君子的某种品格,与它们为友,能修养身心。古代君子交友极讲究,宁可无友,也不滥交;宁可与云山为友,也不与俗人同流;宁可在书中与古代先贤对话,也不与时俗多言。《易经》中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是表达这一意思。

14、 中国文化中的君子有很多优良的品质,但最基础的品质是真诚。君子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态度,出发点就是内心的真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扬善或惩恶均以发自本心的好恶为标准,不夹杂任何私心与功利性目的。现实中,有些人口口声声要当君子,对于善恶不是不能分辨,但囿于利害之私、得失之惑,枉断是非,甚至造成冤屈。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君子做派,这种人也不能算真正的君子。

15、 孔子早就说过“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优贫”的话,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具有关怀天下、维护道统的气魄和雄心,不能为一己之安危和贫富而斤斤计较。姚莹这里所言即表明同样的道理。君子处世,要有大胸怀、大抱负,要真正能将精力集中到事关国家安危、百姓祸福的大关节中去,不能斤斤计较于个人利害得失。中国古代,这种君子不胜枚举,如冒死直谏、不畏权奸的比干、海瑞,如视死如归、坚守气节的苏轼、文天祥,都体现了君子这种可贵的品格。

16、 古代的君子,并不在意功绩是否在他手里完成,也不在意好的谋划是否由自己提出。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国家的忧患能得到分担,百姓的困难能够得到解决。

17、 君子以行动来说话,小人用舌头来说话。

18、 强调坚守仁义和独立人格的重要性,特别指出以“仁义”为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再辅以坚定的决心和专一的精神,就可以成为一个坚守理想、抵制诱惑的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无所畏惧的人。

19、 欧阳修《朋党论》的中心观点是:“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并从“义”“利”角度解释了其原因,认为小人在同利之时,才会“暂相党引以为朋”,是伪的。一旦利益发生冲突或衰微,导致共同利益消失,这种“伪”的“朋”,就会不复存在。而君子则因为“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获得“真朋”,这种以“同道”为基础的朋友之交,会同心共济、始终如一。如果说,欧阳修的论述是说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的原则不同,那么这里所强调的,则是君子应该谨慎交友。因为经历了先“择友”而后“交友”的过程,所以君子才可能获得真正的交谊,并且能将友谊稳定地维持下去。

20、 君子的责备如同良药,小人的献媚如同疾病;君子的责备像药石一样,虽苦却有治病的疗效;小人的献媚虽软腻甘甜,却让人容易生病。

21、 孔子说:“圣人,我没有机会见到他;能够见到君子,这就可以了。”

22、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要内在品质良好,还要用文采去彰显它。孔子的弟子子贡曾打过一个比方,说失去毛色的虎豹的皮质,看起来和犬羊的并没什么分别,以说明文采和本质同样重要。而孔子所谓“文”,不仅指外在装饰,更强调用以规范行为的礼节、仪式,以使君子更具谦谦风度,表里如一。

23、 君子尊重别人而自我谦卑,遇事则先人后己。

24、 指出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及客观分析评价一个人所应注意的问题。在作者看来,作为社会的人是复杂的,不能以一时的好坏便对他做出评价。因为小人也会做出一些善举,受到时人的称颂;君子也会做出一些蠢事,受到人们的指责。因此,看人不能看其一时一事,而应看其全部的历史,看其主要的、本质的表现,才能得出正确评价,有时甚至需要“盖棺”才能“论定”。

25、 君子学问广博而又坚持每天进行多次自我反省,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不犯错误。

26、 古时有才德的君子,就像深山怀抱美玉一样从不招摇过市;后代缺乏才德的人,总把如顽石一样的自己作为美玉拿出来招摇炫耀。

27、 孟子所说“终身之优”,即担心自己的道德品质不能达到较高的理想境界。其观点的意义在于,要求人们用真善美的标准审视自身和外部世界,在精神完善方面始终不满足于现状,对自身堕落永远保持警惕。所谓“一朝之患”,是指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麻烦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在孟子看来,“一朝之患”不仅不应转移人们的“终身之忧”,而且要促使人们重视“终身之忧”。如果我们有了“终身之忧”,时时处处以仁德存养己心,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正确的言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较少陷入烦恼和忧虑之中,就很少有“一朝之患”了。孟子伦理学的要点,就是力图用崇高的精神来克服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和主观世界的烦恼,这可与孔子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相互参照。

