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二期完整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韩迎新图片

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大全

1、 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可知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

2、 有的人读书,读了一年两年,觉得读得很少,恨不得一口气把书吞下去,这是不行的。——夏承焘

3、 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写就要读得更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会懂得较透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根据这点教授,我指导研究生,总是要求他们边读边写。他们也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过要补充一句,光写而不读也不行。——朱光潜

4、 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一个人总不能当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时要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第一部书中去找,查到你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前翻,而不必逐章逐节从头到尾去看完整部书。如果“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有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看它背它了。事实上,许多书只是备人查,而不值得供人读的。——严济慈

5、 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我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的。我最喜欢《聊斋》,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读懂不容易。我一般是边读边想边做刁题;到读最末一遍,题目也全部做完。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苏步青

6、 我初读此书,翻阅第一回觉得没味,便撂在一旁;隔了多日,偶然再翻第二回,却觉得渐入佳境,后来竟至不能释手。——朱自清

7、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斯。勿作书蠹,勿作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孙犁

8、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9、 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白居易

10、 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叶圣陶

11、 树叶在庭院悉悉作响,街头传来阵阵喧哗,我专心地紧盯着书页,心潮激荡难平。我知道许多人要的是钻石,还有黄金耀眼的闪光。可我要的只是书籍和令人浮想联翩的一片月光。一英国古歌曲

12、 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取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誊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式。对重要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泰牧

13、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百之人,功必倍之。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视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黄庭坚

14、 每本书都是用黑字印在纸上的灵魂,只要我们的眼睛接触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15、 “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我们以为案头只能摆两本书,一本是精读的;另一本是泛读的,作为调剂。读书不能见异思迁。今天看看这本好,明天又觉得那本好,这一本未读完,又转过来读另一本,这样只有浪费时间。——夏承焘

16、 古人把书籍称为“书田”“经畲”之类是拿耕种来比读书,必须“三时不害”,然后可望五谷丰登…。——王力

17、 对于做实际工作的人,要“破”万卷书,确实是不容易的,读破几本书就不坏,凡是精华——也就是比较正确地概括了前人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书本,或者说是“好书”,应该反复地读,不厌其烦地读上千遍,把它读“破”,那才能生巧。读破之意在于通,引证自己的经验,加以融会贯通,书本知识才能成为你所掌握的工具。为什么要反复读呢?是因为每一次重读好书,读破一本或几本典范性的好书,可以比喻在作战中攻克一个主力堡垒,这一仗打胜,其余残敌,只消用扫荡战就可以顺利地解决了。——陈原

18、 从淘金者手中流过沙,可以堆成山丘,而纯金却只能一粒一粒地积累。读书好比淘金,博览群书,宝贵的真知才会一点一滴地获得。———失名

19、 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朱熹

20、 文学韩,诗学杜,犹之游山者必登岱,观水者必观海也。然使游山观水之人,终身抱一岱一海以自足;而不复知有匡庐、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录,则亦不过泰山上一樵夫,海船中一舵工而已矣。古之学杜者无虑数千百家,其传者皆其不似杜者也。唐之昌黎、义山、牧之、微之,宋之半山、山谷、后村、放翁,谁非学杜者?今观其诗,皆不类杜,雅存学杜其类杜处乃远出唐。宋诸公之上,此仆之所深忧也。昔人笑王朗好学华子鱼,惟其即之过近,是以离之愈远。董文的跋张即之帖,称其佳处不在能与古人合,而在能与古人离。诗文之道,何独不然。足下前年学杜,今年又复学韩,鄙意以洪子之心思学力,何不为洪子之诗,而必为韩子,杜子之诗哉?无论仪神袭貌,终嫌似是而非,就会是韩是杜矣,恐千百后人仍读韩、杜之诗,必不读类韩类杜之诗。——袁枚

21、 除了文艺书籍外,有些科学性很严密、理论性极强的书,读起来并不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的。在这方面,必须要我们花费更多、更艰苦的劳动,做一些“枯燥”的工作。——曹方

22、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

23、 晚年多暇,意欲一洗千古之谤,而力不能致全书。又老来好书,目力缺竭。计有行游四方,就正有道,日闻所不闻,庶几快之,而筋力衰矣。出门复难,就正未易,噫!耳目无功,闻见自狭,予虽欲尚论古人,以知其世,何可得也!姑即平生所知者,录而别之,且为有德之儒,虽师友远远莫详次第,而仅存什一,要当知道无绝续,人具只眼云耳。——李贽

24、 自学的人在读书收获和成功方面往往能超过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是因为他们目的明确,愿望强烈,深知自己要研究什么,要读哪些书。——诺·波特

25、 读书,读书吧,在生活的道路上,不论环境如何优劣,只要能排除一切杂念的纷扰,就能认认真真地去读点书。当你坚持终日研读,定能取悦自慰。苦读之余,甘甜自知其味,亦乐在其中。——佚名

