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法律第三季,蕲州在哪里,德维恩约翰逊

五经经典语录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以议论政事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拆毁乡校,怎么样?”子产说:“……我听说用忠于为善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如果任凭洪水泛滥直至决口,伤人必然很多,我们就无法挽救了。不如开个小缺口让洪水慢慢流掉,不如把我听到的这些议论就作为一块‘药石’吧。”

【感悟】政治不是一个人的政治而应该是所有人的政治。郑国“乡校”所具有的“药石”功能就在于它能及时地疏导民意,防范与化解怨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这种“乡校”在专制时代难以真正生存下去,因为专制的皇权难以容忍任何民主的幼苗。

⊙子产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

【译文】子产说:“如果有利于国家,我将置生死而不顾。而且我听说,要做好事的只有不改变他的法制,才能够有所成功。所以,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可更改。”

【感悟】无欲则刚。子产的气魄和胆量正是来源于他的公正与无私。正因为子产时时处处以社稷为重,他才敢为天下先,大胆改革,从而给郑国带来了崭新气象,也成就了他著名政治家的千古英名。

⊙(士文伯)对日:“……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日择人,二日因民,三日从时。”(《左传·昭公七年》)

【译文】士文伯回答说:“……国家无道,不用善人,那么天灾就会降临,所以政事不能不谨慎啊。国之政事必须做好三条:第一是选择人才,第二是依靠百姓,第三是顺从时令。”

【感悟】政事畅通与否就在于它能否得到从上层人物到普通百姓的广泛支持,能否做到既得天时又有人和。换言之,正确的决策是科学性、民主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译文】说周王的正月是什么意思?是要让天下诸侯统一于周天子。

【感悟】周王朝一统江山近八百年,它所追求的“大一统”政治理想奠定了日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精神。尽管其间,多少王朝兴衰更替,分分合合,但人民的愿望总是希望回到大一统的局面,这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

⊙仲尼日:“叔向,古之遗直也……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左传·昭公十四年》)

【译文】孔子说:“叔向,他的正直作风是古代的遗风……(他)三次说话就除掉三次罪恶,增加三种利益。杀了亲人,因此名声更加显著,这样做事合于道义啊!”

【感悟】这是一个大义灭亲的典型,叔向在法与情之间做出了一个情可原而法不恕的艰难抉择。面临叔向的抉择,你又将如何呢?

⊙王日:“……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日:“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

【译文】周天子说:“……你,是司典的后代,为什么忘记呢?”籍谈不能回答。客人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难道没有后代吗?他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宗。”

【感悟】认祖归宗是国人的传统,忘记甚至背叛祖宗就是最大的不敬。

⊙(史墨)对日:“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译文】(史墨)回答说:“事物的存在有的成双、有的成三、有的成五、有的则有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天生下季氏,让他辅助鲁侯,时间已经很久了。百姓顺服他,不也是很合适的吗?而鲁国君主世世代代放纵安逸,季氏世世代代勤勤恳恳,百姓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即使死在国外,谁又去怜惜他?社稷没有固定不变的祭祀者,君臣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感悟】“君臣无常位”是对后来儒家倡导的“君君、臣臣”思想的巨大冲击和否定,不仅如此,它所蕴含的变革精神、革命思想与民本观念更成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不断继承的宝贵思想遗产。

⊙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译文】君子为何编修《春秋》?拨乱世使之重返于正道,没有比《春秋》更接近的了。

【感悟】在一个礼崩乐坏、病入膏肓的社会,何谓“乱”又何谓“正”?谁又更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呢?事实上,孔子的“拨乱反正”思想在当时也只能是孤芳自赏,举步维艰。

⊙出日治兵,习战也;人日振旅,习战也。治兵而陈、蔡不至矣。兵事以严终,故日: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春秋榖梁传·庄公八年》)

【译文】出征前训练军队叫做“治兵”,这是演习作战;收兵时的操练叫做“振旅”,也是作战演习的一部分。(鲁国)训练军队,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便不敢来侵犯了。作战时依靠军容的严整才能取得胜利,所以说:善于排兵布阵的人用不着担心与敌人交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将精力放在训练军队上,善于训练军队的人不必将精力放在排兵布阵上,善于排兵布阵的人不必担心与敌人交战,善于与敌人交战的人不必担心作战时的伤亡,善于为正义而死的人,他的国家就不会灭亡。

【感悟】战争是一门艺术,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严”强调原则性,“善”强调灵活性,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孔子曰:“怀恶而讨,虽死不服。”其斯之谓与!(《春秋觳梁传·昭公四年》)

【译文】《春秋》所遵循的道义是,用高贵的人来治理卑贱的人,用贤明的人来治理不肖的人,而决不是用作乱的人来治理作乱的人。孔子说:“抱着丑恶的目的去讨伐别人,别人即使死了也不会心服。”大概说的就是这事吧!