28、 “进德修业”是君子的两大功课。所谓“进德修业”,首先要做到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君子的德行便会每日进步。其次,“辞”是文教的意思,“诚”是诚实的意思,在外要修理文教,对内则要立其诚实,内外相成,才能成就功业,故云“居业”也。君子在内在诚信、外在文教上修养自己,又能做到推己及人、待人以诚,那么便会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闷,始终凝聚人心,不会犯什么错误了,始终保有平安。可见,在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忠信、立诚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29、 (汪德钺研究儒家经典,)一定要将文字中包含的大义宗旨推求清楚,以确立正确的路径引领后学。这才是君子治学的目的。

30、 君子以不能修身为耻,不以被人污谤为耻;以不守信为耻,不以不被人信任为耻;以自己无能为耻,不以不被人所任用为耻。所以君子不会被利誉所引诱,不会因诽毁而怯馁,遵循本性而行,端正其身,不为外在事物所动摇,这样才可谓是真正的君子。

31、 君子如兰,两者都是生性淡雅宁静。兰花不会因为山谷空幽就心生厌烦寂寞,君子修身养性也不是为了名声势利。只有在内心做到从容淡定,才能抵御住外界种种的诱惑,专注在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32、 兰花的芳香不因其生于深山幽谷中而不散发,君子也不为表面的名誉而修养自身。

33、 君子要想保有纯真本性,就必须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身处窘境时不卑不亢,身处顺境时不骄不躁,能看透这一点,才能真正有定力,不受时势命运所摆布。

34、 君子的欲望小得不能再小,而胸怀度量包涵充溢于天地之间。

35、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道德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36、 办大事忌讳心怀私利,忌讳争夺名誉,尤其忌讳凭恃意气争夺名誉。意气用事就不能集思广益。心怀私利的毛病,小人多有;而争夺名誉、意气用事,就是君子也免不了,所以多有败事。总之是做不到克制私欲、严于律己,才出现了这么多的毛病。(魏世效说:“国家的忧患,固然以小人的自以为是为优患,更以君子的自负为忧患。”)

37、 君子处世为人,非比照善类无以成就自己的德行。忽而消极无为,忽而积极人世,冷热无常,这是普通百姓的做法。学习,贵在专一。学习这件事必开始于独处时谨慎不苟,结束于坚定操守而无所畏惧,即使不为世用,亦无苦闷。不这样而能做到其中之一的人也是很少的。

38、 子夏说:“工匠们在作坊里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而领悟和推行大道。”

39、 君子进的时候要遵循道义准则,退的时候也要不失道义准则。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40、 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有句名言:“杀戮没有荣耀可言,破坏也不会有正当的理由。除了结束,战争中没有可称为美好的东西。”这句话,与老子之言可谓遥相呼应。

41、 孔子说:“君子只是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42、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前出塞·其九》)意为大丈夫志在天下,不会为一身困顿介怀。而对于小人来说,他们关注、营求的都是自家每天的柴米油盐,若生活陷入流离困顿,他们难免不铤而走险,甚至胡作非为。坚守还是作乱,只在于君子、小人的价值选择不同。君子为天下谋福祉,小人专营于一己之利。君子所为需提倡,小人也值得同情。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大部分的小人会随着生活的殷实而走上知礼有节的道路。作为君子,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引导。

43、 与人和睦相处而非争斗挞伐,是君子首先要考虑的。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放下以前的恩怨,会让自己从怨恨、不满中解脱出来。君子不会让自己纠缠在癣疥小事中,这样只会让人目光短浅,无法成就大事。俗话说,大人不记小人过。超越常人拥有君子般的雅量,这需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和不凡的见识,所以雅量也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44、 孔子说:“君子谋求大道而不谋求食物。去耕作,也可能遭遇饥饿;去学习,倒可能得到俸禄。君子忧虑的是正义大道能否畅行于世,而不是自己生活的贫困与否。”

45、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天空中的日食、月食:发生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改正错误,人们都敬仰他。”

46、 诚朴宽厚、为人孝敬,言语上不夸夸其谈,行动上却勤勉,为人处世恭敬谨慎,这就是所谓的君子、长者。

47、 “不羁之士”形容像千里马一样不可拘限的人才。姚鼐笔下的君子,行为高蹈,荦荦不凡,视荣华如粪土,又安贫乐道,有君子的耿介操守。《论语》中的君子形象往往是温柔敦厚的,不偏不倚,不骄不躁,有中庸之德。这里的君子更多了一份个性与慷慨之气。由此可见,君子人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被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反复塑造,不断丰富发展的。

48、 君子如何处理言行关系?孔子在多个场合予以反复论述。所说的“敏于行”好理解,认识也比较一致。那么“讷于言”意味着什么?就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干”,而不应“多说少千”。这里是不是说君子的言语反应真的迟钝或者拙于表达?显然不是。因为君子对自己的言语很重视,只是他不愿意随随便便表态,不愿意夸夸其谈,而是希望在经过实践之后再用言语进行总结、表达,并且重视“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即人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49、 士君子生逢一个政治昌明的时代,又得到一个可以践行道义、造福社会的职位,必须具备利国利民的能力,同时又做出实实在在的造福国家和社会的业绩,这样无论他在位或离职都能做到无愧于心,都能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

50、 古代的君子,对待是否出来做官,决不随意轻率。他们只有确认自己的志向可以为社会所认同,而自己的志向又确实能得到实行,能为百姓造福的时候,才会出来做官。

51、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种,我都未能做到:仁爱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困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52、 君子平安而不忘危险,生存而不忘危亡,安定清明而不忘祸乱,这样自身才能平安,国家才能保全。

53、 君子洁身自好,就会有同样情操的人前来会聚;言辞美好,就会有同样观点的人前来应和。因此,马嘶就会有马嘶来回应,牛哞就会有牛哞来应答,这不是因为它们有智慧,而是客观物性的表现。

54、 君子强调“礼”的规范的重要性。君子固然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化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譬如当下,高智能犯罪并不少见,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拥有专业而丰富的知识,但恰恰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这类人犯罪所带来的危害更大,也常为人们唏嘘感叹。君子除了学习之外,更需将“礼”始终放在心头。美学家康德曾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55、 孔子在《论语》中悉心塑造的君子形象,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即便在生死关头也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而这些,一般贤人君子做到并不容易。其才行高远不受拘限,绝不做作夸饰,不求私利,安于清贫寒素,这样的人有君子的节操。

56、 君子一身清白、刚正不阿,所以不要一味地去讨好逢迎,君子不会吃这一套;而小人则私心太重,与小人结仇,一定会遭到报复。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就是说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不卑不亢。对小人不要与他结仇,因为“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他的结局。对君子要敬重,不必谄媚。谄媚不仅降低了自身的人格,也是对君子的不尊重。

57、 孔子说:“与君子一起做事容易,但很难取悦于他。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他不会高兴;到他要用人的时候,他会量才使用。与小人一起做事很难,但博得他的喜欢很容易。即便用不正当的方式去取悦于他,他也会高兴;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往往会对人求全责备。”

58、 人们说“不隐善,不讳恶”,又说“举贤不避亲”,说的就是评判善恶是非优劣,要就事论事,客观评价,不能牵扯到事物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看到别人错了,却不愿、不敢提醒告诫、当头棒喝;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坚持的是对的,自己的素质对于某个岗位、某项工作是最适合的,却又犹犹豫豫、扭扭捏捏,生怕担着一份不自谦的恶名。这些做派,本质上都是受到庸俗社会学毒害的结果。保持这种态度对己,则辜负了自己;对人,则伤害了同志;对待工作,则事业会受到损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庸俗社会学对人们的影响,个人要在修养上下工夫,制度保障也必须及时跟上。

59、 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很早在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运转变的种子,多半在零落衰败时已经孕育发芽。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以求事业成功。