2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而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有可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

27、 读书赐予我们财富,哪怕是拿印度的全部宝藏来换,他也不会答应。对麦考莱也是一样,读书是幸福的重要条件。——爱德华·吉鹏

28、 盖书籍的装帧,不仅求其形式美观而已,又要求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是内容意义的象征。这仿佛是书的序文,不过序文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装帧是用形状色彩来表达的。这又仿佛是歌剧的序曲,听了序曲,便知道歌剧内容的大要。——丰子恺

29、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中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郑燮

30、 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黄庭坚

3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杜甫这里所说的“破”字过去有许多解释。是否也可以这样说,读了书,还得能破进去,把读到的道理变成自己立身处世的实际行动呢?高尚的人品与隽永的文格融而为一,就真神了。达到这步极不容易,却是值得我们每个多少有良知的人尽最大努力去争取的。——徐中玉

32、 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它抄下来。这段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梁启超

33、 读书之人,虚见臆想,自谓高人,故易骄。书生好逸恶劳,读阅久,而心板滞于腐矣。—李垛

34、 读书,我此时觉得如吃甘蔗,越往下啃越甜,越读越觉得它的趣味,而且越越亮、心越宽。因为我所读的书,不是一般骚人雅士读来开心的书,而是救国救世界革命理论,而是二十世纪最进步的思想学术,而是历史上宝贵的教训……这些书可以使我认识过去、现在,知道未来,可以使我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可以使我不错走了道路,可以使我的意志更加坚定,可以使我时时刻刻在前进。不读书,或者读些风花雪月的书,这是等于自杀,是异常危险的。——冯玉祥

35、 读书首先读书的序例、序文和凡例。过去我们有个坏习惯,以为看正文就行了,序例可以不看。其实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例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很好,而我们常常忽略。——王力

36、 心要常虚明而不可热,热则昏矣;非特名利之心不可热,著述之心亦不可热;常湛然朗然,超乎万物之上,而后可以读书,可以著书。——陈灌

37、 我自从此次住馆读书以后,深信人要有两个老师,一为活老师,二为死老师即图书;活老师固然可贵,而死老师的可贵又超过活老师,活老师也是从死老师来的,死老师是“太上老师”,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蔡尚思

38、 古人谓有益之书为“经师”是对的,从“经师”那里获得有用的知识,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牟世金

39、 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曹雪芹

40、 可以大胆地说,阅读报刊这件事,对于千百万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加里宁

41、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陆游

42、 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是须收拾此心,会专静纯一,且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朱熹

43、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觉天下无病不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孙思邈

44、 书读得越多,眼界越宽,而所得也越多。我读书很杂,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喜欢翻翻读读。读书,以我为主,学习古文,但不迷信古人。读,是吸取营养往肚子里添东西,含英咀华,其乐无穷。——臧克家

45、 读书要注意形成一条主心骨,就像一棵树一样,先要有比较巩固的根和本,然后在上面生出繁枝密叶来。——金开诚

46、 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便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颜元

47、 所谓攻读,就是读书要用心,把不懂的弄懂,不清楚的搞清楚,而且要把书中不对的地方识别出来,明白它为什么不对。——谢觉哉

48、 至于我,即使那本书是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呜、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严文井

49、 读一本好的传记就是结交了一位好的朋友,拜上了一位好老师。当你握住他手,搭在他们的肩膀时,你就明白自己的生命应该掷在哪些时间和空间上。人在一生中会结识许许多多的朋友,有好朋友,有一般朋友,有知心朋友,也有过路朋友,但我认为最忠实、最长久的朋友莫过于书了。因为它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只有它被人们抛弃的时候,却永远没有它抛弃人们的时候。对于书我有着独特的偏爱,它教会我许多东西,告诉我世界存在的内涵: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时都会从中得到各种各样的感受、体会、联想和启发。从中国女排退役后,我有更多的时间满足我的爱好。我不仅爱看文学书籍、传记书籍,也爱读体育书籍,甚至幻想有朝一日自己动笔写本书来自我欣赏一下。当然看的书多并不等于印象都深刻,有的书看过就忘了,而有的书,有的章节,有的片断甚至一句话却会久久萦绕于胸,铭心难忘。——周晓兰

50、 鼓励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嗜好,每读一本书就能成为我们所需成为的人。——马尔罗尼夫人

51、 ……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背硬记的(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霍姆林斯基

52、 凡书理有未贯者,则日夜追思,恍然有悟则援笔而述立。历令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贯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性命攸关,其操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于豁然大悟不止。——程国彭

53、 我们不需要呆读死记,但是我们一定使每个学习者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力。——列宁

54、 读书,首先要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自己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阅读专业书籍方面。每门科学都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要求门门都精通。“于书无所不读”是办不到的。读书时浮光掠影,门门都不专是不行的。——曹方

55、 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获益,而且也为了使别人有可能来运用他们的知识。——柯勒律治

56、 ……文学青年所读的书就不应当拘泥于一格,而应当像撒网一样,把网撒得大大的,凡是与人生有关的书,都不妨找来一读。——蒋孔阳

57、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柳宗元

58、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砣砣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泼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务淘汰,所取唯珠玉。——叶圣陶

59、 我以为愚蠢而又专断是最可怕的了。根源之一是不读书或读书不求甚解。学无根基,腹中空空如也,且又偏听偏信。凡事不从实际出发,单凭主观意识作决定,即孟子所谓的“愚而好自用”。不仅害己、害人,而更严重的是贻误大事与后代。——罗竹风

60、 傅迪好读书而不解其义,柳惟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慨读书虽多而无其解,可谓书簏也。”时人重其言。注:1.柳:指刘柳。2.傅迪:南朝宋人字长猷。——《晋书·刘乔传》

61、 如果说在文化禁锢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拼命地阅读手头能找到的每一本书,想从一枚贝壳中吮吸出一个大海,从一线漏下的光中吸收一个太阳的光和热,那么,在出版物繁荣的今天,我们应该读一些真正好的书,一些能把我们引向深邃而浩瀚的大海而非枯水的沟渠的书。——何怀宏

62、 我认为,旧书看得越古越好,比如多看些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这对写文章是有好处的。就像你们做编辑记者的,要有好功底,就要多看些书。——冰.心

63、 读书既须有深湛之思,故不读时之重要与读书时相等。读书时,优游餍饮,得书之益;不读时,体察涵养,尤得书之益也。读书要有心得,往往于无意之中得之。所谓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自然自得于书言像意之表。朱子诗云:“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凡人读书至纷颐难通,或思路俱绝处,且放下书册,至空旷处游行,有时忽然思致触发,失然有会,有不期然而然者。读书并不专靠用功,休息有方亦是一种收获。朱子以其经验告人,故尤有味。——张其的

64、 书有隐僻者,必非至文。注:隐僻:隐晦难解;至文:顶好的文章。——申居郧

65、 凡人读书,必须专心致志,不出户庭,如此痛下工夫三五年,便可立些根本。如或作或辍,一曝十寒,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与弼

66、 要抓好工具书,这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得力于工具书,同时也愿意你们能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古人云:“鸳鸯绣出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伊”,主张技术保密,我却愿意大家能占领这个阵地,愿把金针度与人,愿你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工具书。——周笃文

67、 每读一本书,都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笔打上杠,对书中的主要问题和要点,在书旁做些摘要。特别重要的,抄在书眉上或抄录到纸条上,夹在书页里。一本书读完之后,还把主要酶论点及可供参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便于查找;二是摘一次,过一次脑子。读懂才会摘,为了摘,必须读懂。——-廖沫沙

68、 课外书那么多,学生自己能挑选适于自己的程度和爱好的书来读果然好;老师能帮助他们,因人而施,分别帮助他们挑选那就更好。——叶圣陶

69、 做学问要读点“无字书”。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尝取之无尽,而尚留于天地间。日在目前,而人不知读。燕独知之读之,终身不厌。——廖燕

70、 投笔八荒往事空,生涯原自惯萍蓬。孤怀常抱三江月,两袖犹藏万壑风。有国岂宜羁海外,无名不必愧江东。幽居结得三盟友,黄卷青灯白首翁。文化兴邦第一功,风行海上读书风。挑灯每恨光阴蹙,开卷深惭腹笥空。妙旨会心成默契,疑文冥想忽神通。但嗟俦侣凋零尽,切磋无人考异同。——沈铸才

71、 仕不顾留书绕缠,自视汝与丘敦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一苏轼

72、 我的书房,是个真正的堆书之房,我自己却在群书包围之中。我是爱书成癖的,写了一辈子的书,又教了一辈子的书,我视书为第二生命,有“不可一日无此君”之感。——郑逸梅

73、 我在饥饿的时候将书当作肉,在寒冷的时候将书当作裘皮,在孤独的时候将书当作朋友,在忧愁的时候将书当作美好的音乐。(今人译)——尤袤

74、 读过万卷书的人未必都能写出好诗来。不过有一点却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一个人如果读了一千种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他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啊其芳

75、 书的作者如果不比自己更贤明,就没有必要去读那本书。……读书是为要了解作者的意见而不是要发现自己的意见。——罗斯金

76、 教义通过读书可以习得,而更上层的必要的教养,即世界知识则只有通过读书的人们,进而学习所有种类的印刷本的人们才能习得。——柴斯特菲尔德

77、 读书时,不可有己见,读书后,不可失己见……饮食是为养肉体,读书是为养心灵。饮食若专牢守一种,必要生病;读书若牢守一派,必要发颠。——宣永光

78、 过多地阅读平庸无奇的图书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只有那些为之倾倒的书,才值得你一读。——歌德

79、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

80、 伟大诗人的作品还从未给人类读通,因为只有伟大的诗人能读通它们。它们受群众的阅读,好像群众读繁星,至多是星象学的,并不是天文学地阅读的。许多人学习了阅读,为的是他们的可怜的便利,好像他们学算术,为了记账,做起生意来不至于受骗,可是,作为一种崇高的智力的练习,他们仅仅是略知或一无所知。然而就其高级的意义来说,只有这样才叫阅读,决不是那种奢侈品似的,催眠我们,使我们崇高的官能在阅读的时候昏昏睡去,我们要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给阅读才对。——梭罗

81、 有些人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自以为有学问了,但是并没有读进去,并没有在头脑里生根,不会应用,阶级感情还是旧的。还有一些人很骄傲,读了几句书,自以为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可是一遇风浪,他们的立场,比起工人和大多数劳动人民来,就显得不大相同。前者动摇,后者坚定;前者暖昧,后者明朗。——毛泽东

82、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约翰·卢保克

83、 中华自前明以来,盛行时文,乃以房社体例,变古书面目,为讥者所嗤。鄙意似可不必,不如每人之下,就其全集中,或评论其生平,或摘录其未选佳句,使读者因一斑而窥全豹。——俞樾

84、 在读书时就把所读的书分为五类:即“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资考之书”。——唐甄

85、 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朗。莫学二朗呤诗苦,才年四十鬓如霜。——白居易

86、 要对读书有兴趣,阅读时应该对书籍有所选择。一些基本知识的书籍还没有读过,跳过去就啃大部头的书籍,读不懂,不能领会,自然要失望、烦恼,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曹方

87、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心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经既明,方读子。摄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王应麟

88、 读书遇古人疑难大事,先须掩卷静思,如果处此,何以措置,然后看将下去,方知古人得失,学识方有长进。不然,一直看去,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有何益处。——汤斌

89、 我喜欢读李白、李商隐的诗,李后主、苏东坡的词。当然还有《红楼梦》。也读过老庄、《淮南子》。少年时期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时期爱读爱伦堡、巴甫连柯、西蒙诺夫的作品,也爱读屠格涅夫、契诃夫、狄更斯、巴尔扎克。近年喜读约翰·契佛的小说。当然我还爱读鲁迅,也爱巴金、冰心的著作。——王蒙

90、 读书要从书中了解任何尚未懂得的思想,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前行的力量。我读书是侧重于此,写作便也侧重于此。读书先贪多势必消化不良,对一本好的书常需反复精读。——张抗抗

91、 人们写了多少废话啊,书已经出得够多了,以致使人们要沙里淘金才能读到一些真正好的书,那么,为什么还要增加人们淘金的困难呢?但也许,沙里淘金才是读书的真正乐趣所在。——何怀宏

92、 必须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选择极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的书籍。这是完全对的。假如你想学习农业技术,就选择最好的农业科学书籍;想学习语文,就选择恰当的语文知识读物以及浅显的文学作品。目的明确,书就选得正确,阅读的效果就大。——克鲁普斯卡娅

93、 书买来了,取阅自便,不妨去翻翻,前人早已说过“开卷有益”。一天二十四小时,你挤半个小时,只有一天时间的百分之二,只要每天坚持下来,可以使你读出可观的成绩来。——王伯敏

94、 出版物中,既有必须精细研读,读后珍重保存起来的东西,也有粗略浏览一下就算,泛读后尽可弃置一旁的东西。我觉得:精读和泛读应该结合,精读和泛读的“个中三昧”,值得研究。——秦牧

95、 现在我国的文学青年当该多读些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对中国革命的成功要有较深的了解。一——魏巍

96、 对书籍的爱好有两种类型,求知欲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源于大脑的需求,另一种源于心灵的需要。因为前者出自对知识的渴望,后者出自对真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文盖洛夫

97、 魏晋以来,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烧之,而抑又不然,此等书不必始皇烧,彼将自烧也。——郑板桥

98、 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宝贵头脑疲倦,它已经太辛苦了!若是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由书里吸收有用的东西,我就作代数和三角习题,这是稍微分心就作不出来的,这样它们就又把我引回正路上去。——居里夫人

99、 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都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为休息休息,哪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越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李大钊

100、 有些人稍读了几本,还不知其中甘苦,便认为白纸上写黑字,读书是容易不过的事。也有人知难而退,认为读书比什么都难。这两种思想,实际上都反映了一些人对学习的艰苦性认识不足。——曹方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