【感悟】历史总是在治乱循环中曲折前行,以乱治乱、以暴制暴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而只能带来更大的暴乱。

⊙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译文】古人有善于权宜之计的,就好像祭仲的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是什么?权宜之计虽然违背常道,但却获得了好效果。权宜之计的施行,除了君死国亡的事外无所施行。实行权宜之计有个原则:贬损自己来实现权宜之计,而不能损害别人来实行权宜之计。杀害别人来存活自己,消灭别人来保存自己,君子是不会这么做的。

【感悟】人们并不总是在规则与常道之中生活,循规蹈矩往往并不被人们称道。所以,要学会在坚持中有变通、在原则中讲灵活。相比而言,权变比守道往往对我们更有意义。《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周易·象传》)

【译文】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君子要效法这一精神,自我奋发图强,并且永不停息地奋斗下去。

【感悟】使自己真正崛起的主体是自己;自强的过程就是要象天体一样始终保持刚健的永不停息的运动。唯有炼就“能转万物,不受万物转”的修养功夫,才算真正进入了自强自立的道德境界。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文言》)

【译文】终日健进不已,要同时间一起前进。

【感悟】时间是为奋斗者留下的有效的生命。要让一刻不停的时间把自己带动起来,拖卷起来,与时间一同前进!决不可陷进时进我不进的可耻的滞重与懈怠。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文言》)

【译文】君子治学要注重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并通过设置疑问辩明是非正伪的界限;平时居家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本着仁爱的精神将平生所学用于社会实践。

【感悟】学而不聚,必定中途而废;疑而不问,必定不进且渐退;博学易生傲气,最难待人以宽;学而不用,知识就不能产生力量。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周易·象传》)

【译文】坎云在震雷之上,构成象征艰难囤积的屯卦;君子当此之时应该承担为天下建纲理绪的重大责任。

【感悟】天造草昧的艰难时世,必定催生开天辟地的壮志;而要解除艰危的世运,则又仰仗经天纬地的大略雄才。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易经·蒙》)

【译文】惩治蒙昧者,不是充当盗寇去袭击他,而是为了防止他沦为盗寇。

【感悟】对蒙昧者进行必要的惩治,目的是为使他不至于沦为盗寇;若下手过于刚猛,则容易把受教育者变成仇敌。

⊙风行天上,小蓄;君子以懿文德。(《周易·象传》)

【译文】巽风吹拂乾天(使云彩壮丽),构成小蓄卦;君子因此(施行以柔蓄刚之道)倾情美化道德的光华。

【感悟】这是以道德的光辉,来对付阳刚的威猛;合理施行以柔蓄刚之道,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日: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易经·谦之九三》)

【译文】勤劳而又谦虚,君子如能把这一美德保持始终,必定吉祥。《象传》说:勤劳而又谦虚的君子,能够赢得天下万民的敬仰和服从。

【感悟】位显而勤劳,功高而谦虚,不仅不失身份与体面,反而是一种上可受托重任、下可使万民归心的施政美德。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周易·象传》)

【译文】艮山之下有离火,构成象征文饰的贲卦;君子因此英明料理和公开众多政务,但对处理讼狱不可滥用文饰之道。

【感悟】把贲卦的精神用于彰显和公开政务,以利加强民众对于政府的了解与监督;把止于文饰的原则用于理讼断狱,旨在求公求实。一卦两用,无一不恰到好处。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易经·颐之六二》)

【译文】把你自己灵魂般的智慧舍弃不用,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垂腮进食,这很危险。

【感悟】位贱心高,才一味贪恋他人富贵;位高心贱,才对自己的智与力丧失信心;这种人梦想成空、无地自容之期已经不远了。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周易·象传》)

【译文】水流叠连滚滚而来,形成重叠的坎卦;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持续不断地保持令德美行,反复从事教化天下的事业。

【感悟】只要君子的个人美德如流水滔滔不绝,君子的教化之功也如流水滔滔不绝;如此深积广推,触类旁通,就构成了化成天下的基本路径与历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译文】易道于走投无路之时开始发生变化,有了变化就有可能走向通达,维持通达就能保持恒久。

【感悟】凡事在走投无路之际,就必须发动变革;始终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保持畅通无阻,就是实现恒久之道的根本法则。

⊙天地睽而其事同类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周易·彖传》)

【译文】天和地虽然有差异,但其生化万物之功却是一致的;男女体形生长有别,但其互相交合的心志却是相通的;万物虽各有差异,但其生死病死的过程都是相似的。

【感悟】能将相异相反的事物象男女交配一样发挥出互补的奇功,这是一种极尽造化的妙用、善于用物任人的管理智慧。

⊙风雷益,君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象传》)

【译文】风雷交助,构成益卦;君子因此看见善美的品行就学习,有了过错就改正。

【感悟】向着善美的方向不断迁进,当然是提高和增强了自己的素质;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自己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所以,“迁善改过”是不断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素质的重要手段。那种盲目自赏、我行我素且拒不迁善改过的人,是很难在素质上获得升进的。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周易·象传》)

【译文】地中生木,构成升卦;君子因此以和顺的美德,从小处耐心积累以成就崇高而宏大的事业。

【感悟】过刚容易树敌,所以和顺者最利升华;大由小组成,所以善于积累的人方能成就伟业。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周易·象传》)

【译文】泽上有水,构成节卦(象征节制);君子因此制订礼数、法度为准则,并对德行经常予以评议。

【感悟】“制数度”是用制度来施行节制,“议德行”是用舆论来加强节制;所以,用制度和舆论构筑起一道节制的堤坝,就能确保世道人心向着正确的方向滚滚向前。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辩物居方。(《周易·象传》)

【译文】火在水上,构成象征事物没有成功的未济卦;君子因此应对事物进行审慎分辨,选择适合自己本性的处所才能成就事业。

【感悟】交友共事,不可一味贪图势利,一定要对彼此进行认真的识性辨类。否则,道不同而强与为谋,迟早会不欢而散。人生立业也要深识自己的材质和品性,选准适合自己的未来方向,这种选择稍差毫厘,结局就会与自己的愿望大相径庭。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刚可久,有功则可大。(《周易·系辞》)

【译文】容易,就便于让人了解;简明,就便于让人遵循;易于了解就能吸引人亲近,便于遵循就容易产生功效;得人亲近就会保持持久,产生功效就会发展壮大。

【感悟】传授知识和颁行政令,一定要恪守平易和简明的原则,这是关系到事业能否走向持久和壮大的重要思想。

句子标签: