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孟钢,hdzone.org,吴江大众网

经典歇后语大全_小马感悟网【28】

1、 【解疙瘩】(惯)1比喻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2比喻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消除隔阂。 也作“解扣子”。

2、 【海深不为深,友情第一深】释义:比喻友情比海深。例句:钱万利说:“海深不为深,友情第一深嘛!为人虚虚假假的不够朋友,咱一见面,我就知你这人很实在。”

3、 【攀得高,跌得重】见“爬得高,跌得肿”。

4、 【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谚)过日子,宁可先受贫困,后来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来贫困。指先贫后富可以激励进取,先富后贫难以委屈安生。

5、 唐三藏的扁担——担经(惊)

6、 崔莺莺送郎———肚子苦说不出;一片伤心说不出

7、 【谷雨三朝看牡丹】(谚)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三月下半月。三朝:三天。指谷雨节过后,牡丹花盛开,此时正是观赏牡丹花的最佳期。

8、 【结疙瘩】(惯)1比喻双方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矛盾、隔阂。2比喻由于对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问。 也作结扣子。 结死扣。

9、 【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说得冠冕堂皇,心里道德败 坏,形容伪君子。类似的:口里阿弥陀佛,心里强盗劫贼。 鲁迅《坟》:“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 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他们 是很明白的。”

10、 【吐口唾沫是个钉儿】(惯)比喻守信用,说话算数。也形容人霸道,说出话来别人必须照办。 也作吐口唾沫都是钉。 吐唾沫落地是钉。 一口唾沫一个钉。

11、 【越说脚小越扶墙】把恭维话当真,以为自己真不错。类 似的:越扶越醉。贾平凹《废都》:“得了得了,说你脚小,别 扶了墙走。”

12、 【桂林山水甲天下】(谚)桂林: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明丽,景色秀美。甲:居第一位。指桂林山水景物是全国最优美的。

13、 看着天摸着地——眼高手低

14、 【 火大没湿柴】力大势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类似的: 湿柴挡不住热灶。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火大没湿柴, 火烧旺点,谈恋爱哪有烧一把火的!”

15、 老鸹插雉翎——装凤凰

16、 昨天,姥姥从农村来我家,她不习惯在屋里上厕所,非要下楼找公厕。奶奶风趣地对姥姥说:“老亲家,到城随城,到乡随乡,到了彭城学捏缸。您就在屋里上厕所吧,公共厕所离这儿还有二里地呢!”(河南·安阳)

17、 【脂粉虽多,丑面不加;膏泽虽光,不可润草】(谚)涂上很多的脂粉,不会使丑陋的相貌变得漂亮;下着润泽的好雨,不能使枯草长得茁壮。比喻掩饰再好,也不能从根本上把假恶丑转变为真善美。

18、 【吧】“吧”字在中文中只是个语气助词,无意。但这里讲的“吧”,却是个名词,多指一些小生意的处所。 “吧”字是个外来音译词,音译英文ba了时用了“吧”称“酒吧”,使得“吧”字有了新意。不过英文的ba了只指卖酒的地方。想不到构词功能强大的现代汉语将“吧”大大发展了,“吧”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天南海北,走在城乡大街小巷,“吧”堪和“店”、“铺”比,什么“网吧”、“话吧”、“茶吧”、“氧吧”,好山好水的大自然也冠以“天然氧吧”之称。老外们走进中国“吧”,会奇怪地摊开双手惊讶不已,慨叹洋吧中国化的再创造。

19、 【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谚)私酒:违反法规、私下售卖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卖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旧指人不怕违法,就怕做违法事却没有不让人发现的高明手段。

20、 【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现在的植树节。那么,过去有植树节吗?我国最早设立植树节,是由民国初期周自齐呈准孙中山大总统设置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四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活动。7月2旧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这首个植树节是源于我国古代清明节插柳的习惯。相传,唐朝高宗于三月初三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来,江南百姓将此演化成插柳,每逢清明时,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绿柳发芽,遂长成小树。“井井有条”的成语即发源于此。这也是将清明定为植树节的起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孙中山)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十六条。后经行政院及国民政府批准,正式确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植树造林,重新规定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21、 【猛火烤不出好烧饼】(谚)烧饼:面食的一种,用火烤熟。(yzwjsp.com整理)指火力过猛,烤出的烧饼皮焦里生。比喻操之过急办不好事。

22、 鼻梁上套绳索——让人牵着鼻子走

23、 【打是疼,骂是爱】(谚)指对后代或部下严格管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也指夫妻之间的冲突常常是爱的表示。

24、 【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涝也好】释义:一半地种棉,一半地种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稳当,不冒风险。例句:三亩棉花三亩稻,睛也好,涝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亩,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计图人定胜天,不思不便宜处,亦必居其一。

25、 【 大鱼奔深水】有能力的人,力求在大的地方生活,或到重 要岗位上工作。刘澍德《归家》:“县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 大鱼奔深水,今古一理。”

26、 【不识字也看看招牌】应该仔细了解情况,认清对象。李准 《大河奔流》:“你别不识相。不识字也看看招牌。”

27、 李四说:“瞧,张家又找了很多人种玉米。”李嫂说:“别看他龙虾小鱼一大群,还不是瞎混混。”(河北·卢龙)

28、 【老何家的姑娘嫁给老郑家——郑何氏】(歇)旧时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为姓名。郑何氏:称嫁给郑家的何姓女子,谐“正合适”。指正好符合实际情况或需求。

29、 【壁笆上挂团鱼——四脚无捞】(歇)壁笆:篱笆墙。本指无法用爪取物,转喻陷入困境,无法施展手脚。

30、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31、 妈妈见我洗脚不用手,就数落我说:“你真应了别人的话了,勤人手洗脚,懒人脚洗脚。”(湖南·通道)

32、 【两耳不闻窗外事】(惯)指人不关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两耳不闻天下事”。

33、 【横草不拈,竖草不动】释义:拈(nian):拣起。形容人懒怕动。例句:冯金保又说大姐成日横草不拈,竖草不动,偷米换烧饼吃。

34、 五岁的小峰,穿了一双新棉鞋,没几天,鞋子边儿就毛了。他妈妈说:“你的鞋是鸡啼做,狗叫破。”(注:鸡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苏·南通)

35、 【 长痛不如短痛】处理为难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长期 痛苦。贾平凹《废都》:“即使唐宛儿走了,庄之蝶保不准将 来还有个张宛儿、李宛儿的,与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罢了 罢了。”

36、 【无娘儿,天照应】(谚)没有亲娘照料的孩子,无人疼爱,只靠老天关照。指没娘的孩子很可怜,没有母爱。也指没娘的孩子过早地懂得人间的辛酸苦难。

37、 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38、 【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39、 【喝西北风】“喝西北风”这一俗语现在指饿肚子。“喝西北风”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典籍,一是出自传说。先说出自典籍。“喝西北风”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也指没有东西吃,饿着肚子过日子。 “吸风”出自《庄子-逍遥游》:“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以后,多有引用。如唐朝枉檐的《游边》中有:“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传》中有:“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此外还有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十分吝啬的赵财主,一心想给儿子请个先生,但又舍不得花钱。到哪里才能请到一个光教书不吃饭的先生呢?夫妻俩动起了脑筋。妻子说:“听人说,翻过那座山,有个小村庄,村中有个穷秀才,不吃饭,只喝西北风。如果能把他请来,那就再好不过了。”赵财主信以为真,便骑着毛驴去请那位只喝西北风的先生。赵财主走出家门不多远,遇到了晏子。他想晏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何不听听他的意见呢?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对晏子说了。晏子听了连声说:“好,好,请到这样的先生真是太好了。”然后,他又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要是有一天刮起东南风,拿什么东西给先生吃呢?”此话便传出去了,赵财主留下让人“喝西北风”的笑柄。

40、 【烈火见真金】比喻经过考验,才能看出好的品质。相关 的:真金不怕火炼。马烽《刘胡兰传》:“不能枣子核桃一齐 数。通讯员里有的是硬骨头。张大爷说得对,烈火才见真 金哩!”

41、 【开口奶要吃得好】(谚)开口奶:婴儿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婴儿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顺利。比喻学习或创业,开始时基础要打好。

42、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谚)记忆力再强,也不如用笔把事记下来可靠。指笔记胜过记忆。 也作好记性当不得烂笔头。 好脑瓜子不如烂笔头子。

43、 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

44、 冬天到了,弟弟晚上睡觉时总嫌被窝凉,死活不肯脱衣服;早晨起来,又嫌外面冷,拖拖拉拉不肯出被窝。奶奶笑着说他是“晚上难脱壳,早上难出窝”。(河南·南阳)

45、 溪水遇到挡路石——绕道而行

46、 一天晚饭后,没长头发的凯凯来我家玩,我跟在他身后不停地取笑他。正在刷锅的妈妈瞪了我一眼说:“说人前,笑人后,咕咚一声跪到人家脸前头。孩子,人生像一把蒺藜,谁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地捋到头,可千万不要笑话别人啊!”(河南·孟州)

47、 我正在看电视,妈妈让我过去吃饭,我说不吃。结果,妈妈刚把饭放进冰箱里,我又要过去吃饭。妈妈说:“你可真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呀!”(河南·许昌)

48、 【 官出于民,民出于土】人民种地,缴纳捐税,养活官府。叶 紫《丰收》:“县太爷自己也明白:官出于民,民出于土!种子 不设法,一年到了头大家都捞不着好处的。”

49、 【英雄无用武之地】(惯)指人虽有本领,却无处施展。

50、 【麻秆儿打狼——两害怕】(歇)麻秆儿:指剥掉皮的麻秸秆儿,又细又脆,容易折断。用麻秸秆儿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争斗双方对对方都有所顾忌。 也作麻秸秆打狼——两头害怕。 麻秸秆打狼——两头怕。

51、 【口有蜜,腹有剑】(惯)指嘴上说得好听,心里暗藏杀机。 也作“腹中剑,口中蜜”。

52、 【当家人,恶水缸】(谚)恶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个盛污水的缸子,无论什么脏污都有可能往里倾倒。指当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53、 【人怕出名猪怕壮】(谚)猪肥壮了,就要上屠场被宰杀;人出了名,就会招来嫉妒,惹来麻烦甚至不测。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处处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猪怕肥。 人怕出名,树怕冒尖。

54、 【功到自然成】下够了功夫,就会有成果。歇后语形式为: 铁打的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明代《西游记》:“师父不 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55、 玻璃缸里的金鱼——掀不起大浪

56、 妈妈见哥哥把吃剩下的油条喂了狗,批评说:“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你真不知道‘勤俭’俩字是咋写的吗?”(河南·偃师)

57、 【外甥有钱打舅舅】(谚)指旧时人情势利,只认金钱,不顾纲常伦理与亲情。

58、 【穷家值万贯】见“破家值万贯”。

59、 【二虎不能同山,两雄不能并立】见“两雄不俱立”。

60、 【骑虎难下】“骑虎难下”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词源自晋朝温峤,成自唐代李白。《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下哉。”最初说的是骑猛兽,包括了所有凶猛的动物。这段话的背景和意思是:东晋成帝时,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军。不料联军连连失利,使主帅陶侃很着急,便责怪温峤,并提出撤军。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现在我军虽然缺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唐李白在《留别广陵诸公》诗中写道:“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温峤劝说陶侃的“骑猛兽安可下哉”,到这里被李白点化成了“骑虎难下”,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来已经不可能,含有进退两难的意思,于是“骑虎难下”这个词就一直流传下来。

61、 【私盐越紧越好卖】有机可趁,有空子可钻。陈登科《淮河 边上的儿女》:“‘那你估计错了,越在这时候,越好干。“干! 就这样干!私盐越紧越好卖。”’

62、 【无债一身轻】(谚)不欠人的债务,自然就一身轻松。指债务带给人的负担是沉重的,还清债务,就不再有负担。 也作“无账一身轻”。

63、 狐狸给兔子吊孝——兔死狐悲

64、 【出一身冷汗】形容人惊恐。王安忆《文革轶事》:“有时 候,这些画面还会出现在她的梦境里,真的一样,她不由惊 出一身冷汗。”

65、 【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歇)本指一步一步稳健地行走,转指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

66、 【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谚)指人的前半辈子不知爱护身体,一味恃强蛮干而种下病根;后半辈子体质开始衰弱,原来潜伏的疾病就都逐渐出现。

67、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谚)踬(zhi):被绊倒。垤:小土堆。 人不会被山绊倒,却往往会被小土堆绊倒。指出错失误,总是由于人在小问题上不经心。

68、 【有缘千里来相会】此语源自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苏州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叫席盼盼。一次,她去紫金庵烧香,回来时发现髻上的一支宝簪不见了。而这簪是席盼盼家的祖传之物,所以只好贴出告示,重赏拾到簪者。有一天,一位广东客商肩驮一猿来到紫金庵门前,看到告示后也没在意,心想,这种好事也轮不到自己。就准备在庵前人多的地方做点小生意。没承想猿将一支簪交给了他。原来,那天盼盼的簪被树枝钩住了。还是猴子眼尖,就爬到树上摘了下来。客商将簪送到席家。席家见客商一表人才,又没结婚,就将盼盼许配给他,择吉日完婚。不料,猿偷吃了厨房的东西,客商一气之下将猿杀死了。一对新人入了洞房,新娘听说簪是猿找到的,就说:“女方媒人是簪,男方媒人是猿,应该谢谢猿。”可是,新郎却说,猿被他杀了。新娘一听非常生气,责骂客商伤天害理,说:“我们是有‘猿’千里来相会,无‘猿’对面不相逢。”还将新郎赶出洞房,婚事告吹。由于“猿”和“缘”是谐音,“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从中演化和引申出来。

69、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见“行行出状元”。

70、 【求出来的雨点是不大的】(谚)向神灵求雨,降下的雨点不会大。 比喻向别人求助,是不能彻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

71、 【 路上行人口似碑】指行人到处传说。成语:有口皆碑。 明代《石点头》:“常言‘钟在寺里,声在外边’,又道‘路上行 人口似碑’,好歹少不得有人传说,如何禁得人口嘴呢!”

72、 【抓住手腕子】(惯)比喻当场抓住作案的罪证。 也作“抓住手脖子”。

73、 【君子不见小人过】释义:君子不计较小人的过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见小人过,……咱们就把他放了罢。”

74、 【 吹胡子瞪眼睛】生气发脾气。成语:声色俱厉。古华《姐 姐寨》:“你不要吹胡子瞪眼睛,我可以举出事实来证明。”

75、 【小米加步枪】(惯)指较差的后勤供应和落后的武器装备。

76、 【锯了嘴的葫芦】释义:葫芦本不响,锯了“嘴”就更不会响了。比喻说不出话或无话可说。例句:至于他爷爷及方必开两个,到了此时,都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只有执壶斟酒,举箸让菜,并无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无言。

77、 我叫妈妈给我买凉鞋,妈妈说:“这几天我忙得脚跟都朝前了,过几天再买吧!”(浙江·永康)

78、 大热天捧个烂西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79、 【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80、 【韭菜包点心——好长馅】(歇)整根韭菜做点心馅,馅太长了。 馅:谐“限”。指限定的范围很大。

81、 天平上称体重——把人看轻了

82、 仰头睡觉——想到天上去了

83、 【 自家有病】自家知了解自己的弱点。鲁迅《坟》:“但我以 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

84、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种意见不一致,行动不协调。 成语:各自为政。类似的: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各拉各 的弦儿,各唱各的曲儿/各打锣鼓各唱戏。陈登科《赤龙与 丹凤》:“唉!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弄得本县神魂颠 倒,摸不着门道,不知依谁是好。”

85、 【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歇)瘪:不饱满。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为肚子不饿。

86、 【价高招远客】(谚)远客:远处的客商。只要肯出高价,路途再远,也会有客商把货送上门来。指只要舍得出高价,就不愁买不到缺货。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额酬金,就不愁引不来人才。

87、 【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膈应人】释义:脚面:脚背。膈应:厌烦。比喻人行为让人恶心、厌烦。“上脚面”又作“爬到脚背上”。例句:小莹一甩辫子冲了过去:“癞蝓蟆上脚面,不咬人膈应人!”说完,唾了一口,扭头走了。

88、 邻居老二从小娇生惯养不学好,这不,又被派出所抓走了。爷爷叹气说:“唉!惯子难教,青草难烧啊!”(河南·上蔡)

89、 扁担开花——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没有的事

90、 高杆上敲瓷瓶——站得高,响(想)得远

91、 【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吵架双方都有责任。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这种事,你 能赖人家一个人吗?”

92、 【你立你的功,我撞我的钟】撞钟,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敷衍了事。谓不求上进,自甘落后。《北京日报》(1985,1, 14):“其实,见人受重奖眼红,也不全是什么坏毛病,至少比 那种你立你的功,我撞我的钟,见别人受重奖连眼珠子都不 眨一下的人要好得多。”

93、 【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惯)业鬼:即孽鬼,生时作恶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坏人乘机捣乱。

94、 【祧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释义:种植果树,桃树三年结桃,杏树四年结杏,梨树五年结梨,枣子当年就结枣儿。例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果木的生长规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

95、 鹅卵石掉刺蓬——无牵挂;无牵无挂

9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风险,就不会取得好结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班家一门名人辈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堪比“三苏”(苏轼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专心治史,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汉书》;班超的妹妹班昭,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与历史学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班超投笔从戎后,决心在外交和军事上建功立业。汉明帝十六年,班超随郭恂出使西域,为汉匈之间的战争寻找盟友和支持者。当时的西域各国多数位于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小国林立,汉朝与匈奴的势力犬牙交错,各国在两大势力之间来回摇摆不定。作为使者,班超他们来到鄯善,鄯善国王对他们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间又变得很疏远,不太搭理他们。班超断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国王狐疑不定,才会这样前热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驻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随从三十多人,激励大家说:“我们从故乡而来,想着能够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来几天,鄯善王就已经对我们疏远了,再多等些时日,我们一定会被他送给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势危急万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只能冒险出击,半夜火攻突袭匈奴使节,一举消灭他们,到时候鄯善王一定会害怕被匈奴报复,也会惧怕我们的决心。”于是,夜袭成功。第二天会见鄯善国王,将匈奴使者的头颅出示给他,鄯善王大惊失色,从此成为汉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97、 【抓起红土当朱砂】(惯)朱砂:一种红色的无机化合物,无毒,可做颜料,中医入药。比喻好坏不分,真假不辨。

98、 鹅吞鸡头——卡壳了

99、 气温突然下降,晚上,妈妈匆忙在灯下给我赶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说:“你就是狗伸舌头不干活,鸡跷爪子没奈何。”(注:天热狗才伸舌头,天冷鸡才提爪儿。)(河南·内乡)

100、 【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句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