60、 面对世间众多的诱惑,人们常常追逐或沉溺在名利权色之中,不仅迷失自我,更是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箴言抛诸脑后,往往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到达一个顶峰之后便趋于衰落,有时甚至迅速衰落,所谓喜极而悲、荣极而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君子十分警戒自满自得的状态,将自己始终保持在戒骄戒躁的平和状态中。若要一直葆有这种平和,就必须摆脱物欲、情欲的纠缠,让内心归于宁静,此是长生无咎之道。

61、 君子求学,一定要善于提问。问与学,是相辅相成、并肩前行的两个方面。不学习,就无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请教,不多发问,就无从开拓自己的见识。

62、 君子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会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小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君子在注重自我修身养性的同时,也同样看重对他人的帮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走的是一条互助互利的道路。而小人则往往看重私利,虽“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甚至为私利而排除异己,假公济私。

63、 君子是一种比较高的道德标准,是人人心向往之的人格典范。君子的境界虽然很难达到,但并不因此而降低标准,以迁就人们的惰性。同时,君子又善于表率和引领,就像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让人感受到弓满如月的气势而自发生出学习和实践的欲望。也就是说,君子重视让人们自己去观察体会,激发他们追求进步的动力,但不会越俎代庖。这样,作为典范的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央,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可以感染有能力的人追随他了。

64、 一个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被那些热衷于名利的小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而处处检点的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放纵的小人忌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又遭受忌恨的环境中,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不可锋芒太露,刻意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65、 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正常情感。如果有人开罪于他们,都不免有愤怒的情绪。但君子为人处世有原则,不以一己好恶作为评判的标准;小人则没有多少是非观念,全凭一己喜怒来办事。君子的责怪只限于一时一事,但小人会把这种怨气蔓延到其他事情上,处处成为他人的绊脚石。生活中,尽量不要得罪小人。

66、 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之说。后人又延伸出“君子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观点。为什么要把君子比作玉呢?孔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礼记·聘义》)由此可见,美玉之性完全再现了君子之德。

67、 君子治学,要把理解经典的大义作为努力方向,不可满足于粗枝大叶、一知半解,从而为后人进一步理解经典奠定良好的基础。君子治学,不仅在于要使自己明白道理,更在于为让后来者能够便捷地寻找到一条求学明理的正途,引领后学奋勇向前。所谓推己而及人,就是这个道理。从中亦可见君子的胸襟气度。

68、 君子安贫乐道,“道”所指的就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仁德道义。君子乐于见到伦理清明、风俗淳朴、天下安宁的景象,并将之作为毕生的追求。而小人只在乎一己欲望,以满足自我的温饱淫乐为目的,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仁义之道和欲望,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极,若用仁义之道来节制欲望,就能快乐而不迷乱;但如果耽于欲望而忘却道义,便会迷乱而不快乐。君子之所谓君子,就是始终把仁德道义放在心间,并以之作为行事的准则,所以能够做到近以修身、远以安民。

69、 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得势不会给他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70、 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实信用更好的方法了。

71、 君子,这里指治国者,他们具备文化知识和治国才干;小人,这里指普通百姓,他们最擅长稼穑和劳动。在法家看来,君子需从事管理,小人需专职于劳动,二者备用其长,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礼法昌隆、生活富足。孟子也曾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所表达的是同一观点。

72、 君子心底坦荡、眼界开阔,并不局限于一人为善,而是乐于带动大家一起从善。所以当君子看到别人的优点或做好事的时候,比见到自己的进步更加欢悦。小人患得患失,过于在乎一己的好恶,所以常常放纵自己,却难以容人。有君子在的地方,始终散发着积极正面的情绪,人们的生活自得而快乐;有小人在的地方,则弥漫着阴暗、狭隘的气氛,人们互相防备,充满芥蒂和不信任,毫无自在可言。俗话云,“心底无私天地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3、 治疗疾病,需要良药,但良药往往苦口,很多人正是畏惧这种苦,而情愿让疾病吞噬健康。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讳疾忌医而病人膏盲的掌故,讲的就是这个教训。有些人喜欢听小人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即使明知甜言蜜背后隐藏的是陷阱,也如飞蛾扑火般在所不惜。相反,对于那些有益的却不免带着锋芒的劝诫之辞,有时纵然明知对方是善意的,却总是难以接受,致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74、 君子修养心性、努力提高能力都是自觉的行为,就像生于幽谷的兰花,并不因无人欣赏而放弃散发馨香。君子具有“推己及人”的优良品德,乐于成人之美,不强人所难。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求别人去做。不唯“己所不欲”,即使是“己之所欲”,也不可强行控制他人意志。君子能够使自己成为受人尊敬、堪当重任的人,但一定不会强求别人尊敬、重用他。其实,受人尊敬、委以重任于君子而言,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5、 不要与那些品行不正的小人结下仇怨,小人自然有他的冤家对头;不要去讨好、献媚君子,君子本来就不会因为私情而给予恩惠。

76、 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如果说错了一句,众多的指责就会接连而至;十次计谋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但只要有一次失败,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起。所以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急躁多言;宁可显得笨拙迟钝,也绝不自作聪明。

77、 和君子结伴,就像进入一间植满芝兰的房间里,待得久了,反倒浑然不觉,因为自己在不觉然间就被芝兰所散发的香味浸染了。与小人厮混,就像进入一家满是腥臭味的咸鱼铺,日子长了,也就习以为常,因为早已被这股恶臭所同化了。所以君子对于远离谁、接近谁特别谨慎。

78、 遭遇磨难,颠沛流离,固然属于人生的大不幸。但是古代的君子,却用这种磨难来检验其所学,因此磨难往往正是成就君子道德文章的重要助力。

79、 心如果公正,就自然清明;心偏邪,就会产生黑暗。端正诚实就可以通达,欺骗虚伪就会产生蔽塞。诚信就会有所感应,夸大虚妄就会产生迷惑。这六条都是君子非常警戒的。

80、 君子和小人关注的不同,在于一个为公,一个为私,仅此而已。

81、 在物质上救济人一次并不困难,始终怀有善良之心对待被救济人却很不容易;用车子载人一段很容易,为痴迷的人指引一条光明的道路却也同样功德无量。读书人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富足,但是在心灵上应该较一般人更为明智。他应该在生活和生命的智慧上,让自己成为一座灯塔,帮助众人过上更和谐圆满的生活。

82、 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的作用,就是要端正自己。从外在仪表到灵魂深处,都需要镜子来提醒自己。外在的仪表好提醒,灵魂深处的思想脉搏却很难捕捉。怎么办?只要多与别人参照比较,就可以从中得出正确判断。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要注重以人为鉴,包括以史为鉴,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修养和境界。

83、 人们做事,往往会明知不可为而为,精神固然可嘉,但在订计划、做决策之前,假如不能科学判断、评估主客观条件,贸然行动,缺少分寸,就会导致工作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真正有智慧的人深明其中的道理,因而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处理事情,既不过分超前,也不懈怠落后。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在工作中认真体会把握。

84、 人生于世,总会面临顺境和逆境,总会不断遭遇起起伏伏、经历高潮和低潮。那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呢?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能猖狂忘形,失意时要能做到不以贬损人格做交易。要做到这样,根本在于内心要禁绝贪念,要做到坚定严谨,清正自守。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不被外物奴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阐发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85、 君子和小人这对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对立概念,一直被用来作为辨别善恶、区分高下的基本标签。《论语》等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小人的对比性论述比比皆是。本则格言也是对君子、小人品格差异的形象性阐发。从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知晓两者的不同,从而便于我们在日常言行中自觉地学做君子、远离小人。

86、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会被一些琐事俗务牵绊住心神,不善于抓主要矛盾。但真正的君子,真正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人,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那些对国家社会有大作用的事务上,并且为之付出艰辛细致的努力。人们常说,要善于谋大事、管大事、抓大事,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呢?品读,可以得出几点体悟:一是要有抱负,要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心思更多地放在那些有全局性影响的大事上;二是要有目标,用心学习那些足够让自己有能力驾驭大事的本领;三是要有毅力,为了学到本领,要全身心投入,不懈坚持。

87、 人们认识一个事物都会经由感性知觉上升到理性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认知的结果经常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本则格言所谈的小人之言和君子之言就是指这种情况。小人口蜜腹剑,说好听话的目的在于阿谀邀好,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君子仗义执言,说逆耳话的出发点则是匡人之过,尽劝勉告诫之责。小人的言语经不起推敲,君子的议论细思却能发人深省。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面对感官愉悦的巨大诱惑力时不为所动,虚心纳言,保持心志的清醒。

88、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政者需要对小的过错给予包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百姓稍有些过错,官员稍有些失误,就立马上纲上线,不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动辄得咎,那么定会导致人心惶惶。本则格言中的鲍叔牙是位不折不扣的君子,但是太过严苛,不能容人之短、宽人之过,所以他并不适合从政育民。

89、 鲍叔牙是一位君子。一个具有千乘的诸侯国,如果不以正当的方式赠送给他,他也不会接受。即便这样,也不可以用他治理朝政,因为他这个人,喜爱善良、憎恶邪恶已经到了过分的地步,见到一件邪恶的事,他就会终身不忘。

90、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对那些善于总结教训、乐于自我反省而又能够持之以恒的人说的。否则,失败将永远是失败之母。

91、 君子评价别人,必须要首先自我审问内心,如果内心无所求,那么所形成的评价就是公平公正的;如果自己首先有私心,那么做出的判断和评价就会有失公允。

92、 君子谋求的是国家大事,小人图谋的是自身的私利。谋虑国家大事的人,首先为天下百姓操心;为自身谋虑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私利。这大概是有智慧的人志向深远,所谋求的目标宏大。正因为志向的远大,才能够顺应天意民心。

93、 君子不轻信于人,凡事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君子绝不会过于怀疑别人,过度的怀疑会丧失对他人的信任。怀疑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信任更是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人格,君子善于把握其中的分寸。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处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这句话可与上面《小窗幽记》的格言相互参证。

94、 君子以享受安逸娱乐为毒药,以富贵为不幸的事。所以沉溺于一己娱情的人容易忘记月盈则亏的道理,而看重道的人则明白日子渐趋于简单的可贵。

95、 当君子有治理天下、使之秩然有序的抱负的时候,首先制裁约束的是与自己亲近的人;当君子有匡正万代民风的宏愿的时候,首先从自我躬行开始。

96、 固执任性的人福气少,而圆融通达的人福气多;性格急躁的人寿命短,而宽和仁厚的人可以颐养天年。因此君子不说命,修身养性就是奉命;也不说天,尽到自己所应做的就可以扭转天意。

97、 有利才干、见利就分、少分就恼。你跟这样的人合作,会愉快吗?君子并非视利益为虎狼、为粪土,但不会乘人之危、巧取豪夺。在君子眼里,获取利益必须有情有义、有礼有节,不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之上。这一观点《韩诗外传》也有表达:“君子不乘人于利,不厄人于险。”

98、 刚正之气,即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气必须与道和义配合,如果缺乏,就没有力量了。君子具备了充沛的浩然之气,就占据了道义的高地,加以出众的才能,便有能力践行理想,也有智慧使事业光耀千古,使生命熠熠生辉。

99、 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员呢?俗话说,在其位则谋其政。一个官员,既然获得任职,那么就应该有所作为。怎样有所作为?无非是想着怎么造福百姓,怎样举荐人才。只有这样做,下属才不会怨恨自己,继任者也才不会指责自己。旧时代的思想家尚能为封建官员提出如此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官箴,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用心体会。

100、 因为抱怨而耽误大事,这就是不善之举。人非圣贤,不可能不遇到困惑、为难之事,有时抱怨一下、发些牢骚是正常的,若因此误事,甚至沉沦,便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多重惩罚,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在困难之时,尽管心存抱怨或不满,但对于该做的工作、该担负的责任等,君子应不受一时情绪的影响,勇敢面对,并设法解决和完成。这样才是向善如一,有始有终。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